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礼仪 蒙古族的礼仪文化
Posted 蒙古族
篇首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礼仪 蒙古族的礼仪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礼仪 蒙古族的礼仪文化
蒙古族的礼仪文化
蒙古族的人热情好客,这一习俗从古代一直就流传到现在。到了蒙古,主人一般都会很热情的向你敬奶茶,我们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还有主人请吃奶制品,你不可以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
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蒙古国民族服饰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唱歌
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敬神
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
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
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相关参考
哈达,蒙古语称“哈达噶”,发音上贴近藏语“卡达尔”,汉语意为礼巾。是藏、蒙古等民族礼仪往来必备的丝织礼品,而献哈达是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书载“哈达”是从萨迦法王、元朝国师八思巴流传开来的。据说八思巴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您好或阿末日,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
朱元璋我们都很熟悉,一向被我们说成乞丐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个真正的农民起义成功的皇帝。他身为农民,却能起义成功,并且能够从南到北统一中国,也是封建王朝唯一的一次。同时他也心狠手辣,明朝建立以后
仫佬族礼仪文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仫佬族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礼仪风俗,比如添丁报喜、满月酒、敬婆王报人丁等。这些礼仪可以从仫佬族人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反映出来,是仫佬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就随小编
仫佬族礼仪文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仫佬族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礼仪风俗,比如添丁报喜、满月酒、敬婆王报人丁等。这些礼仪可以从仫佬族人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反映出来,是仫佬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就随小编
仫佬族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礼仪风俗,象添丁报喜、满月酒、敬婆王报人丁、认恩娘、补做风流等礼仪。这些礼仪习俗,是仫佬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添丁报喜 生小孩是仫佬族人家的头号大喜事。孩子一降
蒙古族传统风俗:蒙古族火文化火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火我们将无法得到延续,可能如今我们还生活在原始社会,甚至是已经灭绝了。而蒙古族却有着纪念火的节日,这是一个蒙古族从古至今一直都举行的
日常礼仪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的民族。同辈人相遇互请安,说声“门德”(问好),遇长辈先请安,骑马或坐车路遇先下马(车)后请安。这种礼节男女老幼皆宜,只是男子请安,单曲右膝,女子请安则曲双膝。无
礼仪习俗见面:英国人彼此第一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除了热恋中的男女,步行时一般人都不手拉手。英国人不喜欢别人干扰他们的个人生活。当你去访问一个英国人时,得先在门口敲门,一直等到他说“请进”,才能进去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你知多少?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的称呼,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的少数民族。都非常注重礼仪,其中像尊敬老人、互相帮助这种举手之劳的事情,大家都非常乐意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们。那么,下面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