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佛学家、文学家支遁简介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困难是人的教科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佛学家、文学家支遁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佛学家、文学家支遁简介

晋朝人物

中文名:支遁

别名:支公

出生地:河东林虑

出生日期:314年

逝世日期:366年

职业:佛学家、文学家

字:道林

支遁个人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亦曰林公,别号支硎。东晋高僧,陈留人,善草隶,好畜马。魏晋时代,玄学流行,名士清谈,蔚然成风,支遁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年曾着《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在《即色游玄论》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

之盾爱马图

(历史lishixinzhi.com)

约晋愍帝建兴二年(314年),他出生在一个佛教徒的家庭里。幼年时期即流寓江南。在京城建康时,他同一些名士如王蒙、殷融等有来往,并备受赏识。在馀杭山隐居时,他研究《道行般若》等经典。二十五岁出家。其後他回到吴地建立了支山寺。

魏晋时代老庄的玄学极盛行,佛教僧侣有的也加入了清谈的行列,佛经也成了名士们的清谈之资,而支遁几乎是这种风气的代表人物。因而支遁一生交往的名士很多,名士也喜欢和他来往,并且非常推崇他。在以记载清谈家言行为主的《世说新语》中,关于支遁的记载就有四十多条。支遁是一位典型的具有清谈家条件杂揉老释的僧人,他对於清谈家最为宗奉的典籍《庄子》更有独到的见释。对于《庄子》的《逍遥游》篇尤能独抒己见,曾为当时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赏。

後来他去剡地(今浙江嵊县)经会稽郡时,与王羲之晤面,王请他住在灵嘉寺。以後移到石城山,立栖光寺。晋哀帝即位(362年)以後,曾屡次派人徵请。他于是又到建康,住在东安寺。在晋京停留将近三年,上书请求回山,哀帝应允并给了他很优厚的馈赠和照顾。太和元年(366年)去世,年五十三岁。

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恭逢晋代支遁法师圆寂纪念日。

另说:魏、晋时期,玄学流行,名士清谈,蔚然成风,支遁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年曾着《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在《即色游玄论》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善草隶,好畜马。

支遁幼年有神理,聪明秀彻。刚到京师时,太原王濛对他很敬重,说:“他在支遁曾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人谈论《庄子·逍遥篇》,刘系之说:“能够适性就是逍遥。”支遁说:“不对。夏桀这样的暴君和柳下跖这样的大盗以残害生灵为性。若说能适性就是逍遥,那么夏桀、柳下跖也是逍遥了?”于是,支遁回来后就着手注释《逍遥篇》,他在各家注释之外,另立新意,使许多名儒贤人都很叹服。

支遁又来到吴地,修建支山寺,后又打算到剡县去。谢安这时任吴兴太守,给支遁写信说:“我思念您已有很长时间了,天天计算着时间,希望能见到您。听说您要到剡县去,我感到很怅然。人生短暂,倾刻之间一切风流得意之事都将成为过去。我终日忧心仲仲,触事惆怅,唯恐您迟迟不来。我等待着我们的会面,等一天就象一千年那样漫长。这里多有山水,环境优雅,可供疗养,各方面都不比剡县差。望能前来,以解思念之苦。”

王羲之当时在会稽作内史,早就听说过支遁的名声,但他并不相信,认为这不过是人们的传言,不足为凭。后来支遁到剡县路经会稽,王羲之到支遁那儿去,想看看虚实。见面后,王羲之对支遁说:“你注释的《庄子·逍遥篇》可以看看吗?”支遁拿出他的注文,洋洋千言,才思文藻新奇,惊世骇俗。王羲之于是宽衣解带,依依留连,不能离去。并请支遁住到离他不远的灵嘉寺,以便随时往来。

随后,支遁又来到剡山,在沃洲小岭修立寺院,跟从问学的僧人有百余人之多。有时有些弟子在学习上有些懒随,支遁著《座右铭》来勉励他们。当时有人认为,以支遁的才能,完全能够经邦济世,治理国家,但他却超脱世俗,这就有违兼济天下之道,于是支遁又作一篇《释蒙论》,来反驳人们的议论。

晚些时候,支遁又移居石城山,修建栖光寺。闲居山寺,游心禅院丝林;食野果,饮溪水,浪志无生。在这期间,他注释了《安般经》、《四禅经》等经文,并著《即色游玄论》、《圣不辩知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著作。支遁在佛学方面的功力,可与古印度佛教理论家、佛教诗人马鸣(公元一~二世纪在世)和古印度佛教哲学家龙树(公元二~三世纪在世)相媲美。

相关参考

他是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之一 圆寂时才53岁

支遁大师是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佛学造诣很深,世代崇信佛教。著有《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在《即色游玄论》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

历史人物 一行简介 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一行生平

  一行(683~727),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  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氏家族在时代已经衰

历史人物 佛学家巨赞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潘楚桐别名:法名传戒、巨赞,字琴朴、定慧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江阴县要塞镇贯庄村出生日期:1908年逝世日期:1984年4月7日职业:佛学家毕业院校:上海大夏大学信仰:佛教主

历史人物 南朝刘宋时期方志家、教育家、佛学家雷次宗简介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雷次宗别名:仲伦出生地:豫章南昌出生日期:386年逝世日期:448年职业:方志家、教育家、佛学家雷次宗人物生平求学少入庐山,师事著名佛学大师慧远大师,从之学三礼、毛诗,并修净业。其后

历史人物 佛图澄简介 晋朝时期著名的佛学家佛图澄生平

  竺大师,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九岁在乌苌国出家,清真务学,两度到罽宾(北天竺境笳毕试国,今喀什米尔地区,)学法。西域人都称他已经得道。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时

历史人物 南朝宋方志家、佛学家雷次宗简介,萧道成曾是他的学生

雷次宗求学少入庐山,师事著名佛学大师慧远大师,从之学三礼、毛诗,并修净业。其后,立馆于东林寺之东,为东林十八贤之一。雷次宗少时便有远迹隐居之意,长乐隐退,笃志好学,成为一个兼通儒佛的学者。讲学元嘉十五

魏收简介 南北朝北齐文学家太学博士魏收生平

魏收(507年~572年)北齐文学家、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仕魏除太学博士,历官散骑侍郎等,编修国史。入北齐,除中书令,兼著作郎,官至尚书右仆

历史人物 魏收简介 南北朝北齐文学家太学博士魏收生平

  魏收(507年~572年)文学家、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仕魏除太学博士,历官散骑侍郎等,编修国史。入,除中书令,兼著作郎,官至尚书右仆射,

南怀瑾的生平简介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武术家、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南怀瑾生前著作

历史秘闻 南怀瑾的生平简介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武术家、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南怀瑾生前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