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忽必烈平定诸王
Posted 元朝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元朝 忽必烈平定诸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元朝 忽必烈平定诸王
忽必烈平定诸王
忽必烈降服阿里不哥、灭亡南宋后,还不到十年时间,居住漠北的诸王又发动了叛乱。首先起兵造反的是斡赤斤分地之主阿术鲁的儿子乃颜。他据有辽东部分地区。
阿术鲁死后,乃颜继位。这个野心勃勃的蒙古贵族,仗着自己手里握有重兵,一刻也没有放弃夺取中央政权的企图。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乃颜暗中遣使鼓动北方诸王起兵。忽必烈得知消息,立即传谕,要他们安分守己,不许擅动一兵一卒。
忽必烈为了掌握真实情况,在采取行动之前,派遣丞相伯颜带着珍裘重宝,以皇帝特使名义巡视北方。每到一处,他都厚赏驿使,表示关切之情。到了乃颜营地,伯颜大吃一惊。原来乃颜兵强马壮,粮草如山。种种迹象表明,乃颜准备发动叛乱。
乃颜见忽必烈遣使前来,早已有了思想准备。一见伯颜,便隐含讥诮地说:“大人奉旨巡察,行程数千余里,收获该不少吧!”
伯颜镇定自若,双手一拱,彬彬有礼地说:“我此次北行,只是奉旨察看边防。大王军容严整,装备精良,积贮丰厚,足见治军有方,令人钦佩!”
乃颜接着说:“这一切你都亲眼看见,回去便可以向皇上请功了。”
伯颜一听,觉得话中有话。为了缓和气氛,他委婉地说:“大王此言差矣!奉旨出巡,是臣子应尽的职责,只求无过,又怎能企盼有功呢?”
乃颜命部下把伯颜一行送到驿馆歇息,实际上是将他们软禁起来。多亏了驿使的帮助,伯颜等人才逃离了虎口。
伯颜还未回到大都,北方的紧急军报便传到了忽必烈手里。原来,乃颜发现伯颜已经逃走,知道阴谋败露,便提前发动了叛乱。
忽必烈当机立断,一面命人带着圣谕安抚北方诸王,让他们按兵不动,一面传檄天下,调动军队,御驾亲征。
忽必烈出师不利。第一次交锋,双方的士兵都骑在马上,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拉起家常话来。有的还干脆放下兵器,不战而退,反被乃颜追杀了一阵。忽必烈十分气恼,准备杀死那些不肯效力的士兵。后来经人点破,才知道他的队伍大多是乃颜的旧部,互有交情,不忍阵前刀兵相见。忽必烈便改变部署,把汉人的军队摆在前面冲杀,蒙古的骑兵在后面压阵。
战幕拉开了。乃颜的骑兵和左丞相李庭率领的汉军激战了几个时辰,难解难分,这时忽必烈指挥蒙古骑兵突然向前猛冲,乃颜招架不住,领兵向北逃窜。忽必烈驱兵追击,将乃颜包围在撒儿都鲁。乃颜深沟高垒,闭城死守。
几天后,忽必烈采纳了司农卿铁哥的疑兵之计。他虚张声势,将人马带到城下排成战阵,然后命人抬来一张胡床,前陈女乐,后列仪仗,一边饮酒,一边谈笑,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乃颜一见,以为忽必烈放松戒备,便趁夜静更深之际打开北门,领兵突出重围。没走多远,只听一阵鼓响,忽必烈布置的伏兵举着火把,从四面八方冲杀出来,乃颜的兵马被团团围住。激战至黎明时分,叛军除部分突围外,大多战死或成了俘虏,乃颜也被生擒。忽必烈又指挥骑兵猛追狠打,消灭残敌。
乃颜叛乱被平定后,第二年正月,又发生了海都的变乱。海都是蒙古大汗太宗的孙子,受封于岭北的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河畔为藩王。忽必烈即位后,他一直心怀不满,心想:“我是太宗窝阔台的嫡孙,不管怎样,这大汗的宝座应属于我。”为了发泄胸中的怨忿,他经常发兵在边境寻衅生事,毫不掩饰起兵夺位的野心。
为了避免骨肉相残、同室操戈的严重后果,忽必烈决定先礼后兵。他首先派平阳马步站达鲁花赤(蒙古语总辖官的意思,各路、州、府、县的正职称谓)铁连为特使,前往驻地劝说。
铁连向海都转达了忽必烈对他的关切之情,晓以大义,喻以君臣之分,海都置之不理,还把铁连羁留在自己身边,每天饮宴作乐,以便寻找借口,名正言顺地将他杀害,抖抖自己的威风。
一次,他召集群僚会饮,铁连应邀参加。酒至半酣,海都趁兴故意当着铁连的面对僚属说:“我海都是太宗嫡孙,统兵镇守北疆,功高盖世。请大家评评,我是否能当皇帝?”众僚齐声附和:“大王乃皇室嫡传,文韬武略,盖于当世。一朝风云涌起,何愁不能腾飞!”
