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Posted 边防

篇首语: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通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典

《通典》(明刻本)

  《通典》(汉语拼音:Tongdian;英语: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s),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200卷,内分9门,子目1,500余条,约190万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通典》中记述了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北宋时就有刊本,以后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流传,其中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为流行。

  唐开元末年,刘秩仿周礼六官所职,根据经史百家文献资料,撰《政典》35卷。杜佑以该书为基础,增益资料,扩充规模,撰成《通典》,于贞元十七年(801)进呈。《通典》规制宏大,上自《史记》八书、《汉书》十志,下至《晋书》、《宋书》、《齐书》、《魏书》、《隋书》诸志,皆所取资,并参照《大唐开元礼》、《唐六典》等典制政书。《通典》确立了中国史籍中与纪传体、编年体并列的典制体,开辟了史学著述的新途径。在《通典》影响下,《通志》、《文献通考》等书相继问世,为研究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杜佑认为治理国家,经济条件最重要,所以列食货典(12卷)为九门之首,下面依次为选举典(6卷)、职官典(22卷)、礼典(100卷)、乐典(7卷)、兵典(15卷)、刑典(8卷)、州郡典(14卷)、边防典(16卷)。《通典》与旧有的史志不同,它不列天文、律历、五行、释老等,又将原地理志的内容改编为州郡典,把原属地理志的人口内容收入食货典,单开“历代盛衰户口”子目,另增边防典。并在食货典中增加“轻重”子目。这些安排都体现了“经邦济世”的原则。

唐六典

  《通典》全书综述有关历代政治制度、经济措施、州郡建置以及边防政令等,略于远古,详于当世,时间断至天宝年间,部分内容至中唐。《通典》大量引用古代文献资料,其中许多文献今已亡佚,赖其得以部分保存。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就有近900条材料是从《通典》中辑出的,所以该书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中有关唐代的内容占1/4以上,多当时的官方文书、籍账、大事记以及私人著述,诸如诏敕文书、臣僚奏议、行政法规、天宝计账等,均属第一手材料,是研究唐史的基本史料。但有的部分取材不当,顾此失彼,间有遗漏,有的轻重失检。

  宋代史学家郑樵、马端临以《通典》为楷模,分别撰成《通志》和《文献通考》,习称“三通”。《通典》在宋、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为流行。国外有朝鲜活字刊本。今存最古版本为北宋刻本,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1981年日本汲古书院以其原版影印刊行,其缺卷部分用日本天理图书馆藏南宋刻本、静嘉堂文库藏元刻本补齐。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点校本《通典》,为目前通行的版本。

