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白朴的师傅是谁
Posted 杂剧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白朴的师傅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白朴的师傅是谁
人物档案
姓名:白朴
别名:白恒、白仁甫、白太素、白兰谷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金末元初
出生地:山西河曲一带
出生时间:1226年
去世时间:约1306年
信仰:道家
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代表作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月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 秋》
白朴是元朝著名的杂剧作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元朝是杂剧兴起的时代,既然能当的起“元曲四大家”的称号,那么白朴在杂剧戏曲方面的成就绝对不低。
他一生创作颇丰,词曲无数,杂剧计有16种:《绝缨会》、《赶江江》、《东墙记》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墙头马上》,又名《裴少俊墙头马上》。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白朴能有后来的这么一番成就,青史留名,以致于到后世其大名仍然如雷贯耳,与一个人是绝对脱不开关系的。这个人就是元朝著名的学者——元好问。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后人尊称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白朴祖上是世代官僚家庭,父辈都在金朝为官。白朴出生之时,正值战乱之时,蒙古军队大举进攻金朝都城汴梁。后来其父随金哀宗渡河北上,白朴与母亲被留在家中。汴梁被蒙古军队攻破之时,年幼的白朴与母亲走散,幸而被元好问找到收留,并北上冠氏寓居,躲避战乱。
元家和白家是世交,两家常有来往,元好问收留白朴之后,将其当亲生儿子看待,对其悉心教导。
就算后来白朴与父亲团聚,定居真定,元好问也时常前来真定探望白朴,关心他的学问,给予他合适的指导。元好问本就是学问大家,在他的教导之下,白朴的学问才能有显著的提高。不过令元朝惋惜的是,尽管白朴学问极好,但是因为幼时的经历,对元朝始终无感。所以终其一生,白朴都远离仕途。甚至很多时候,为了避开举荐和征诏,选择离家远游。
白朴不入仕途是元朝的遗憾,但是却又是文学史上的幸事。白朴将自己心中的郁闷全部寄托在笔下,创作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杂剧。除了杂剧之外,还有许多抒发情感的诗词曲作。
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相关参考
生平简介白朴(1226—约130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T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
白朴 白朴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著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天净沙·秋》等作品,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有着重要地位。 白朴代表作 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
白朴人物生平简介 白朴生于1226年,卒于1306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元曲家,因为在元曲杂剧上的突出贡献,后人又将他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种类,而白朴也在中国元杂剧历史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三人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大约生活在公元1226年到公元1306年间,世家出生,原名白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
白朴(公元1226—约公元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终身未仕。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
白朴(公元1226—约公元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终身未仕。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三人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大约生活在公元1226年到公元1306年间,世家出生,原名白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州,后迁居真定
关汉卿是哪个朝代的,关汉卿是元代时期非常著名的杂剧作家,更是元曲之首,被人们称之为“曲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人物。因为当时元代封建的落后时代背景,使得关汉卿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批判精神的很多作品,《窦...
关汉卿是哪个朝代的,关汉卿是元代时期非常著名的杂剧作家,更是元曲之首,被人们称之为“曲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人物。因为当时元代封建的落后时代背景,使得关汉卿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批判精神的很多作品,《窦
元曲(汉语拼音:Yuanqu),中国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两者均以当时流行的北曲配乐,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元杂剧作家和一大批优秀的散曲作家,创作出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