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中秦国有哪些有利因素

Posted 秦律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中秦国有哪些有利因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中秦国有哪些有利因素

  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发生了一场大战,此战最终获胜的是秦国,赵军降军四十万全部被杀。虽说这次战争是秦国率先发动的,但却并不是因秦国而起。

  长平之战的发生和上党之争有关,上党是韩国的一个郡,十分庞大,有几十座城池,十分富饶不说,战略地位还相当重要。秦国秦昭王采纳了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攻打距离秦国较近的韩国。韩国国弱,打不过秦国,最终还是决定割地求和,将上党之地割让给秦国。然秦国正要去收获胜利的果实的时候,却传来了上党已经成为赵孝成王囊中物的消息。秦昭王大怒,认为赵国占了秦国的便宜,下令攻打上党。赵孝成王派廉颇来阻挡秦军,但是刚刚得到的上党还是没有守住,反而被秦军逼退到了长平一带。

  这些年,秦军的战绩十分突出,在垂沙之战中大败楚军,在伊阙之战中横扫魏韩联军,鄢郢之战,不耗费一兵一卒取得大胜,获得了楚国的大片土地,华阳之战中,秦军大破魏赵联军。总之,秦军的光辉战绩已经令各诸侯国闻风丧胆。赵孝成王敢于挑战秦国的威严,也是凭着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军事实力也是十分突出的缘故。那么,在这场战役中,处于获胜方的秦国到底是具有什么样的优势,最后打败了赵国的呢?

  打仗的时候,要看对手是谁,对手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这场战斗的难度等级。秦国最初派出的是王,是一个比较会打仗的将军。赵国最初派出的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经验丰富,作战勇猛。一番比较下来,竟然发现赵国的廉颇应该是比王要厉害许多的人物,可是在秦赵双方交战的最初,赵军就一直失利,甚至连刚刚得到的上党也守不住。这只能说明,秦军方面实力的强悍。首先是秦军的数量庞大,其次是秦国的军功爵制的制度,大家都想要靠着战功爬上去,最后就是秦国有秦律,秦律规定了一条连坐制度,也就是说,战场上发现了逃兵,那么逃兵的家人就会因为逃兵犯的错而遭受同样的罪责。在这几种条件下,秦军的作战能力自然英勇无比。

  这是从交战双方的兵力来看的,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秦国和赵国两国面对的国际形势。秦国自秦孝公改革以后就是战国七雄中的强者,就算是在遭受齐、魏、韩三国合纵连攻的时候也没有软弱过。而赵国是继齐国之后发展起来的强国,经历了军事方面的“胡服骑射”改革,赵国也十分强大,对外战争往往是胜多负少,其他诸侯国也十分忌惮赵国的实力。当这两个同样强大的国家对上的时候,其他国家都抱着看好戏的态度,毕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诸侯国都打算静观其变。

  可问题就在这里,其他国家想要静观其变,赵国却突然发出求救的信号,说自己打不过秦军。这可令诸侯国都震动了,他们对此感到惊讶,没想到向来强悍的赵军,竟然也打不过秦国。但是,谁敢第一个伸出援手,谁就是正式宣告和强秦为敌,枪打出头鸟,谁有这个胆子,谁又想去趟这趟浑水。当赵国派出使者来秦国求和的时候,秦昭王故意好酒好肉的招待赵使,让各国都看到这一幕,更加不敢轻易帮助赵国,因为他们会怀疑赵国是不是已经和秦国和好。如果秦国和赵国已经恢复了邦交,谁再提出要帮助赵国,就是明着和秦国过不去,赵国也会记恨上谁。所以,赵军一直没能等来援军。

  秦国虽然胜了长平之战,但秦国丞相范雎却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蛊惑秦昭王不要再攻打赵国,说什么白起在外面带兵的时间太长,害怕将士们谋反。毕竟拥兵自重这种事,谁也说不清。秦昭王被范雎蛊惑,命令白起停止攻打赵国,赵国才免去一劫。

相关参考

长平之战中,赵军损失45万精锐,可为何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消灭

我们知道,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一次规模巨大的战役,是当时两大强国,赵国和秦国,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而在长平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在战役初期,赵国名将廉颇坐镇长平,秦军久攻不下;但是,因为廉颇的坚守策略

长平之战中赵国方面有什么措施?他们为何要和秦国讲和?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范雎提议,让秦昭王不要自己明确下令给白起,让白起杀死长平之战后投降的那四十万赵军,这样秦昭王就不会承受骂名。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话后,耍了点小心机,写诏书的时候,故意提出让白起十

长平之战中齐王建应不应该救赵国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打得相持不下时,赵国曾派人向齐国借粮,齐王建不借(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齐国有个大臣叫周子的谏言道:“不如借粮给赵国,秦国知道了就会退兵。如果不借,就是中了秦国人的奸计。赵国是

长平之战中诸侯国不救赵的原因 赵括为何要主动出击?

  长平之战,先是赵国廉颇抵挡不住秦国大军,一路退守,后有赵括率兵迎击,却惨遭败北。始终都没有看到有除了赵国和秦国以外的国家参与这场战争,这是为什么呢?据说当时的赵国和秦国实力相当,所以他们不应该是因

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中诸侯国不救赵的原因 赵括为何要主动出击

  长平之战,先是赵国廉颇抵挡不住秦国大军,一路退守,后有赵括率兵迎击,却惨遭败北。始终都没有看到有除了赵国和秦国以外的国家参与这场战争,这是为什么呢?据说当时的赵国和秦国实力相当,所以他们不应该是因

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中,赵括为什么输给白起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西北一带)一带

关东六国之首赵国,是秦国统一的最大障碍,它的灭亡有哪些因素

赵国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障碍,是以,秦国多次竭尽全力地对赵国进行军事袭击,规模最大的就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四十多万大军;邯郸之战,赵国军民合力攻敌,共赴国难,最终使赵国的

关东六国之首赵国,是秦国统一的最大障碍,它的灭亡有哪些因素

赵国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障碍,是以,秦国多次竭尽全力地对赵国进行军事袭击,规模最大的就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四十多万大军;邯郸之战,赵国军民合力攻敌,共赴国难,最终使赵国的

历史秘闻 关东六国之首赵国,是秦国统一的最大障碍,它的灭亡有哪些因素

赵国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障碍,是以,秦国多次竭尽全力地对赵国进行军事袭击,规模最大的就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四十多万大军;邯郸之战,赵国军民合力攻敌,共赴国难,最终使赵国的

长平之战地图 长平之战相关电影电视剧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以秦国大获全胜而告终,秦军主将白起坑杀了四十万楚兵,大大削弱了赵国的实力,然而秦国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没有把握机会,失去一举歼灭赵国的机会。  长平之战地图  从长平之战的地图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