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篡位成功。朱元璋一开始有没有预料到这个结局
Posted 皇权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燕王朱棣篡位成功。朱元璋一开始有没有预料到这个结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燕王朱棣篡位成功。朱元璋一开始有没有预料到这个结局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朱元璋料到朱棣会篡位,但没想到他会成功
在实行分封的时候,其本意是能够让朱家子孙保护朱家天下,但历史上藩王割据威胁皇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在分封藩王的时候,也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规矩。
1,藩王不能随意离开藩,一旦发现,严惩。
2,藩王未得圣旨不得入京,更不得结伴入京。
3,允许后世子孙进行削藩。
其目的就是预防藩王勾结,威胁皇权。可见当时朱元璋是预料到自己死后,藩王是有可能会反的。
但他绝对没想到朱棣会篡位成功,原因就是朱元璋给建文帝留下的家底相当厚实。只要藩王不一起反,是绝无出现篡位成功现象。
1,朱元璋死前,杀了大批功臣,而这些功臣大多都是与朱棣熟悉,有过交往的人,比如蓝玉等大将。彻底断了藩王与将领合谋的可能。同时间提拔了一批忠于建文皇帝的人,比如黄子澄等。这批人对建文帝相当忠诚。这就在朝堂上维护了建文皇帝的统治。
2,大明王朝正规军队达到60多万。而各地藩王加在一起也不过10万。况且建文帝掌控了全国的经济。各个方面都比藩王强太多了。藩王根本不可能是中央的对手。
3,朱元璋还是给朱允炆留下了一批能臣武将的,比如老将耿炳文。
朱棣能够篡位成功的原因
1,朱允炆削藩太急,手段太狠,五个王爷,4个贬为庶人,一个被逼死。活生生逼着朱棣造反。
2,性格柔弱,多次错过杀朱棣的机会。
3,不会用人,不会合理利用手中的资源。
朱棣能够篡位成功不是因为朱棣有多强,而是建文帝太糊涂。
的人(175)朱元璋(65)建文帝(1)竟为朱元璋立3万吨的墓碑! 朱棣篡位之后
1402年,燕王朱棣率领大军攻入南京,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南京称帝以后,为了表达对父亲朱元璋的孝心,朱棣决定为朱元璋的孝陵立一块石碑。这座石碑名叫“神功圣德碑”,有“天下第一碑”之称。
在南京城外23公里处,有一座阳山,在山的南侧,可以看到三块巨大无比的巨石。根据史料记载,这三块巨石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明成祖朱棣为父亲朱元璋修建的巨型墓碑,三块巨石分为碑座、碑身、碑额。
专家通过测算得出,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为16250吨;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重量为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为8799吨。如果石碑建成,总重量将超过3万吨。
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世界都十分罕见。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因为所用石块巨大,数千年来一直为世人叹为奇迹。可金字塔建造所用的石块,平均重量才25吨,最大的也仅仅50吨。与阳山碑材一比,建造埃及金字塔的那些所谓巨型石块,简直无法比拟。
当年朱棣为了给父亲修建巨碑,下令征集全国的数万名工匠,到阳山开凿石碑。因为工程量浩大,朝廷要求,每个工匠一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完不成的就要被处死,根据记载累死、摔死或者因完不成任务被杀掉的工匠人数,据说达3000人之多。
这些死去人的尸体就被埋在了阳山附近,形成了一个“万人坑”,天长日久这里白骨累累,形成了一个大坟包,于是人们把“万人坑”附近的一个小村就称为“坟头村”。虽然死人无数,但石碑最终还是没有修建成功,在工程开始一年半后,朱棣突然下令停止了工程。
关于为何突然停工,将石碑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到了现在,阳山碑材依然位于阳山南坡,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有“天下第一碑”之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参考
靖难之役,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可以说是一段耳熟能详的历史。在为期4年的靖难之役中,朱允文的军队始终占据着优势,却苦于缺少一锤定鼎的名将;朱棣虽然兵力不占优,却凭借其出色的、冠绝当世的军事能力,一举成功
1402年,燕王朱棣率领大军攻入南京,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南京称帝以后,为了表达对父亲朱元璋的孝心,朱棣决定为朱元璋的孝陵立一块石碑。这座石碑名叫“神功圣德碑”,有“天下第一碑”之称。在南京城外2
1402年,燕王朱棣率领大军攻入南京,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南京称帝以后,为了表达对父亲朱元璋的孝心,朱棣决定为朱元璋的孝陵立一块石碑。这座石碑名叫“神功圣德碑”,有“天下第一碑”之称。在南京城外2
导语:自朱元璋开创明朝今后,中国汗青进入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在朝了三十一年之久,这使原本被战火蹂躏的中国人民重回了和平成长的正轨。按照中国传统轨制,皇位的相传由嫡长子制确定,然则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早逝,
...十年,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为明兴宗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临终前他立下遗诏,把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永远的闭上了双眼,给他那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到死他也是带着遗憾走的,这个遗憾就是皇位的继承者太子早死,太子朱标是他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接班人,找全天下最好
明朝建立的时候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也曾想迁都北方,派太子朱标去巡视北方,不料朱标回来后不久就去世了,迁都一事业就被搁置了。朱棣当皇帝后就开始着手迁都事宜,永乐十五年从云南、四川、湖广...
历史人物 朱元璋给孙子留下一员悍将,可惜孙子不会用,要不然朱棣不一定成功
盛庸,明朝将领,一位骁勇善战之人,曾被三位明朝皇帝任用。首先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屡屡立下战功,深受朱元璋赏识。其次是在建文元年,盛庸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王朱棣。最后在朱棣即位后,盛庸也被封侯。看
明朝建立的时候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也曾想迁都北方,派太子朱标去巡视北方,不料朱标回来后不久就去世了,迁都一事业就被搁置了。朱棣当皇帝后就开始着手迁都事宜,永乐十五年从云南、四川、湖广
中国的古代,出现过不少料事如神的牛人,最知名的莫过于鬼谷子、诸葛亮及刘伯温等人,他们不仅算无遗策,甚至还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在唐朝时期,曾有过一位神算,也许他没有诸葛亮出名,但在面相、风水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