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曹丕是根据什么来选择建安七子的?建安七子谁最出名?
Posted 竹林
篇首语: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曹丕是根据什么来选择建安七子的?建安七子谁最出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曹丕是根据什么来选择建安七子的?建安七子谁最出名?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选出了七位建安年间最出名的文学家,后来被称为是建安七子,建安七子并不包含曹操、曹丕和曹植,如果光比较文学作品可能曹操和曹植才是当时最顶尖的存在,安曹丕到底是根据什么来选拔这七人的呢?虽然曹丕也有才华,但是无奈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太耀眼,不然自己肯定也不会输给他们。曹操能有这个优秀的后代就已经比刘备、孙权幸运很多了。
这年头搞组合似乎更容易火,三国时期也不例外。有合称“一龙”的华歆、邴原、管宁,有陈氏“三君”,有五子良将,还有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
掩目捕雀
先把建安七子列一遍: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其实是曹丕在《典论》中提及的概念,并不包含曹操、曹植、曹丕3人。陈琳在何进那当幕僚的时候,曾劝说何进不要引狼入室。
“掩目捕雀”就是陈琳说到的一个谚语,捂着眼睛捉麻雀,用来形容自己骗自己。
龙骧虎步
到底是替袁绍写檄文的存在,陈琳短短一席话里用到了多个成语。同样在劝说何进的话里,陈琳分析了下何进的处境,身为大将军,本来天下兵马名义上就归他管,再加上西园八校尉里好几位都倒向了何进,先下手为强就行啦。“龙骧虎步”是指像龙马昂首、猛虎迈步,形容气势威武。
授人以柄
然而何进还是信了袁绍的邪,非要召集外兵进京勤王。在陈琳眼里,何进这波操作大概只有负分,就像主动把剑柄交给别人一样,丧失了主动权。自此陈琳跑去冀州避乱了,说来也巧,后来陈琳效忠的君主都是当年的同僚。“授人以柄”是指把权力交给别人或被人抓住失误,陷入被动。
恬淡寡欲
曹丕是个任性的人,他喜欢的人就能宠上天,不喜欢的参考一下鲍勋就行了。曹丕在给吴质的书信中曾提及徐干,夸赞徐干就像个彬彬君子,不追求名利,志向也不在官场上。其实徐干还是当了几年官的。“恬淡寡欲”指心境淡泊,欲望较少。
竖子成名
看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就想到是谁了吧?阮籍同学,竹林七贤之一。这是他登临广武城,观摩楚、汉古战场的感慨,阮籍是有施展抱负的心思,奈何碰上了高平陵之变,此后他就醉心山林之间了。
阮籍因为当过步兵校尉,因为留下了一个“阮步兵”的别号...“竖子成名”是指没有才能的人侥幸成名。
乘肥衣轻
来自《广陵散》的作者,嵇康,同样位列竹林七贤。嵇康有个小爱好:长啸,巧了,诸葛亮也是。回归正题,钟会曾慕名拜访嵇康,作为重臣钟繇的后人,钟会的排场也不差,骑着肥壮的马儿,穿着贵重的衣服。
然而钟会在嵇康这里受到了冷遇,后来嵇康被司马昭处死,这背后也有钟会的影子。“乘肥衣轻”与“肥马轻裘”意思相近,都是指生活奢华。
物是人非
从曹丕给吴质的信中,就能看出曹丕与吴质关系有多好,毕竟是太子四友之一。在曹丕与曹植的竞争中吴质也出了不少力,如建议曹丕在送别曹操的时候一直哭,这比曹植的出口成章管用多了。
曹丕即位后,吴质简直是放飞自我,正应了当年曹丕信中那句“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人却未必是了。最后,吴质的谥号领了个“丑侯”,能跟他竞争一下最差谥号的大概也就于禁的“厉侯”了。“物是人非”用来感慨时过境迁,多有怀念之意。
左提右挈
傅嘏(gǔ)虽然名声不显,但他对于司马兄弟,类似荀彧对于曹操,东关之战不用他的计策实在可惜,再翻翻傅嘏的朋友圈,都是后来晋国的重臣。孙权去世后,魏国就开始琢磨伐吴的事情。
但傅嘏并不支持立刻出兵伐吴,他列了足足7个理由,就主张先积蓄实力,坐等东吴内乱。当然傅嘏的建议并没被采纳,魏国也在东关送上一场大败。“左提右挈”是指相互扶持,也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照顾。
相关参考
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安七子简介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
建安七子,是东汉时代令人钦佩的一群才子。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才华就更出类拔萃了。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一生悲壮卓绝,他写出来的诗也成为后世的传世之作。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多少关于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资料呢
【建安七子是谁】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安七子简介 所谓建安七子,指的是东汉建安时期涌现的七位文学大家的统称。建安七子主要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七人,他们对诗、词、歌、赋、文的发展都作出
三曹指的是谁?“三曹”指汉魏间曹操(155-220)及其子曹丕(187-226)、曹植(192-232),他们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均以各自的特殊身份,吸引了一代文人,开创了一代文风
记忆力惊人的王粲魏晋时期最流行的文学体裁是赋,当时汉献帝年号建安,最出名的文学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除了他们之外,还有7个人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史称“建安七子”,王粲就是“建安七子”之
建安七子何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踽,汝南应瑒,东平刘桢;斯七子者,皆一世之隽,世称“邺中七子”。以其时当建安前后,或云“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着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
徐干(170~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今山东昌乐附近)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