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吴王李恪李恪简介

Posted 都督

篇首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吴王李恪李恪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吴王李恪李恪简介

唐朝人物

本名:李恪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长安

出生时间:武德二年(619年)

去世时间:永徽四年(653年)

主要成就:贞观十七年被提名为二次立储人选,善骑射文武才,宗室贤王

王爵:蜀王、吴王

官职:益州都督、安州都督

李恪人物生平

(历史lishixinzhi.com) 少年历宦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时年李恪两岁,以唐皇孙身份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汉中郡王。

贞观元年(627年),李恪以皇子的身份从汉中郡王(从一品)晋封为封汉王。

贞观二年(628年),年仅十岁的李恪被改封蜀王,并被太宗授予益州大都督的要职,都督益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八州军事(府治今四川成都),并都并督巂、南宁、会都督府共计三十六州,却以年纪幼小为由没有赴任。

同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疏说:“我看见密王李元晓等都是皇帝的亲人,陛下心怀友爱,仁义比古人还要高,分给他们车辆舆服,委任他们作为藩屏,必须遵守礼仪,以担负属望。我看见皇帝的儿子拜见诸位叔叔,叔叔们也要答拜,王爵既然相同,家人之间应有礼节,怎么能颠倒长幼尊卑呢?臣拜倒于地请求陛下降下训诫,作为永远遵守的法则。”太宗于是下诏对李元晓等说,不必拜答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两兄弟的拜见。

赴任封地

此后直至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欲重置封建前,李恪分别于贞观五年(631年),被任命为都督秦成渭武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府治今甘肃天水),未赴任;贞观七年(633年),被授予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齐州刺史(府治今山东济南),赴任一年;贞观八年(634年),再次成为益州大都督,开亲王或宰相遥领都督的先例。

李恪将要赴任齐州都督之前,侍奉太宗,与父亲一起用膳。事后,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我和儿子,常常想多相处。但是家与国的事情义理,实际大不相同。我想让他子孙可以代代传承,并且又能断绝他不合适的想法。现在我在供养太上皇,与私人感情也不同,是为了镇守抚慰国家,不让太上皇忧烦,这是君主应有的孝顺方式。”魏征回答:“我听说孝行有三种:最大的孝顺是使得双亲被尊崇,其次是不使双亲受辱,最下是能够颐养双亲。现在陛下功业成远名扬,统治整个国家,华夏和其他民族都能安乐康泰,这正是实实在在的大孝顺,远不同于侍奉双亲左右伺候他们饮食的孝顺。而且君主,怎么能与平民一样与子孙时常同处一室,这不是保护国家巩固国本的方法。”

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想通过世袭封建的方式,试图巩固唐王朝的统治。因此,他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在那年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们全部世袭封建。

罢官风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恪从蜀王改封吴王,并被任命为潭州都督,但是却没有赴任,而是在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任命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府治今湖北安陆),赴任。同年末,李恪因弹劾游猎过度、损坏庄稼被御史柳范弹劾。必须要提及到的是,《新唐书》记载,李恪是因为与乳母的儿子“博簺”而被弹劾罢官,两唐书此处记载矛盾。作为惩罚,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并削减封户三百户。

这次免职,还留下一段太宗纳谏的佳话轶事:太宗偏袒李恪,对侍臣说:“权万纪辅佐我的儿子,不能纠正他的过错,罪该死。”柳范进谏道:“房玄龄辅佐陛下,都不能够阻止陛下游猎,怎么能独独怪罪权万纪?”太宗大怒,拂袖入内殿。过了很久,单独召见柳范道:“你为什么要犯颜指责我?”柳范回答:“我听说人主圣明臣子正直。陛下仁德圣明,我不敢不进自己愚钝的正直。”太宗于是才打消了怒气。通过这件事,太宗作为一个护犊的慈父,天然的人情流态,鲜活的展现在大众面前。

