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有成功? 朱元璋晚年竟谋划诛杀燕王朱棣

Posted 朱元璋 朱棣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没有成功? 朱元璋晚年竟谋划诛杀燕王朱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没有成功? 朱元璋晚年竟谋划诛杀燕王朱棣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大明帝国的首都应天(南京),皇宫失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最终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取代侄子,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年距朱元璋去世仅仅四年。朱元璋是历史上白手起家的典范,可以说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出身最差的,因此可以说他的能力绝对是卓越高超的,其政治能力更是突出。这样一个英明睿智的皇帝,在生前为了给儿子朱标、孙子朱允炆铺路,可谓是用心良苦、机关算尽,但是他死后仅仅四年,自己安排的政治格局就被打破,难道他生前没能料到燕王的危险性吗?

显然不是这样,朱元璋是何等的睿智,其实他在生前早就考虑到了燕王构成的隐患,而且在晚年长期谋划除掉自己这个”刺头“儿子。

在朱元璋的几十个儿子中谁的能力最高呢?很显然,就是燕王朱棣。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自己这个优秀的儿子呢?朱元璋在储君问题上肯定是有过缜密反复的考虑的,在他的长子朱标活着时,储君问题算不上问题,因为自己这个长子虽然性格柔弱,但他颇有能力,群臣也非常拥戴,而且明显是个未来的仁君,再加上他是儿子们中的长子,也压得住兄弟们,朱元璋全心全意的在为他除掉一切障碍,对儿子是否具备接班的能力从不怀疑。但朱标的过早去世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接班问题立刻凸显出来。(图2朱棣)

此时最佳接班人无疑是两个:长孙朱允炆、四子朱棣。

论能力。朱棣绝对没的说,十足的人才。但是接班问题事关整个帝国政权的稳固,朱元璋必须要从全局角度出发。那么朱棣为什么落选呢?

首先,朱棣是四子,他的前面还有老二秦王、老三晋王,虽然这两个人能力一般,但是各个手握重兵,再加上他们都是朱棣的哥哥,资历辈分在那摆着呢,将来如果朱棣上位,他们必然不服,藩王们的斗争必然白热化,这对帝国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古代社会,接班过程的稳定是重中之重。再者,这是大明帝国的第一次接班,对未来”千秋万世“的明朝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现在必须要树立稳定平稳的典范,否则将来皇位继承极易血雨腥风,这对一个封建帝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接班问题的核心是权力传承的”稳定“!

而长孙朱允炆,在宗法伦理上优势突出,长孙嘛,宗法传统绝对符合,再加上他与朱标极为相似,性格仁厚,而且极为孝顺,在朝廷众臣中口碑也好(毕竟大家喜欢好说话的仁君嘛),再加上他继位以后必然是个推行宽松政策的仁君,天下朱元璋已经打下来了,将来需要的自然是”守成之君“,柔善的朱允炆自然极为合适,所以比较下来,朱允炆是最合适的人选。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个人多么老谋深算,政治素养极为成熟。

政治接班人确定下来了,朱元璋就不得不考虑燕王朱棣构成的未来隐患了,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左右,朱元璋就有了解决朱棣的心思,于是朱元璋秘密在北平城和燕王府安插了大量的奸细,对朱棣的一言一行严密监控。终于,在洪武二十六年,发生了一件事,给朱元璋带来了机会。

这一年,朝鲜国王李成桂派五子靖安大君李芳远率领使团向明朝贡马,结果李芳远路过北平时与朱棣相谈甚欢,两人甚至密谈了一夜,说白了就是在谈未来在政治上两人如何如何,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的亲信探听的一清二楚。

李芳远这个人说来也是有趣,他跟朱棣极为相似,作为老五,他在兄弟中能力最强,在老爹建立朝鲜的过程中出力最大,结果老爹竟然打算传位给小儿子,他后来竟发动政变,杀弟弑兄,把老爹都逼跑了,人生经历与唐太宗李再详细说他。

两人不仅谈的投机,李芳远竟然将本来要贡献给朱元璋的马分出来一部分私下给了朱棣。这下子朱元璋大怒,他决定以此为契机,诛杀朱棣,进而大行牵连,趁此机会除掉剩余的不可靠分子。于是朱元璋跟大臣刘三吾密谋这件事。但是刘三吾极力反对,他的理由是时机不成熟。

这个时候朱元璋冷静下来了,没错,时机确实不成熟,老二、老三可都活着呢,杀了老四,他们怎么办,现在他们好歹还能互相牵制呢,于是朱元璋收起杀意,暂时放过朱棣一马,打算时机成熟再动手。

两年后,洪武二十八年,老二秦王朱樉病死。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感觉时日不多了,在他看来,假若自己死后,至少还有老三牵制朱棣,至少危险还是可控的,再加上人越老越容易犹豫,更何况是自己的亲儿子,于是解决朱棣的具体实施开始搁置。但是一件事的发生立刻使情况变得严峻,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老三晋王朱棡也病死了,这下子问题棘手了!我们要知道,朱元璋是这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去世的,也就是说,朱元璋离死只有短短三个月了!这个时候朱元璋越发感觉自己时日不多,而三子的去世更是使这个老人家伤心,身子的一半都埋在了黄土里,临死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多么凄伤悲痛,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是极为清醒,他对驸马梅殷哀叹道:“燕王病矣!”(意思是:燕王这个人危险啊!)这个时候是他最真切体会到燕王这一隐患带来的严重危机!

