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两晋时期名士、咸亭侯谢鲲简介,谢鲲著作有哪些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两晋时期名士、咸亭侯谢鲲简介,谢鲲著作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两晋时期名士、咸亭侯谢鲲简介,谢鲲著作有哪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谢鲲出身儒学世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见识高明,但却不修威仪,喜读《老子》、《易经》,能啸歌,善鼓琴,受到名士王衍、嵇绍的赏识。他深受王衍亲信,与王敦、庾病⑷钚薏⒊扑挠选
避乱渡江
太安元年(302年),长沙王司马V辅政掌权,听信流言,以为谢鲲将因回避自己而出奔,欲鞭挞谢鲲。谢鲲竟然主动解衣受罚,毫无不满之色,而在获得赦免后也不见喜色。东海王司马越听闻谢鲲的名声,征辟他为府掾。谢鲲任性放纵,不拘礼法,不久便因家僮犯事而被免职。
谢鲲被免职后,名士王玄、阮修认为他初登宰府便遭黜辱,叹息不已。但谢鲲每日仍旧清歌鼓琴,表现得毫不在乎。司马越得知,再次将他辟入幕府,改任为参军。后来,谢鲲见局势混乱,便称病离职,渡江南下,到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避乱。王敦升任左将军后,征辟谢鲲为长史。
建兴三年(315年),王敦平定杜|起义。谢鲲因功被封为咸亭侯,后因母丧离职。他在守孝期满后,又到王敦的大将军府担任长史。东晋建立后,王敦日渐显露不臣之心。谢鲲知道王敦不堪辅助,便终日优游,不理政事,常与毕卓、阮放、桓彝等人纵酒狂饮。王敦因谢鲲名高,对他仍旧非常敬重。
屡谏王敦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起兵反叛,对谢鲲道:“刘隗奸邪,将要危害社稷,我起兵清君侧,如何?”谢鲲表示反对,称刘隗只是“城狐社鼠”。王敦大怒,认为谢鲲庸才不识大体,任命他为豫章太守,却又不让他到豫章赴任。谢鲲只得留在王敦军中,随其攻打建康(今江苏南京)。而王敦其实只是在借助谢鲲的声望。
王敦占据石头城后,叹道:“我不会再做辅佐君主这样的事情了。”谢鲲劝谏道:“您为什么要这样呢?只要从今以后,逐渐忘却君臣之间的嫌隙就可以了。”不久,谢鲲又建议王敦任用素有名望的周、戴渊,以安众心。而周戴二人此时已被王敦收捕杀害。王敦对谢鲲道:“他二人不合适,我已将其收捕。”谢鲲与周素来交好,对此丝毫不知,闻言惊愕不已。
王敦虽夺取朝权,但却不肯朝见晋元帝。谢鲲劝道:“近来您的举动虽然是想拯救国家,但天下人还是不能理解您的行为。您若能朝见天子,使君臣消除隔阂,天下便会信服。依凭众望顺应民情,尽力谦让侍奉主上,如此则勋业可与匡辅天下者相比,也能名垂千古。”王敦道:“你能保证在我入朝时不会发生变故吗?”谢鲲道:“我近日入觐,主上忧惧不安,久未见您,宫禁肃穆,必定没有忧虑。您若入朝,我愿为侍从。”王敦不听,径自返回武昌(今湖北鄂州),遥控朝政。
病逝豫章
王敦之乱期间,朝中有威望的大臣多有被害,时人都为谢鲲担忧。但谢鲲却安于常道,仍时常进言直谏王敦。王敦既不采纳,心中也有不悦,返回武昌后,便让谢鲲到豫章上任。谢鲲为政清正严明,深受治下百姓爱戴。
太宁元年十一月(324年1月),谢鲲病逝于豫章太守任上,时年四十三岁。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去世。晋廷这才对谢鲲加以赠谥,追赠太常,赐谥号为康。
主要成就
陈郡谢氏原是儒学世家,谢鲲却改尚玄学,渐入元康玄风,取得了进入名士行列的必要条件,使得家族地位得到提高,是谢氏家族社会地位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他在王敦军府担任长史,曾劝阻王敦的“清君侧”之谋,并且“推理安常,时进正言”,使谢氏家族未因王敦之逆而受牵连。
轶事典故
投梭折齿
谢鲲曾因邻居高氏之女有美色,挑逗于她,却遭对方以梭投掷,被撞断两颗牙齿。时人都道:“任达不已,幼舆折齿。”谢鲲听闻,仍高傲的大叫:“折齿又何妨,丝毫不影响我啸歌。”后人用“投梭折齿”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
清谈竟夜
谢鲲善于清谈,谈起来不知疲倦。王澄曾在王敦面前与谢鲲清谈,看都不看王敦一眼,还感叹只有谢鲲才能和自己畅谈。
卫d渡江后,去拜见王敦。因要夜坐清谈,王敦便请来谢鲲相陪。卫d见到谢鲲,非常高兴,再也不理王敦,竟然一直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都插不上嘴。卫d素来体弱,竟因此患病。
恸哭卫d
卫d死后,谢鲲前去吊丧,恸哭不止,感动路人。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悲伤,谢鲲答道:“栋梁折断,不觉哀伤。”
一丘一壑
谢鲲到建康公干,在东宫见到太子司马绍(即后来的晋明帝)。司马绍问道:“时论都将你与庾亮相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谢鲲答道:“以礼制整饬朝廷,为百官作榜样,我不如庾亮;至于一丘一壑(指寄情山水),我认为可以超越他。”
后来,顾恺之画谢鲲的像,便把他安置在山崖乱石中,并道:“谢幼舆曾说:‘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就应该把他安置在山崖沟壑中。”
元代画家赵孟\\曾有《谢幼舆丘壑图》(见右图),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夜宿除妖
谢鲲避乱豫章时,曾夜宿一空亭中。而当时经常有人在亭中被妖怪所杀。快要天亮时,有个黄衣人叫着谢鲲表字,让他开门。谢鲲毫无惧色,直接从窗中伸手抓住黄衣人,在拉扯之间将对方的胳膊弄断,发现竟是一只鹿腿。他走出空亭,沿着血迹寻找,终于找到那只鹿。此后这空亭再没发生过妖怪杀人之事。
谢鲲除妖的故事被干宝收录于《搜神记》。
把臂入林
谢安曾评价伯父谢鲲道:“他如果遇到竹林七贤,一定会把臂同入竹林。”后人用“把臂入林”比喻相偕归隐。
江左八达