这次免官的时间并不长,贞观十二年(638年),李恪又一次被任命为安州都督。将要出发赴任时,太宗写信告诫他:“我作为一国的君主,统治百姓;而你因为是我的儿子而地位显赫,让你作为屏藩保卫国家。你要勉励自己不忘父子之道,好好学习河间献王、东平宪王的美德。用义来处理政事,用礼来节制欲望,面对歌舞淫乐的诱惑,不得不慎重。这样才能使国家像磐石一样坚固,永远做到宗室连成卫国,外有忠君的美名,内有孝顺的美德。你应该自励自勉,日日长进。你将要离开我的身边,十分伤心恋恋不舍。想送你些珍贵的玩赏物品,又怕助长你的骄傲与奢侈,所以告诫你这些话,作为父亲的教诲。”

相关参考

李恪是怎么死的,武媚娘传奇中吴王李恪是怎么死的

武媚娘传奇中吴王李恪是怎么死的《武媚娘传奇》中,吴王李恪是被长孙无忌忌惮诬陷致死的。李恪是李世民众多儿子中文韬武略最为出众的一个,母亲是前朝公主杨淑妃,而李恪也算是隋炀帝的后裔。李恪本性心机深沉,有个

吴王李恪墓在哪里,吴王李恪(唐太宗的第三子)的陵墓在哪里

吴王李恪是怎么死的?新皇登位后,授予那位能力出众的兄长吴王恪以司空之职,对于一个仁慈的帝王,和一个没有野心的属下来说,这似乎是最好的结局了。然而最好的结局,通常却不是最后的结局。一切都是那样的戏剧化,

李恪其实根本没有造反 含冤而死的吴王李恪

李恪是唐朝时期的皇室家族成员之一,他的父亲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而他的母亲则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唐太宗的妃嫔杨妃如意公主。他在唐太宗的儿子中排行老三,也曾经有过继位的机会,但是因为他

李恪其实根本没有造反 含冤而死的吴王李恪

李恪是唐朝时期的皇室家族成员之一,他的父亲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而他的母亲则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唐太宗的妃嫔杨妃如意公主。他在唐太宗的儿子中排行老三,也曾经有过继位的机会,但是因为他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不立吴王李恪为皇太子?

在嫡长子李承乾与唐太宗最喜爱的皇子李泰因废之后,李世民的众多儿子中,也只有晋王李治与吴王李恪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了。按理说,李恪性格与太宗类似,李治性格温和,李恪胜出的概率应该更大。然而事实是立李治为皇太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不立吴王李恪为皇太子?

...李泰因废之后,李世民的众多儿子中,也只有晋王李治与吴王李恪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了。按理说,李恪性格与太宗类似,李治性格温和,李恪胜出的概率应该更大。然而事实是立李治为皇太子,李治后面也顺利登基。那么,李世...

唐朝历史 唐太宗的儿子吴王李恪是怎么死的

  有时身份背景就像人的另外一张脸,左右着人的命运。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及9位嫔妃一共为他生下14个儿子,若说起这些皇子母亲的身份地位,李恪的母亲的身价那绝对是不一般!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也就是在这

长孙无忌为何杀吴王李恪 大唐谜案

长孙无忌进一步剪除魏王李泰的党羽。岑文本、刘洎、马周虽然已经去世,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绍的儿子柴令武等李泰的支持者还在。长孙无忌最想害死的是李泰(此时李承乾已死)。但高宗素来友爱,不仅死活不肯答应

揭秘吴王李恪和房遗爱的谋反究竟有无关系?

吴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他的身份一个是非常显赫的,但是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十分悲惨的:因为被当时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认为参与了房遗爱谋反一案而被处死。但是历史绝对没有那么

揭秘吴王李恪和房遗爱的谋反究竟有无关系?

吴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他的身份一个是非常显赫的,但是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十分悲惨的:因为被当时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认为参与了房遗爱谋反一案而被处死。但是历史绝对没有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