但他这句话也透着深深的无奈,毕竟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真的快不行了,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对自己这个最信赖的女婿梅殷说,将来靠你了,你一定要辅佐好皇长孙!最终,一代传奇枭雄病逝。

他死之后的第二年,燕王便起兵“靖难”,最终该来的还是来了,历史就是这般无情。

如果说朱元璋临死前想除掉朱棣,真的来不及了吗?不一定,这个时候朱元璋离死还有三个月,他只要立刻着手实施,派人携带密旨,以商量“大事”的借口故意暗示朱棣要传位给他,只要把朱棣诱骗到南京,立刻诛杀朱棣,三个月的时间是来得及的。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不这么做呢?

一来,朱元璋可不只是要解决朱棣这一个人,他还要解决“朱棣集团”,此外还要趁机罗织罪名解决大量的不安定因素。而这一操作必然牵连广泛,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时间并不乐观。再者,燕王是否会造反,这件事本身也说不准,自己贸然杀掉亲儿子,毕竟于心不忍,就算是朱棣真的反了,朝廷这么多的军队,朝中这么多大臣,对付朱棣一个藩王基本是没问题的。还有就是,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马上朝廷就要进行最高权力的交接,这个时候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杀掉朱棣,必然造成政治动荡,进而影响交接的平稳,因而朱元璋还是未能下的了手,最后落得“一失足成千古恨”,令人唏嘘慨叹。

相关参考

明朝历史 为何只有燕王朱棣获得成功

藩王自古有之,源于封建制度,所谓封建,即是分封建制,自古有之,至周朝蔚为大观。经历了西周的春秋和战国,诸侯做大,灭了周朝,继而秦统一了中国,实行郡县制度,后来的王朝也多有采用分封制度,但都免不了藩王作

明成祖朱棣为何册封朱瞻基为皇太孙?朱瞻基有没有辜负期望?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十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虽然早早的就分封藩王,但是朱棣并没有长歪,反而成长为朱元璋可以信赖的大将。  朱棣所在的燕地,多受北方少数民族侵扰。

为何要装疯卖傻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前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永远的闭上了双眼,给他那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到死他也是带着遗憾走的,这个遗憾就是皇位的继承者太子早死,太子朱标是他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接班人,找全天下最好

历史人物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真的是遭到报应吗 为何他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呢

朱棣为何没有一儿半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棣,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元璋在位时被封为燕王,朱元璋去世之后,将皇位传给了长子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

朱元璋明知朱棣是个很大的威胁,为何不除掉他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与陈友谅正在激战,甚至没有时间给他取名字。十岁的时候,朱棣被封为燕王,其封地属于明朝的北大门,从而就看出了朱元璋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由于年龄还小,虽然已经

明朝历史 朱元璋晚年杀子原因是什么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大明帝国的首都应天(南京),皇宫失火,建文帝朱允?不知所踪。最终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取代侄子,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年距朱元璋去世仅仅四年。朱元璋是历史上白手起家的典范,可以

历史秘闻 朱元璋明知朱棣是个很大的威胁,为何不除掉他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与陈友谅正在激战,甚至没有时间给他取名字。十岁的时候,朱棣被封为燕王,其封地属于明朝的北大门,从而就看出了朱元璋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由于年龄还小,虽然已经

明朝历史 《燕王扫北》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晚年病弱昏庸,马皇后得以主政,使得驸马韩金虎等一伙儿奸臣把朝纲。他们借胡、蓝一案,驱逐贤相,滥杀功臣。四王子朱棣上书劝阻,遂遭马、韩忌恨,便以将其封为燕王为名遣其平北,但令其兵弱将少

朱元璋晚年为何想传位给朱允炆而不是朱棣?

历史虽有规律,却从来不走寻常路,所以,历史总是会给后人留下诸多谈资。有些命题,谈论了几百年,还是津津有味。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大明朝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历史是:朱元璋传位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削蕃,

朱元璋晚年为何想传位给朱允炆而不是朱棣?

历史虽有规律,却从来不走寻常路,所以,历史总是会给后人留下诸多谈资。有些命题,谈论了几百年,还是津津有味。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大明朝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历史是:朱元璋传位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削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