历史人物 元朝初期大将阿术简介
Posted 海牙
篇首语: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元朝初期大将阿术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元朝初期大将阿术简介
元朝人物本名:兀良哈·阿术
别称:河南王
所处时代:元朝
民族族群:蒙古族
出生地:蒙古乌梁海
出生时间:1227年
去世时间:1281年
主要成就:平定大理、灭宋之战
阿术人物生平
(历史lishixinzhi.com)阿术(蒙语Aju)。蒙古兀良合部人,祖速不台、父兀良合台均为一代名臣宿将。
元宪宗年间,阿术(zhu)就随父从军,参与了蒙古军平大理,从西面迂回包抄南宋的万里远征,“率精兵作候骑”,担任开路先锋,屡建奇功。在攻打押赤城(今昆明)时,阿术“潜师跃入”;在乾德哥城(今澄江)“兀良合台病,委军事于阿术”。阿术不负所望,率部“搏战城上”,破其城;攻不花合因、阿合阿因(在今曲靖境),阿术先登,取其三城;攻赤秃哥山寨(在今昭通境),拔之,乘胜进击鲁鲁厮国(即罗罗斯,今西昌地区)、阿伯国,皆大惧请降(《元史·兀良合台传》)。
宪宗九年(1259),兀良合台奉命率兵自西南方突入宋境,以期北上与忽必烈所率的主力会师于湖南长沙。宋军在其境内邕州附近的横山寨、老苍关一线,陈兵数万,试图拦截蒙古军的前进。阿术在其父指挥下,“潜自间道”绕出其后,“冲其中坚”,大破宋军,成功地突破了宋军的阻拦。此役战罢,兀良合台一军进展顺利,沿途“蹴贵州(今广西贵县),蹂象州,入静江府,连破辰、沅二州,直抵潭州(长沙)城下”。不久随父撤军北还,仍充先锋。在南宋境内,阿术随父“转斗千里”,“大小十三战未尝败北”(《元史·兀良合台传》)。在近十年的军旅生活中极大地锤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干。
元世祖即位后,阿术入宿卫。中统三年(1262),从诸王拜出、帖哥平定李璮之乱有功。同年九月由宿卫将调任征南都元帅,驻扎开封。到任以后,阿术恢复了淮北宿州建置,并以此为基地“经略两淮,攻取战获,军声大振”。
至元四年(1267),元廷鉴于以前的经验教训,开始把攻宋的主要目标转向汉水中游的军事重镇襄阳。宋元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在此展开了长达五六年的争夺战。阿术作为襄阳之战的元军总指挥主持了对该城进攻的全过程。当年八月。阿术“观兵襄阳”,驻马虎头山侦察其周围地形及宋军的布防情况。他带领一支精骑“入南郡,取仙人、铁城等栅”,退兵时避开宋军的拦截,在中心岭“立虚寨,设疑火”,布下埋伏,一次歼敌万余。
元军知襄阳城坚池深,非强攻可下,决定取长期围困之策,“俟其自毙”。从至元五年起,在阿术要求下,世祖不断增兵襄阳,尤其是增添长于攻山寨、水栅的汉军。为适应水战,阿术奏请造舰数千艘,练水军数万人。这不但加强了元军对汉江的控制,而且为后来南下渡长江灭宋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阿术指挥元军环绕襄阳修筑长围,陆续建造了白河口、鹿门、新城、楚山、百丈、漫河滩等城堡。甚至“筑台汉水中,与夹江堡相应”,有效地切断了宋军的水陆援道,完成了对襄阳的战略包围。其后几年,元军主要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略战术,屡挫来援的宋军。其中较大的战斗有至元六年的新堡、虎尾洲之战,七年的万山堡、灌子滩之战,八年的鹿门、百丈山、湍滩之战和九年的柜门关之战。这些战斗,阿术大都亲自指挥,重创了南宋的援军,达到了孤立襄阳,置之于死地的目的。这期间阿术还多次组织元军袭击襄阳外围州郡,掠地至复州、德安、荆山等处,“俘万人而还”①。
