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学者、官员李时勉简介,李时勉太平盛事的故事

Posted 国子监

篇首语:也许就是那么一颗不甘服输的心带着我奋斗下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朝学者、官员李时勉简介,李时勉太平盛事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朝学者、官员李时勉简介,李时勉太平盛事的故事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李时勉,童年时期,曾在寒冬季节用棉被将脚裹起来塞进桶中,坚持读书。李时勉5岁发蒙,7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12岁能诗会赋。永乐二年(1404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学习,参与编修《太祖实录》。李时勉后被授予刑部主事,又参与重修《实录》。书成后,改任翰林侍读。

两度入狱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殿失火,明成祖朱棣下诏征求直言。李时勉上书评论时事计十五项。成祖当时已决定迁都北京,正在招来远方的人民。而李时勉却说营建北京不合适,并说外国来进贡的人不宜让他们群居在明成祖朱棣身边。这些话都忤逆了明成祖朱棣的意志。明成祖朱棣接着往下看李时勉的其他建议,大都切中时病,明成祖朱棣气得几次将李时勉的奏章扔到地下,但又都忍不住地捡起来再看,结果许多建议都得以施行。不久李时勉被诬陷入狱。一年多后获释,得到杨荣的推荐,官复原职。

洪熙元年(1425),李时勉又上疏议论政事。仁宗非常愤怒,将李时勉召到便殿,但李时勉在答辩中毫不退让。明仁宗朱高炽气得命武士用金瓜击打李时勉,李时勉三根肋骨被打断,抬出去时都快死了。第二天,改任为交趾道御史,命李时勉每天审查一件狱案,提交一份议政报告。李时勉上奏了几次,于是被投进锦衣卫监狱。李时勉曾有恩于某位锦衣卫千户,这位千户正好来视察监狱,便偷偷地请来医生,用海外进口的血竭药给李时勉疗伤,李时勉才得以不死。仁宗病情加重,对夏原吉说:“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说完,他勃然大怒,夏原吉忙安慰劝解。这天晚上,明仁宗朱高炽逝世。 

恢复官职

宣宗即位已过了一年,有人谈到李时勉得罪先帝的情形。明宣宗朱瞻基大怒,命令使者说“:去把李时勉捆来,朕要亲自审问他,非把他杀了不可。”过了一会儿,又命令王指挥马上把李时勉绑到西市斩首,不用带来相见了。王指挥走出端西旁门,而前面的使者已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来了,两人没有碰上。明宣宗朱瞻基遥见李时勉,骂道:“你这小臣胆敢触犯先帝!你在奏疏中说了什么?快说!”李时勉叩头说道“:臣说在居丧守孝期间不宜亲近嫔妃,不宜让皇太子远离于左右。”明宣宗朱瞻基听说后,脸色稍有和缓。李时勉又从容谈到第六件事时停住了。明宣宗朱瞻基命李时勉全部说出来。李时勉答道“:臣惶惧不能全部记住。”明宣宗朱瞻基怒意更消除了,说:“这是难为你了,草稿在哪里?”时勉答道“:已经烧了。”明宣宗朱瞻基为之叹息,称赞李时勉忠诚,马上赦免了李时勉,恢复侍读的官衔。等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冠带整齐地站立在阶前了。

宣德五年(1430年),《成祖实录》修成,升为侍读学士。明宣宗朱瞻基幸临史馆,把金钱撒到地上赐给学士们。众人都俯身拾取,唯独时勉站着不动。明宣宗朱瞻基于是把剩下的钱都赐给了李时勉。正统三年(1438年),因《宣宗实录》修成,升为学士,主管院事兼经筵官。正统六年(1441年)取代贝泰任祭酒。正统八年(1443年)请求退休,皇上不批准。

得罪王振

李时勉请改建国子学。明宣宗朱瞻基命王振去视察,李时勉接待王振的礼仪不够隆重。王振怀恨在心,便搜集李时勉的短处,竟一无所得。李时勉曾经折断彝伦堂前一棵树的枝条,王振于是说时勉擅自砍伐官木回家。王振拿着圣旨,将李时勉和司业赵琬、掌馔金鉴一起枷在国子监门前。当时官校到来时,李时勉正坐在东堂批阅学生们的试卷,李时勉从容不迫地宣布学生们的成绩,让僚属们定出甲乙等级,放榜公布,这才出来受刑。当时正当盛暑,枷锁三天不解。国子监学生李贵等一千多人到宫门前请求宽恕时勉。有个叫石大用的,上奏情愿自己代替受刑。学生们围聚在朝廷门口,呼声响彻殿庭。王振听说学生们不平,恐怕激出变故。到通政司将石大用的奏章呈上去后,王振内心有愧。助教李继请求会昌侯孙忠调解。孙忠是皇太后的父亲。孙忠生日那天,太后派人到孙忠家赐给礼物。孙忠便附带奏报太后,太后又为他向明宣宗朱瞻基说明了情况。明宣宗朱瞻基开始并不知道这件事,这时马上将李时勉释放了。李继为人放荡不羁,李时勉曾经恳切地规劝过李继。但李继不能完全接受,不过李继内心很感激李时勉,所以这时出来帮助了李时勉。

