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主张法先王、行仁政
Posted 孟子
篇首语:没有锯不倒的树,没有敲不响的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主张法先王、行仁政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为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简介之多少?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子简介。
孟子相传为鲁国姬姓贵族孟孙氏孟共仲(孟恭仲)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简介:生平阅历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拜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人为师时姓曾名参(孔子亦有徒名曰曾参,即曾子),后更改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孔汲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想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为《孟子》七篇”。孟子虽提倡民本,仁政,游说于诸侯间,却常逞嘴舌之快,自以为得意,在其著作中也得以一见。这或许也是他游说失败一大原因。
孟子简介:哲学思想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孔汲。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孔汲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孔汲已逝世三十载。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孔汲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就连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下》)无论是否受业于孔汲,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孔汲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孔汲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相关参考
尧,名叫放勋,号陶唐氏。就是说他本是黄帝部落陶唐氏族的后裔,所以《史记》推论他是轩辕黄帝的四世孙。因建都于唐(今山西临汾),故史称唐尧。相传唐尧很俭朴,经常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吃的是粗糙食粮,喝的是野菜
文|劍眉枉凝西漢時期,有中興英主之稱的漢宣帝劉詢與時為太子的漢元帝劉奭討論治國之道時,曾說道:「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這是一代英主對治國之道的終極思考和選擇。此後兩千年,中國帝王的治國之道基
文|劍眉枉凝西漢時期,有中興英主之稱的漢宣帝劉詢與時為太子的漢元帝劉奭討論治國之道時,曾說道:「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這是一代英主對治國之道的終極思考和選擇。此後兩千年,中國帝王的治國之道基
北齐隶属于中国历史上南北朝,其统治区域大概是今天的黄河下游一带,统治中心在河北山东一带。高演是北齐的第三位皇帝,高演虽出身皇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他没有什么恶习,并且勤于政务。在侍奉文宣帝高洋的时
北齐隶属于中国历史上南北朝,其统治区域大概是今天的黄河下游一带,统治中心在河北山东一带。高演是北齐的第三位皇帝,高演虽出身皇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他没有什么恶习,并且勤于政务。在侍奉文宣帝高洋的时
1、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行仁爱、复周礼、施仁政,但诸侯国群起纷争,个个都想称雄称霸,渴望高人献计献策富国强兵。而孔子却告诉他们不要争斗称霸,而要善待百姓,善待其他诸侯国,施行仁政,这让野心勃勃的诸侯
1、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行仁爱、复周礼、施仁政,但诸侯国群起纷争,个个都想称雄称霸,渴望高人献计献策富国强兵。而孔子却告诉他们不要争斗称霸,而要善待百姓,善待其他诸侯国,施行仁政,这让野心勃勃的诸侯
...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德治”和「”仁政”,主张以礼治国,呼吁恢复「”周礼”。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性善论”,而荀子则是对立的「”性恶论”思想,荀子之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这句广告词,现在还回荡在华夏儿女的心上。孔子一生仕途不顺,或者由于自身的原因,或者由于奸臣的陷害,始终得不到国君的重用,他的仁政主张也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认可,甚至连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