至元九年,元军攻破与襄阳夹江而峙的樊城外郛,增筑重围逼之。但樊城仍可通过汉水中的浮桥与对岸的襄阳互通声气,彼此支援。阿术听取了部属的意见,派兵破坏了宋军植入江中保护浮桥的本栅、铁索,火烧浮梁,一举断绝了襄、樊之间的联系,为最后攻克两城铺平了道路。是年十二月樊城陷落,未几襄阳守将吕文焕举城出降。
十年,世祖任命阿术与史天泽等行荆湖等路枢密院事于襄阳。次年正月,阿术入觐,与阿里海牙共同奏请趁势灭宋,议久不决。阿术以自身的经历更进一步证实道:“臣久在行间,备见宋兵弱于往昔,失今不取,时不再来。”终于使世祖下灭宋决心,毅然增兵十万,并晋升阿术为平章政事,与丞相伯颜、参政阿里海牙等行中书省于荆湖,组成征宋的指挥中心。
九月,元军水陆两路浮汉而下,首先抵达设防坚固的郢州。阿术从一俘民口中得知前有间道可绕过郢州,便“与丞相伯颜议,决意前进,遂拖舟达(汉)江,舍郢而去”②。
相关参考
忽必烈平定诸王忽必烈降服阿里不哥、灭亡南宋后,还不到十年时间,居住漠北的诸王又发动了叛乱。首先起兵造反的是斡赤斤分地之主阿术鲁的儿子乃颜。他据有辽东部分地区。阿术鲁死后,乃颜继位。这个野心勃勃的蒙古贵
太宗时,从攻西和、兴元诸州;又从攻夔、万诸州。论功尤最,赐金符,授行军千户,召为御前先锋。顷之,使攻破桢州雷家堡。奉旨招纳河南降附,得户十三万七千有奇,民皆按堵。而别部将校纵兵虏掠,民惶惧悔降,雄力为
伯颜简介:伯颜(Bayan,1236年—1295年),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大将。曾祖述律哥图、祖阿刺从成吉思汗征战有功,封为八邻部左千户及断事官。伯颜(1236—1295),伯颜,是蒙古八邻部人。他曾祖
伯颜简介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大将伯颜生平介绍 伯颜简介:伯颜(Bayan,1236年—1295年),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大将。曾祖述律哥图、祖阿刺从成吉思汗征战有功,封为八邻部左千户及断事官。
朱锡锟(约1814──约1853)广西郁林人。太平天国初期著名大将,太平军北伐军统帅之一。1851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授右军长。8月,在桂平茶地升戊一监军,率中一军。次年10月,于湖南长沙擢土一总制。
...颜简介:伯颜(Bayan,1236年—1295年),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大将。曾祖述律哥图、祖阿刺从成吉思汗征战有功,封为八邻部左千户及断事官。伯颜(1236—1295),伯颜,是蒙古八邻部人。他曾祖父述律哥图在太祖手下当差,任八邻...
中统三年,从征李f有功。四年,以兵镇莒州。至元二年,奉旨初筑十字路城,以备守御。重喜率兵南巡,为游击军。四年,从抄不花出征,至泗州北古城。时蔡千户为敌兵所围,重喜奋战,救而出之。五年,入觐。帝嘉其功,
甘卓(?-322年),字季思,丹杨(今安徽当涂)人。东晋初期将领,秦国丞相甘茂之后,东吴大将甘宁曾孙。官至镇南大将军,王敦之乱时一度起兵讨伐王敦,但因为人迟豫不决而延误时机,最终在王敦击败朝廷军队并执
甘卓(?-322年),字季思,丹杨(今安徽当涂)人。东晋初期将领,秦国丞相甘茂之后,东吴大将甘宁曾孙。官至镇南大将军,王敦之乱时一度起兵讨伐王敦,但因为人迟豫不决而延误时机,最终在王敦击败朝廷军队并执
历史人物 元朝怀远大将军、延安路总管刘元礼简介,刘元礼有何战绩
复大战蓬溪,自寅至未,胜负不决,激厉将士曰:“此去城百里,为敌所乘,则城不可得入,潼川非国家有矣。丈夫当以死战取功名,时不可失也。”即持长刀,大呼突入阵,所向披靡,将士咸奋,无不一当百,大败贵兵,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