退休回家

正统九年(1444年),明英宗朱祁镇视察国子学。李时勉为皇上讲解《尚书》,讲得透彻清楚。皇上很高兴,给了李时勉许多赏赐。李时勉一连上书请求退休,都不批准。正统十二年(1447年)春才获得批准。朝臣和国子监学生近三千人到都门外为李时勉饯行,有的还一直把李时勉送到船上,等船走后才离开。

晚年生活

英宗北狩(被俘)期间,李时勉日夜都非常悲痛。李时勉派孙子李骥到朝廷上书,请求选将练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扬忠诚而有气节之士,迎回英宗,复仇雪耻。景泰元年(1450年)代宗发圣旨给予褒奖,而李时勉却已经去世了,终年七十七岁。谥号文毅。成化五年(1469),听从李时勉孙子李骥的请求,改谥忠文,赠礼部侍郎。

轶事典故

太平盛事事件

太祖任宋讷为祭酒,宋讷最有名气。后来宁化人张显宗申明学规,人们把张显宗比作宋讷。而胡俨在成祖之世,更被人称颂为人师。但论正直而有节操,德高望重而为士大夫们所依归的,都不如李时勉。英国公张辅与各侯、伯上奏,愿意一起到国子监听时勉讲学。皇上命他们三月三日前往。李时勉升坐师席,学生们都依次站在下面,李时勉讲解了《五经》各一章。讲课结束后设酒席,各侯、伯推让说“:这是我们受教的地方,应当与其他学生坐在一起。”只有张辅与李时勉执平礼。学生们唱起《鹿鸣》这首诗,宾主和谐融洽,直到天黑才各自散去。人们把这件事称作太平盛事。

历史评价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家族成员

孙子:李骥

史籍记载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明朝官员李时勉简介 李时勉是怎么死的

  李时勉是江西吉安安福人,名懋,以字行,号古廉,生于公元1374年,去世于公元1450年,是明朝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李时勉自幼聪慧,读书勤奋,童年之时也在寒冬季节用棉被将脚裹起来塞进桶中,坚持读书

如何评价李时勉这个人?李时勉为何两度下狱?

  李时勉是明朝官员和学者,出生于公元1374年,公元1404年高中进士,此后入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就读。李时勉奉命参与修编《太祖实录》,书成后升翰林侍读,宣德年间官至国子监祭酒,景泰元年去世,谥号文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李时勉这个人

  李时勉是明朝官员和学者,出生于公元1374年,公元1404年高中进士,此后入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就读。李时勉奉命参与修编《太祖实录》,书成后升翰林侍读,宣德年间官至国子监祭酒,景泰元年去世,谥号文

明朝 李时生平简介?李时历史评价?

李时一李时,字宗易,河北任丘人。其父李棨,进士出身,官至莱州知府。李时参加弘治十五年(1502)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到翰林院学习,学习期满留翰林院任编修官。正德年间(1505—1521)

明朝历史 李时珍生平简介 李时珍都做了哪些事

随父学医李时珍塑像李时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

历史人物 李时珍历史评价 李时珍人物生平 李时珍人物简介 李时珍的死因

  中文名:李时珍  国籍:明朝  别名:字东璧,号濒湖,自号濒湖山人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www.cha138.com  出生日期:1518年  逝世日期:1593年  代表作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 李时珍行医救人的故事

  画像  李时珍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医,李时珍行医,流传着很多故事,今天历史上的今天就选择其中两则,讲给大家。看一看李时珍的医术有多高超。  李时珍尝百草  他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和爷爷均是名医,因此李

明朝 李时珍撰《本草纲目》

李时珍撰《本草纲目》中国的医药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医书很多,明朝的李时珍和他编撰的《本草纲目》,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出生于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的一个世代从医的家庭。祖父是个

李时珍曾任御医吗?李时珍救人故事

  李时珍,晚清著名医学家,因其高超的医术和对中国医药学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后世人尊称为“医圣”。其所作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更是学医之人必须了解的书籍,大名连不学医的人都听过

明朝历史 李时珍活了多少岁

李时珍活了多少岁李时珍于公元1518年出生在医学世家,早年被父亲教导读书考科举,但是一直无心名利,一直希望成为像父亲李言闻一样是个悬壶济世之人,帮助苍生才是他的追求所在,后来得到父亲的支持开始学医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