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唐朝史学家杜佑简介,《通典》作者杜佑和杜甫有什么关系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唐朝史学家杜佑简介,《通典》作者杜佑和杜甫有什么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唐朝史学家杜佑简介,《通典》作者杜佑和杜甫有什么关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佑早年以门荫入仕,补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后投奔润州刺史韦元甫。韦元甫因其父对自己有恩,遂以故人之子对待杜佑。一次,韦元甫办公时遇到难以决断的案件,恰见杜佑在侧,便随口征询杜佑的意见。杜佑应答如流,所言都切中要害。韦元甫大喜,当即表奏他为司法参军。后来,杜佑随韦元甫到浙西、淮南任职,深受信任,累迁至检校主客员外郎。

累职升迁

大历六年(765年),韦元甫病逝。杜佑由淮南入朝,担任工部郎中,充任江西青苗使,后历任抚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继位,杨炎拜相。杜佑也被征召回朝,历任工部郎中、金部郎中、江淮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等使、户部侍郎、判度支,并负责河北战事的粮草转运事务。

建中三年(782年),杜佑得罪权相卢杞,被赶出朝廷,外放苏州刺史。他因老母在堂,不愿赴任,改任饶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因泾原兵变逃往兴元。杜佑被任命为岭南节度使,兼任御史大夫。

节度淮南

贞元三年(787年),杜佑回朝,担任尚书左丞,后出任陕州观察使。贞元五年(789年),杜佑升任检校礼部尚书、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并充任淮南节度使。他在扬州设置营垒三十余所,整饬兵马,后因母丧丁忧。唐德宗却将他夺情起复,改授为刑部尚书、检校右仆射。

贞元十六年(800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病逝,士卒拥立其子张治主。唐德宗遂任命杜佑为淮南节制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徐泗节度使,让他讨伐张帧6庞拥骷大批战船,命部将孟准为前锋,但因孟准兵败,不敢进兵。朝廷无奈,只得将徐州划给张郑又将濠州、泗州划归淮南,并命杜佑兼任濠泗等州观察使。

担任宰相

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拜相,担任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充任太清宫使。

永贞元年(805年),唐德宗病逝,唐顺宗继位。杜佑进位检校司徒,并兼任度支盐铁使。当时,王叔文任度支盐铁副使,锐意进行革新,希望得到杜佑的帮助,但杜佑没有答应。不久,王叔文失败,杜佑又举荐李巽为副使。

元和元年(806年),唐顺宗病逝,唐宪宗继位。杜佑再次摄冢宰,并把度支盐铁事务全部让给李巽。当时,度支使事务繁杂,没有条理。杜佑把营缮事务划归将作监、木炭事务划归司农寺、染事务划归少府,减轻度支使的工作。不久,杜佑进拜司徒,封岐国公。

后来,河西党项部落暗中勾结吐蕃,入侵唐朝。边将贪功,请求出兵讨伐。杜佑反对用兵,上疏历述前代开边黩武、兵连祸结的教训,并指出党项寇边是因边将贪暴所造成,建议慎选良将,加固边防。

晚年荣宠

元和二年(807年),杜佑请求致仕。唐宪宗不准,允许他每隔三五日到中书省一次,仍旧参与朝政。杜佑每次入宫奏事,唐宪宗都加以优待,尊称司徒,而不直呼其名。

元和七年(812年),杜佑患病,四次上表皇帝,请求致仕。唐宪宗无奈,只得让他以光禄大夫、太保之职致仕,但仍让他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同年十一月,杜佑病逝,终年七十八岁,追赠太傅,谥号安简。

轶事典故

杜佑虽位及将相,仍常手不释卷。他白天处理公务,接待宾客,晚上则在灯下读书,孜孜不倦。宾客僚佐与他谈论时,都佩服他的辩才和渊博。他们的见解如有错误,杜佑也能帮助纠正。

主要成就

杜佑博览古今典籍及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耗时三十六年,撰成《通典》二百卷,并以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示劝诫。

《通典》成书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年),记述了远古黄帝时期至唐朝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

人物评价

刘d:①佑性敦厚强力,尤精吏职,虽外示宽和,而持身有术。为政弘易,不尚察,掌计治民,物便而济,驭戎应变,即非所长。性嗜学,该涉古今,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②佑承荫入仕,谳狱受知,博古该今,输忠效用;位居极品,荣逮子孙,操修之报,不亦宜哉!及其宾僚紊法,嬖妾受封,事重因循,难乎语于正矣!

宋祁:①为人平易逊顺,与物不违忤,人皆爱重之,方汉胡广,然练达文采不及也。朱坡樊川,颇治亭观林,凿山股泉,与宾客置酒为乐。子弟皆奉朝请,贵盛为一时冠。天性精于吏职,为治不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缺。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②耽、佑、楚皆儒,大衣高冠,雍容庙堂,道古今,处成务,可也;以大节责之,盖〈石e〉中而玉表欤!、T世当国,亦无足讥。

个人作品

杜佑著有《通典》二百卷、《理道要诀》十卷、《管氏指略》二卷、《宾佐记》一卷。

家庭成员

父亲

杜希望,历任鸿胪卿、恒州刺史、西河太守,追赠尚书右仆射。

妻子

梁氏,常熟县令梁幼睦之女。

李氏,衡阳县尉李殷之女,原是嬖妾,后升为正室,封密国夫人。

子孙

儿子

杜师损,官至司农少卿,袭爵岐国公。

杜式方,官至桂管观察使。

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

杜宪祥,曾任河南府参军。

杜绍孜,曾任国子监主簿。

孙子

杜恽,杜式方之子,官至富平县尉。

杜,杜式方之子,官至兴平县尉。

杜,杜式方之子,官至太傅、尚书左仆射,封国公,尚岐阳公主。

杜恂,杜式方之子。

杜,杜式方之子,官至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

杜牧,杜从郁之子,官至中书舍人。

杜,杜从郁之子,官至咸阳县尉。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九十七》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九十一》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七·唐纪四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六·唐纪五十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七·唐纪五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八·唐纪五十四》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杜佑因《通典》而彪炳史册的唐朝宰相

杜佑(公元735-公元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生于累世仕宦之家。杜佑18岁就进入官场,历经玄、肃、代、德、顺、宪六朝

中国历史 始创典志话《通典》

?通典》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专史,它的作者杜佑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杜佑(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历任岭南、淮南等节度使,官至宰相,长期主持国家财政,后封

通典

《通典》(明刻本)  《通典》(汉语拼音:Tongdian;英语:ComprehensiveInstitutions),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

历史人物 杜佑简介

杜佑杜佑(735~812)www.lishixinzhi.com唐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陜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父杜希望,官至鄯州都督、陇右节度留后。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江淮青苗

历史人物 杜佑简介

杜佑杜佑(735~812)www.cha138.com唐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陜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父杜希望,官至鄯州都督、陇右节度留后。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江淮青苗使、容管经

历史人物 宰相杜佑之孙却怀才不遇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杰出的诗人、散文

历史人物 杜环简介

杜环www.cha138.com《经行记》作者。唐中叶京兆万年(今陜西西安)人,《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生平不详。天宝十载(751),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大食军战于怛逻斯(今苏联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唐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

扬州的历史沿革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

唐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唐朝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立的版图最大的王朝,其势力范围深入了大漠、东北、西域等地。唐朝宰相宰相杜佑在《通典》中对唐朝的范围描绘为:“东至安东都护府,西至安西都护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都护府。南北如前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