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发动者安禄山简介

Posted 胡人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发动者安禄山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发动者安禄山简介

唐朝人物

中文名:安禄山

别名:阿荦山、轧荦山

国籍:中国

民族:粟特人和突厥人的混血

出生地: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

出生日期:703年(长安三年)正月初一

逝世日期:757年(至德二载)正月初五

职业:军阀、叛军首领

信仰:拜火教

称号:三镇节度使、大燕皇帝

年号:圣武

(历史lishixinzhi.com)

谥号:光烈皇帝(史思明追谥)

安禄山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在突厥族里生活,将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他母亲为妻。

开元初年,安禄山跟将军安道买的儿子一起逃离了突厥人。安道买的第二个儿子安贞节任岚州别驾,把他们两个人抓回来了。年纪到了十多岁,安禄山以与他的哥哥及后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为耻。约定同安思顺等人结为兄弟,就定为姓安。长大成人后,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当了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

投身军旅

开元二十年(732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拷问他,准备乱棍打死,他高声喊叫说:“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语言豪壮,就放了他。命令他跟同乡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虏,他们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够按时抓到,就把安禄山提拔为偏将。张守珪老是嫌安禄山过于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禄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禄山以骁勇出名,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他秉性机灵聪慧,人们大多称赞他。朝廷授予他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官衔。他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要求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唐玄宗更加信任喜爱他。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此后便可到朝廷上奏议事,唐玄宗更加宠信他。

天宝三年(744年),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河北采访、平卢军等使一一照旧。采访使张利贞经常接受他的贿赂;几年之后,黜陟使席建侯又说他公正无私;裴宽又因安禄山接替而离职,至于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唐玄宗,都一齐说安禄山的好话。这几位都是唐玄宗信赖的朝臣,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更加坚定不移了。

后来安禄山请求当了杨贵妃的养子,进宫朝见唐玄宗都先拜望杨贵妃,唐玄宗觉得奇怪就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说:“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唐玄宗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杨銛以下的杨家兄妹们一起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平步青云天宝六年(747年),安禄山提拔为大夫。他经常委派刘骆谷进宫禀奏政务。安禄山和王鉷都是大夫。李林甫担任宰相,朝臣中没有谁敢违背宫廷礼仪,安禄山仗着深得唐玄宗宠爱,进宫朝见唐玄宗不大弯腰。李林甫命令王鉷好好礼拜,王鉷快步上前弯腰作揖恭敬得很,安禄山这才吓得直喘粗气,腰渐渐地弯下去了。每当同李林甫交谈,李林甫总摸准了安禄山的心思并先说了出来,安禄山认为他像神仙一样无所不知,每次见到李林甫,即使是隆冬天气也惶恐得汗流浃背。李林甫用温和的语言接待他,带领他到中书厅就座,用自己的披袍盖在他的身上,安禄山欣然接受,没有顾忌,喊李林甫十郎。刘骆谷从宫廷回来向他汇报情况,他先问:“十郎说了些什么?”有好话就喜得蹦跳,如果只是说“大夫必须好好地查核一下”,他就反手撑着床说:“哎呀,我死定了!”李龟年曾经模仿表演了这般情景,唐玄宗拿这事逗笑取乐。

安禄山晚年更加肥胖,肚子掉到了膝头下边,体重三百三十斤,每当走路只有用两个肩膀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动脚。而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动作却快得像旋风一样。他建造的住宅,宏伟华丽到了极点,用金银做笼子筐子筲箕等物。唐玄宗来到勤政楼,座位左边竖立一块用金鸡羽毛做装饰的大屏风,屏风左边放张木榻让安禄山坐,卷起或干脆拿掉屏风上的帘子。

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进宫朝拜唐玄宗,又请求担任河东节度,唐玄宗就授给了他。他有十一个儿子:大儿子安庆宗,任太仆卿;小儿子安庆绪,任鸿胪卿。安庆宗又娶皇太子的女儿为妻。

相关参考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是不得已而为之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带给历史最大祸害,世人都知道安史之乱的发生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的结果,算是给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让世人都知道了安禄山这个人是不忠不义之人,但是仔细

谋略人物 安禄山为什么要发动安史之乱?

安禄山本是营州地方的混血胡人,原名阿荦山。他的母亲是一个女巫,丈夫死后,她带着阿荦山嫁给了突厥人安延偃。适逢突厥部落衰败溃散,阿荦山就与安延偃哥哥的儿子安思顺逃到幽州,冒姓安氏,名叫禄山。还有一个混血

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第二年就死了 为什么还持续了八年之久呢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等人背叛唐朝以后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唐朝从此没落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乱一直持续了八年左右的时间,唐朝衰落就是因为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太长,规模太大,不可避免的衰败下去,但是发动

唐朝历史 安史之乱发生经过,唐朝时期安禄山为何会发动叛乱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

中国历史 为什么安禄山、史思明会发动“安史之乱”?

唐代初年经过多年的边疆战争与经营之后,所采取的策略以“羁縻”为主,也就是依然任用各部族原来的首领,让他们实行自治管理。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并不保险稳固,已经被打败的东突厥死灰复燃又成为祸患,其他一些边境

唐朝历史 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

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安史之乱,这次战争的命名并不是用年号或者是地点,而是用叛乱者的姓氏。安史之乱发起的叛乱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用了安禄山的“安”和史思明的“史”来组成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路线

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资料介绍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

历史人物 安禄山是怎样取得唐玄宗的信任

  导读: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作为安史之乱的发动者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能赢得的极大信任有他自身的性格和能力原因>也有当时他的处境比较巧妙满足玄宗要求的原因。>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

安史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沈珍珠历史原

“安史之乱”是公元755年至763年的一场战乱,因为主要发动者前期是安禄山、后期是史思明,所以历史上将其称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起因主要是唐玄宗后期唐朝政治的腐败。这种腐败表现在三方面:①皇帝昏庸

安史之乱伤亡人数 安史之乱原因是杨贵妃安禄山私通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虽然最终唐朝取胜,但盛唐风光一去不回,社会民不聊生,经济遭到重大破坏。关于安禄山为什么发动安史之乱,有人讲矛头直指杨贵妃。  安史之乱伤亡人数  以前对于安史之乱的认识仅仅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