海都听了大家的赞扬,得意忘形,一溜儿道出了许多忤逆忽必烈的话,还说自己有朝一日坐上龙庭,要给大家封官晋爵。铁连坐在一旁,怒火中烧,站起身来用利剑般的眼光逼视海都,义正辞严地说:“大王乃皇室宗亲,理应赤胆为国,怎能出此不忠不义、忤逆皇上的狂言!难道你真的要反叛朝廷了吗?”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在座的一个个张口结舌,吓得不敢吱声。海都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又担心忽必烈已经做好了出兵的准备,万一真打起来,反而对自己不利,于是端起酒杯笑着对铁连说:“请将军息怒,刚才的事情,只是酒后失言。来!诸位满饮此杯,不准再谈国事!”铁连看到海都有意缓和气氛,也就不再追究,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海都接着对部属说:“大家看见了吧,做一个使臣,就该像铁将军一样,性情耿直,说话爽快。我就崇敬这样的人!”
此后,铁连受到了很好的款待。离开驻地时,海都还送给他许多礼物。
铁连回到大都,向忽必烈报告了此行的感受:“海都确有野心,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如果劳师远征,恐怕难以速胜。依臣之见,不如深沟高垒,严加防守,万一有变,到时再出兵镇压,也不算晚。”
忽必烈采纳了他的建议。在一段时期内,海都也确实没敢轻举妄动。
时隔不久,海都觉得时机成熟,公开举起了反叛的旗帜,调动兵马,杀向南方;同时起兵的还有火和大王、明里铁木儿等几个北方藩王。
忽必烈争取主动,一方面派遣使臣赴海都营地安抚,令其立即罢兵,一方面调集精兵强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火和大王的军队,剪除了海都的羽翼。海都见形势发生了变化,加上忽必烈特使的多方劝导,只得忍气吞声,罢兵北返。
但海都始终耿耿于怀,最后决定孤注一掷。他又重新调集人马,向南冲杀。忽必烈派大将拔都也孙脱领兵迎敌,挡不住海都的攻势,一对阵就被打败。拔都也孙脱来不及逃避,牺牲叛军刀下。
忽必烈下令坚守城池,闭门不出。
海都见对方森严壁垒,料难急速取胜,撤退前在边境地区纵兵掳掠。
此后,忽必烈采取重兵固守的对策。海都这股反叛势力,直至元成祖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才被彻底消灭。
相关参考
忽必烈建立元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其孙忽必烈于1260年继承了蒙古汗位。他经过几年准备,再度南下灭宋。他在同南宋长期作战中认识到,要想统一中国,巩固政权,完全采取蒙古原来的统治方法是不行的。于是,他依
忽必烈简介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的创建者。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忽必烈为藩王时,便热心于学习汉文化。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元世祖忽必烈,说到忽必烈可能大家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个人忽必烈是元朝的一位皇帝,同时,可以说,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创者。其实,忽必烈能够这么顺利的缔造元朝,少不了自己的爷爷成吉思汗,当时的成
忽必烈是谁? 元世祖忽必烈 (1215——1294) 元朝的创建者。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忽必烈为藩王时,便热心于学习汉文化。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
贵由即汗位不到两年,便突然死去,蒙古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越演越烈。1251年,蒙古的王公们推举忽必烈的哥哥蒙哥为大汗。忽必烈领导关中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汉地的军政事务。过了两年,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Хубилайхаан,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是什么关系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他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忽必烈虽然不是嫡长孙,但最后还是继承了汗位,是第五位可汗,因为后来在位时改了
历史人物 忽必烈的故事 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怎么死的 薛禅汗忽必烈的妻子儿子死因
中文名:忽必烈 国籍:大元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漠北草原 出生日期:1215年9月23日(乙亥年 逝世日期:1294年2月18日(甲午年)www.cha138.com 职业:可汗,皇
我们今天生活的中国,其实是忽必烈的中国;元以前的所谓中国历史,实际是世界史。随着宋的灭亡,所谓的的华夏已经一劳永逸地消失了。人种不存在了,文化沉淀被翻了个天并种上了新庄稼,民族心理旧貌换新颜。忽必烈建
元朝创始人忽必烈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小儿子拖雷的第二个儿子,窝阔台死后,他的哥哥蒙哥统治时期,任命忽必烈负责南方的军事。忽必烈重用儒臣,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访求当地的贤才。当时汉人虽然被蒙古人看不起,但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