御制重刻通典序

  稽古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及累朝名物制度因革损益之详,纷纶浩博,散见典籍,未有统贯。唐宰相杜佑于为淮南节度书记时,始出己意,搜讨类次,勒成一书,名曰通典,为类八,为书二百卷,自唐肃代闲,上溯唐虞,虽亦稍据刘秩政典及开元新礼诸书,要其网罗百代兼总而条贯之,斯已勤矣。厥后,郑樵广之作通志,马端临续之作通考,三书并行于世。朕以其历年久远,颇有残缺,特命重为校正刊刻,以广其传,通典实先告竣。朕惟三书各有意义,郑樵主于考订,故旁及细微;马端临意在精详,故闲出论断;此书则佑自言征于人事,将施有政,故简而有要,核而不文。观其分门起例,由食货以讫边防,先养而后教,先礼而后刑,设官以治民,安内以驭外,本末次第,具有条理,亦恢恢乎经国之良模矣。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为国家者,立纲陈纪,斟酌古今,将期与治同道而不泥其迹,则是书实考镜所必资,岂以供博览而已哉!爰揭之以告读是书者。乾隆丁卯冬十二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唐杜佑撰。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历官至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太保,致仕,谥安简。事迹具唐书本传。先是,刘秩仿周官之法,摭拾百家,分门诠次,作政典三十五卷。佑以为未备,因广其所阙,参益新礼,勒为此书。凡分八门,曰食货,曰选举,曰职官,曰礼,曰乐,曰兵刑,曰州郡,曰边防。每门又各分子目。自序谓:既富而教,故先食货;行教化在设官,任官在审才,审才在精选举,故选举、职官次焉;人才得而治以理,乃兴礼乐,故次礼次乐;教化隳则用刑罚,故次兵次刑;设州郡分领,故次州郡,而终之以边防。所载上溯黄虞,讫于唐之天宝,肃代以后闲有沿革,亦附载注中。其中如食货门之赋税,载周官贡赋,而太宰所掌九贡之法失载;载北齐租调之法,河清三年令民十八受田输租调,而露田之数失载;钱币不载陈永定元年制四柱钱法,榷酤不载后周榷酒坊法。选举门不载齐明帝时制士人品第有九品之科,小人之官复有五等法;考绩不载宋齐闲治民之官以三年六年为小满迁换法。职官门如周礼地官有舍人上士二人掌平宫中之政,乃云中书舍人魏置;又隋书大业时改内史监为内书监,乃仅云改内史侍郎为内书侍郎;又「集贤殿书院」载梁有文德殿藏书,不知宋已有总明观藏书之所。似此之类,未免闲有挂漏。兵门所列诸子目,如分「引退取之」、「引退佯败取之」为二门,分「出其不意」、「击其不备」、「攻其不整」为三门,未免稍涉繁冗;而火兽、火鸟之类,尤近于戏剧。州郡门分九州岛以叙沿革,而信都郡冀州当属兖而误属冀;又极诋水经及郦道元水经注为僻书,诡诞不经,未免过当。边防门所载多数万里外重译乃通之国,亦有仅传其名不通朝贡者,既不临边,亦无事于防,题曰边防,名实亦舛。然其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元元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非徒资记问者可比。考唐以前之掌故者,兹编其渊海矣。至其各门征引尚书、周官诸条,多存旧诂。如食货门引尚书「下土坟垆」注,谓「垆,疏也」,与孔疏所引说文「黑刚土也」互异。又「瑶琨筱簜」注「筱竹箭,簜大竹」,亦传疏所未备。职官门引周官太宰之属「有司会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注云「逆谓受也,受而钩考之,可知得失多少」,较贾公彦疏颇为明晰。似此之类,尤颇有补于经训。宋郑樵作通志与马端临作文献通考,悉以是书为蓝本,然郑多泛杂无归,马或详略失当,均不及是书之精核也。

“通典692109” 22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杜佑因《通典》而彪炳史册的唐朝宰相

杜佑(公元735-公元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生于累世仕宦之家。杜佑18岁就进入官场,历经玄、肃、代、德、顺、宪六朝

历史人物 唐朝史学家杜佑简介,《通典》作者杜佑和杜甫有什么关系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杜佑早年以门荫入仕,补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后投奔润州刺史韦元甫。韦元甫因其父对自己有恩,遂以故人之子对待杜佑。一次,韦元甫办公时遇到难以决断的案件,恰见杜佑在侧,便随口征询杜佑的意见

历史百科 何谓“九通”

何谓“九通”清高宗时,敕撰《续通典》一百四十四卷,《续通志》五百二十七卷,《续通考》三百五十二卷,是为“续三通”。又敕撰《皇朝通典》一百卷,《皇朝通志》二百卷,《皇考通考》二百六十六卷,是为“皇朝三通

历史人物 杜佑唐代政治家、史学家 杜佑简介 杜佑杜牧 杜佑的诗

本名:杜佑字号:字君卿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京兆万年主要作品:《通典》主要成就:编撰《通典》二百卷www.cha138.com官职:司徒、同平章事爵位:岐国公谥号:安简  杜佑早年以门荫

典志

  典志(汉语拼音:Dianzhi;英语:Dianzhi),中国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章书籍。通考  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典制通史。汇编某一朝代各项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会要,也属典

古代军官军衔

一、先秦时期的封爵1、上古的“爵”《通典.职官.封爵》上载有:黄帝: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周:公、侯、伯、子

历史百科 何谓“三通”

何谓“三通”唐杜佑撰《通典》二百卷,宋郑樵撰《通志》二百卷,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合称之为“三通”。

中国历朝财政历史

中国历代财政历史是个很大的题目,我是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可以给你推荐一些基本参考资料,有选择的看一些,你就会明白的。古籍中有很多论述经济的,如《史记货殖列传》、《汉书食货志》、《通典》、《文献通考》

”三老五更”是何职位

礼:"天子父事三老,兄事五更。"——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志一》意译:皇帝要以对父亲的礼仪对待三老,对兄弟的礼仪对待五更。前言我们知道封建时代的帝王们崇尚王权至高无上,他们为了让皇帝的地位和其他阶层区

扬州的历史沿革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