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历史上竟然没有郑成功,只有朱成功?
Posted 这个名字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历史上竟然没有郑成功,只有朱成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历史上竟然没有郑成功,只有朱成功?
说郑成功,很多人都知道,但如果说朱成功,恐怕了解的人就寥寥无几了。郑成功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而他被称为民族英雄,那么自然也就是一位著名的抗清名将。然而,郑成功的父亲是郑芝龙,按理说叫他郑成功也没毛病,但是他却更喜欢自己的另外一个名字,朱成功。这个名字已经是鲜为人知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郑成功只承认自己叫朱成功呢?
1.郑成功生平事迹
郑成功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明朝末期了,他的父亲是海商,还是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个日本人,郑成功也出生在日本。不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郑成功原本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尽管崇祯帝自缢,南明政权覆灭,满清已经如洪水一般势不可当,郑成功的父亲都决然带着几个儿子去投降清朝,但是郑成功拒绝。
郑成功坚定抗清,宁死不肯投降,一直在招兵买马反抗清朝,北伐南京、收复台湾,但是如此坚定的郑成功,最终却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急病而死,年仅三十九岁。但也有人怀疑,郑成功完全不至于死的那么快,很有可能是被人下了毒。但是郑成功还是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最终仍旧还是走上了投降的路,这是必然,却也让人很无奈。
2.朱成功是怎么来的
郑成功这个名字,其实并不准确。郑成功原名郑森,而南明时期第二位皇帝隆武帝朱聿键,因为非常欣赏郑森的才华,甚至感慨自己没有一个女儿能够与他相配,可见对郑森是一种极高的赞誉。朱聿键为了表示自己的这份欣赏,特意赐姓朱,改名成功,这也就是朱成功这个名字的来历。
3.为什么不叫朱成功
事实上,朱成功这个名字也是郑成功非常喜欢的,朱是国姓,在古代,皇帝赐国姓那是一件大事,大好事,能和皇帝是同姓,足以说明皇帝的宠爱。郑成功忠于明朝,从他力劝父亲不要投降清朝,一生都在抗清这些事情当中,就能够看得出来。然而,他能管得住自己,却劝不回父亲,父亲毕竟是商人,他所想的,和郑成功还是不一样吧。
而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叫郑成功,那也是清朝政府改的,朱成功死了,他的后代投降清朝,台湾成为清朝统治的一部分,那么他们的姓,又怎么能是自己说了算的?可知我们一直叫他郑成功,却或许是他最不愿意听见的一个名字。
相关参考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大明帝国的首都应天(南京),皇宫失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最终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取代侄子,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年距朱元璋去世仅仅四年。朱元璋是历史上白手起家的典范,可以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朱元璋料到朱棣会篡位,但没想到他会成功在实行分封的时候,其本意是能够让朱家子孙保护朱家天下,但历史上藩王割据威胁皇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在分封藩王的时候,也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规矩。1
历史人物 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藩王作乱,可是为什么只有明成祖成功了呢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朱棣的皇帝之位并非正统继承,而是他身为藩王时发动了“靖难之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推翻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统治,造反登基。而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
明朝十六个,可以够得上英明者只有太祖、成祖、洪熙、宣德、弘治五人。崇祯作为亡国之君,错误太多,刚愎自用,猜忌心大,优柔寡断,但是明亡之过不全在他,万历要负八分责任,嘉靖引来了倭寇,正德引来了葡萄牙
在我们中国的古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无毒不丈夫”,也就是说男人的狠毒是应该的,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可是放在女人的身上,就变成了「”最毒妇人心”,尤其是在这些女人的「”毒”放在了大格局中时,竟然分毫不
在我们中国的古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无毒不丈夫”,也就是说男人的狠毒是应该的,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可是放在女人的身上,就变成了「”最毒妇人心”,尤其是在这些女人的「”毒”放在了大格局中时,竟然分毫不
刘秀有11个儿子,四次造反的儿子叫刘荆。光武帝刘秀去世,皇太子刘庄顺利继承皇位,就是汉明帝。刘庄聪明务实、治国有方。汉明帝遭遇同一个兄弟四次造反,造反的人就是同父同母的弟弟刘荆。第一次造反:希望坐收渔
...朱标和朱允炆一样,都具备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但是,都没有雄才大略,性格比较接近,和朱棣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朱棣的天赋很高。是个一流的演员,装疯卖傻,样样都行,而且,还会韬光养晦,具备开国帝王的素质,...
朱标不死,朱棣也能够成功,因为朱标和朱允炆一样,都具备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但是,都没有雄才大略,性格比较接近,和朱棣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朱棣的天赋很高。是个一流的演员,装疯卖傻,样样都行,而且,还会
明末清初,动乱四起。在四川,南明的势力,与清军争斗繁多,更兴起了诸如张献忠之类的人物,流传了不少关于大屠杀的传说。四川人口骤减,政府也不得不调动湖南、江西、广东等地方的人口填补这个人口缺口。但是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