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时勉这个人?李时勉为何两度下狱?
Posted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评价李时勉这个人?李时勉为何两度下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评价李时勉这个人?李时勉为何两度下狱?
李时勉是明朝官员和学者,出生于公元1374年,公元1404年高中进士,此后入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就读。李时勉奉命参与修编《太祖实录》,书成后升翰林侍读,宣德年间官至国子监祭酒,景泰元年去世,谥号文毅,成化年间改谥号忠文,追赠礼部侍郎。李时勉算是明朝老臣,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七朝。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当时大部分有志气的读书人,基本上读书都是为了能够科举出仕,从而忠君报国、光耀门楣。但是当他们真的考中,并且入朝为官之后,谁还能记住年轻时候的誓言?官场是一个大染坊,黝黑的水潭很容易侵染他们,为官之后能够坚持本心的人是比较少见的。
如果把朝廷比作是一个大公司,皇帝就是最大的boss,想要升官发财,除了要为朝廷作出贡献之外,能够把皇帝哄的高兴了,也算是一个捷径。一些机敏狡诈的官员,不能再吏治上立下大功,于是就想法设法的恭维皇帝。皇帝也是人,有人夸赞自己,哪里有不喜欢的道理。所以一高兴了,就升任官职。就算没有升他的官职,将人记在了心里,也算是好的。
《明史》评价李时勉“性刚鲠”,还真就没有错。他正直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同时也不媚上欺下,只老老实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但是性格比较刚正,办事情也就有些不留情面,亦或是不知道委婉的表达。他向皇帝上呈奏章,要针对某件事情批评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直言上谏,因此很容易触怒圣颜。李时勉曾经两度,将近三度下狱,原因差不多都是因为得罪了皇帝。
李时勉第一次被下狱,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永乐十九年,三殿失火,于是明成祖朱棣下诏征求直言。许多人可能会问,房屋烧起来了,皇帝要臣子进言什么?难道进言建筑不合格吗?非也非也!古时候与现代可不同,特别是皇帝,讲究天命。俗话说帝王使上天之子,天授皇权,如今三殿起火,肯定是老天爷降下的预示。必定是哪里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才惹怒了上天,所以才让人进言。
朱棣下达这个命令,李时勉当即上书,直陈时弊。当时朱棣有意将国都由南京迁到北京,而且已经在北京动土修建紫禁城。李时勉上陈的奏疏中,就有反对迁都北京的言语。认为营建北京不合适,并说外国来进贡的人不宜让他们群居在明成祖朱棣身边。
朱棣迁都北京,政治军事原因都有,是下过大决心,仔细考虑过的。尽管有朝臣反对,但是朱棣也将这些声音压下去了。如今借着三殿失火的时机,李时勉又来阻止此事,自然也就惹怒了朱棣。虽然当时没有将李时勉问责,但是不久之后,李时勉受人污蔑,朱棣也就顺势将李时勉下狱。
第二次入狱,是在明仁宗时期,还是因为直言上谏惹得祸事。李时勉直言上谏,议论政事,指出明仁宗为政许多缺点,就这样惹怒了明仁宗。但是明仁宗在看见奏折的时候,还没有将李时勉下狱的想法。
他将李时勉召来,想要听他改口。但是李时勉面对明仁宗的询问,却坚持己见,而且应对合意,在答辩之中丝毫不让。
明仁宗十分生气,就让武士用金瓜打断了李时勉的三根肋骨。李时勉被抬回家,伤还没找,第二天就下令让他改任为交趾道御史,每天审查一件狱案,提交一份议政报告。这实际上就是有意为难李时勉了,果然没有多久,明仁宗就借着此事将李时勉下狱了。
其实李时勉除了这两次入狱之外,在明英宗时期还有一次差点入狱。之所以有此祸事,是因为得罪了当时的权宦王振,遭来王振的抱复负。不过后来在正直官员和数千名士子的请求下,最终被放了。
相关参考
李时勉是江西吉安安福人,名懋,以字行,号古廉,生于公元1374年,去世于公元1450年,是明朝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李时勉自幼聪慧,读书勤奋,童年之时也在寒冬季节用棉被将脚裹起来塞进桶中,坚持读书
李时勉是江西吉安安福人,名懋,以字行,号古廉,生于公元1374年,去世于公元1450年,是明朝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李时勉自幼聪慧,读书勤奋,童年之时也在寒冬季节用棉被将脚裹起来塞进桶中,坚持读书
人物生平初入仕途李时勉,童年时期,曾在寒冬季节用棉被将脚裹起来塞进桶中,坚持读书。李时勉5岁发蒙,7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12岁能诗会赋。永乐二年(1404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学
李时一李时,字宗易,河北任丘人。其父李棨,进士出身,官至莱州知府。李时参加弘治十五年(1502)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到翰林院学习,学习期满留翰林院任编修官。正德年间(1505—1521)
历史人物 李时珍历史评价 李时珍人物生平 李时珍人物简介 李时珍的死因
中文名:李时珍 国籍:明朝 别名:字东璧,号濒湖,自号濒湖山人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www.cha138.com 出生日期:1518年 逝世日期:1593年 代表作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是我国明代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去世后被封为“文林郎”,被后世尊称为“药圣”。李时珍从医之后,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医药方面的研究,著述颇多,其中最为著名
李时珍出生于公元1518年的蕲州,他的父亲和爷爷均是当地有名的医生。虽然如此李时珍却被其父要求读书考科举,而非和他们一样从医,因为当时医生这一职业是低贱的,李时珍的父亲希望他能为官光耀门楣。但是李时珍
李时珍出生于公元1518年的蕲州,他的父亲和爷爷均是当地有名的医生。虽然如此李时珍却被其父要求读书考科举,而非和他们一样从医,因为当时医生这一职业是低贱的,李时珍的父亲希望他能为官光耀门楣。但是李时珍
稍微读了点书的人,大多知道大作家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然而大家却未必知道李时珍在从医之前也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只不过他不是弃医从文,恰恰相反,他是弃文从医。李时珍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是医学史
稍微读了点书的人,大多知道大作家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然而大家却未必知道李时珍在从医之前也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只不过他不是弃医从文,恰恰相反,他是弃文从医。李时珍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是医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