谢鲲渡江后,与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光逸并称江左八达。他们经常披头散发,赤身露体,在室中酣饮不止。当时贵族子弟都认为谢鲲等人豪放豁达,仰慕不已。卞兹捶浅7锤校抨击道:“悖礼伤教,罪莫大焉!中朝(偏安江左的东晋称建都中原时的西晋)倾覆,都是因此而起。”
人物评价
温峤: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谢安: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邓粲:鲲有胜情远概,为朝廷之望,故时以庾亮方焉。
《江左名士传》:鲲通简有识,不修威仪。好迹逸而心整,形浊而言清。居身若秽,动不累高。
房玄龄《晋书》:① 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② 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③ 陈郡谢鲲、颍川庾步钥±墒恳病
杨夔《原晋乱说》:晋室南迁,制度草创。永嘉之后,嚣风未除。廷臣中犹以谢鲲轻佻,王澄旷诞,竞相祖习,以为高达。
王夫之《读通鉴论》:晋之败,败于上下纵弛,名黄、老而宾惟贪冒淫逸之是崇。王衍、谢鲲固无辞其责矣。
个人作品
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谢鲲著有文集六卷(梁二卷)。
家庭成员
祖父:谢缵,官至典农中郎将。
父亲:谢衡,官至国子祭酒。
兄弟:谢裒(一作谢褒),官至太常卿,生六子,分别是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谢铁。
兄弟:谢广。
妻子:刘氏,出身中山刘氏。
儿子:谢尚,官至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袭爵咸亭侯。
女儿:谢真石,嫁阳翟褚氏的褚裒,后因女儿褚蒜子被立为皇后,被封为寻阳乡君。
史籍记载
《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资治通鉴·卷八十二·晋纪四》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晋纪八》
《资治通鉴·卷九十二·晋纪十四》
文学形象
明代小说《续三国演义》中,谢鲲原是朝廷官员,奉命前往豫州吊祭祖逖,途中被王敦截留,羁縻于幕府,任命为长史。他知道王敦有不臣之心,便终日酣醉,不肯理事,此后事迹与正史基本相符。王敦死后,谢鲲说降吴儒,杀死沈充,复归朝廷。
墓葬纪念
谢鲲墓志于1964年9月10日在南京中华门外戚家山残墓出土,为花岗石质地,现存于南京市博物馆,是全国所见六朝墓志中最早的一方。志长60厘米,宽16.5厘米,厚11厘米。志文共四行,行十七字,末行少一字,共六十七字,但在出土时被推土机在横腰处挖去数字。
相关参考
晋朝牛人调戏美女,被打断两颗门牙两晋期间,有一个叫谢鲲的人,见地特殊,自豪纵容。谢鲲不爱装扮本人,喜好《老子》,《易经》,会唱歌抚琴,一些名流都以为他是奇才。 谢鲲邻人家有一名姓高的女人,长
人物生平从小即任要职,八王之乱中,初附成都王颖,后依托东海王越。兄长王衍请东海王命澄为荆州刺史。好玄谈,与谢鲲、阮修、庾驳冉煌甚密,不拘礼俗,举止放诞,甚至于裸露全身来标新立异,王衍很赞赏这种“落落穆
人物生平坐中颜回谢尚从小就很孝顺。七岁时兄长去世,他哀恸的感情超出礼法,亲戚无不感到奇异。八岁时,更显得聪明早熟。谢鲲曾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孩子是座中的颜回啊。”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没有
晋朝时,有一个叫谢尚的人,从小就很懂事。谢尚八岁的时候,他父亲谢鲲当上了太守。太守是地位很高的地方长官,权势很大。因此,不少人都来奉承巴结谢尚的父亲,家中的宾客来往不绝。有一次,谢鲲领着谢尚去会见客人
(234-305年),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名士,「」之一。> 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袭父爵贞陵亭侯,为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任吏部黄门
干宝,字令升,东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编写的《搜神记》被称为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干宝的祖父、父亲都是东吴时期的官员,他的祖父干统曾官至奋武将军,封都亭侯,父亲干莹则官至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义庆组织人编著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的上流人士们的生活,有言行举止,有趣闻轶事。书中所写对象以魏晋的风流名士为主,而其中又以谢安为最。有人粗略作了一个统计,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义庆组织人编著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的上流人士们的生活,有言行举止,有趣闻轶事。书中所写对象以魏晋的风流名士为主,而其中又以谢安为最。有人粗略作了一个统计,
干宝,字令升,东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编写的《搜神记》被称为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干宝的祖父、父亲都是东吴时期的官员,他的祖父干统曾官至奋武将军,封都亭侯,父亲干莹则官至
两晋治史成风气两晋时期,史学兴盛。研究和著述史书的学者辈出,史学著作丰富。这里介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几位学者。西晋武帝时代,有一位自称“有《左传》癖”的大将,他就是在灭吴战役中卓建功勋的杜预。杜预说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