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陶弘景简介
Posted 茅山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陶弘景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陶弘景简介
南北朝人物本名:陶弘景
别称:华阳隐居、山中宰相
字号:字 通明
所处时代:南北朝(南朝齐梁时期)
出生地: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出生时间:公元456年
去世时间:公元536年
主要成就:编著成《本草经集注》《本际经(道性品) 》
陶弘景人物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
(历史lishixinzhi.com)(历史lishixinzhi.com)后人皆将此事视作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来宣讲,却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约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陶弘景被迫受戒后,假借悼念沈约之实,诉说自己痛苦之心境。苏东坡所感慨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实古今皆然,博大如陶弘景者也概莫能外。陶弘景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陶弘景主要经历
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
宋升明元年(477年)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
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梁武帝萧衍即位(502)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据记载,陶弘景于永明(483—493年)初,曾师事孙游岳。
永明十年(492年)正式归隐茅山后,便着手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据统计,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如此看来,
陶弘景著作
据统计,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他还编订了道教的神仙谱系。
陶弘景编订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谱系称《真灵位业图》,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诸多仙真,大约3000名,以7个等级排列。
陶弘景学术内容
相关参考
三茅真君又称三茅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大茅君茅盈、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梁书;陶弘景传》载:“句容之句曲山,此山下是第八洞,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
三茅真君又称三茅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大茅君茅盈、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梁书;陶弘景传》载:“句容之句曲山,此山下是第八洞,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
南朝齐梁时医学家、道士和道教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梁武帝(502—549在位)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医学家和文学家的身份集于一身,这陶弘景也是略厉害,他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呢?陶弘景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医学家和文学家的身份集于一身,这陶弘景也是略厉害,他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呢?陶弘景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
人物简介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陶弘景的一生
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时的陶弘景,在梁武帝篡夺南齐政权时,曾派弟子奉上文书,表达支持,后来又“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让门徒呈报,劝其即位。梁武帝即位后,对他十分敬重,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都要找他前
1.镇江香醋的历史镇江香醋以糯米为原料,是一种典型的米醋。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就有关于米醋的用法记载。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北朝时齐、梁丹阳秣陵(今南京)人。隐居句曲山(今茅山),梁武帝曾想礼
1.镇江香醋的历史镇江香醋以糯米为原料,是一种典型的米醋。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就有关于米醋的用法记载。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北朝时齐、梁丹阳秣陵(今南京)人。隐居句曲山(今茅山),梁武帝曾想礼
陶弘景陶弘景别名华阳隐居、山中宰相,出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文学家、医学家,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有名的人物,他对本草学贡献颇大,可以说是一位博物学家。陶弘景的故事>于齐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