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国父孙中山为什么会加入天地会
Posted 组织
篇首语:知识的根是苦的,它的果实是甜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国父孙中山为什么会加入天地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国父孙中山为什么会加入天地会
凡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或改编的影视片),都知道有个与 对立的组织——天地会。那位风流倜傥、武功卓著的帮主陈近南,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但各位不要以为「天地会」只是金大侠的小说杜撰出来,它是真正存在的一个团体;它的教义宗旨也真如小说中所写的:反清复明!> 但如果说: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封建统治,后被尊称为「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国父」 ,也是天地会成员。有些人可能会不相信。> 但那是千真万确的事! 加入的天地会海外的分支——洪门,所属的堂口叫「致公堂」(也就是中国致公党的前身)。而且 在堂口里的职位相当高,并封为「洪棍」,又称「元帅」,是执掌堂口的刑罚大权的人。 中山也被洪门致公堂口的人尊称「大哥」!> 那么, 中山为什么会加入帮会的?原来孙中山在国内的革命运动屡屡受创,开始他寄望于李鸿章,后来又想与康有为一派共同组织起义,都未成。当时的情况是孙中山无钱、无势、无力。为了筹集活动经费,向海外华人务捐是唯一出路。但在1896年(甲午战争失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翌年)孙中山第一次赴美时,因当地保皇党势力大,孙中山尚未全面了解洪门在华侨中的地位,故未能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因此收效甚微。>> 他回忆当时从旧金山到纽约,横穿北美大陆:「所到之处向当地华侨宣传革命道理,陈述清廷腐败,祖国处于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如不迅速推翻『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腐朽清王朝,无以拯救祖国。然而,每处欢迎革命者,不过数人数十人而已」。> 1903年,当孙中山再次(取道日本)赴檀香山时,他已经对具有悠久历史、并在东南亚和美洲一些国家华侨中有着较大影响的海外洪门组织有了较深的了解,其中知悉当时的美洲华侨十之八、九皆属洪门天地会各堂口之人,那里的洪门力量十分雄厚。为把这股力量纳入革命的轨道,使海外广大华侨能直接或间接地起来参加和支持当时国内的革命运动,他认识到自己非亲自参加洪门组织不可。因此,他遂于同年所听从了其舅父杨文纳的建议,请当时的洪门老前辈「叔公」钟水养(又有史学家考证为:钟兆养)介绍,于1904年1月11日,毅然加入了该地(檀香山致公堂)天地会组织,并在当地「国安会馆」特别举行的入闱仪式上,当场被封为『洪棍』(相当于今天的元帅一职)」。据考,这个入堂档案至今仍保存完好,其记录为:「天运甲寅癸卯年念五念四日,在会馆大放洪门招贤纳士,香邑孙逸仙领票钟国柱保。」从此,他便被洪门中人尊为「孙大哥」。> 据说,入会前,保皇派曾极力阻挠,幸得钟水养力排众议,表示欢迎,钟说:「洪门宗旨,在于反清复明。孙先生虽未入洪门,已实行洪门宗旨多年。此等人应竭力接纳之不暇,何可拒之门外,致贻违反宗旨之讥讽?」> 孙中山入会后,积极帮助洪门整理门户。当时美洲的洪门组织达26个之多,虽然有统一的设在旧金山的总部,但那时的状况却是山堂分立,名称不一,联络松散,组织与组织之间行动上常有分歧,再加上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会从中挑唆和误导舆论,几乎使一向具有爱国传统的洪门组织,忘记了自己「反清复明」的本来宗旨。有鉴于此,此时以赴美联络会员为已任的孙中山,一边广泛地向洪门人士解说洪门成立的渊源和奋斗史,一边竭力向他们宣传国内革命的形势和前途,使得美洲致公堂的领导人(包括司徒美堂)和那里的大多数成员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孙中山以洪门「大哥」的身份,积极向当地的洪门前辈建议进行堂务改组,争取各地分堂成员注册,并受美洲致公总堂委托,亲自起草重订了《美洲致公总堂八十条公章》。其章程规定曰:一首先美洲洪门组织统一名称为致公堂;二明确规定『本堂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奋斗宗旨』」。这个章程今天看来,它不仅比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同盟会成立大会上提出的同一纲领要早一年零四个月,而且它的提出也有力地影响了海外洪门后来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并成为海外洪门组织最终实现「改堂为党」走向政党的历史转折点。> 1911年5月孙中山先生第三次亲自赴美。此次美洲之行,孙中山一方面作出了令当地同盟会分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与致公堂合并的决定;另一方面又多次与美洲致公堂首领黄三德磋商具体联合事宜,并成立洪门筹饷局,为国内武装起义筹备军饷。> 从此,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海外各地致公堂洪门天地会的成员,纷纷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孙中山领导和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其中,在著名的黄花岗之役冲锋陷阵、献身捐躯的72名烈士中,就有29位是海外华侨和洪门人士。> 在经济上,海外洪门组织还慷慨捐资输财,筹集巨额经费支援国内革命,仅1910年至1911年间,美洲致公总堂就为国内起义筹款抵押大厦5座,捐款数十万美元助饷革命;加拿大洪门致公堂甚至把该堂的公产作为抵押,得到的钱全部捐献给国内的革命斗争。正因为海外洪门在辛亥革命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孙中山先生曾经说:「华侨是革命之母。」,海外洪门组织从原来以「生存自卫、侠义除奸、经济互助」为宗旨,到自觉接受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主革命政治纲领,积极投身国内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洪流,不仅通过辛亥革命扩大了自身社会影响,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使洪门组织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并为后来中国致公党的成立,完成了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由此可见,孙中山是最后完成天地会的帮旨的人。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当时的天地会洪门是起着极大的作用。>相关参考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的开拓者,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他是中国革命伟大的领导人,辛亥革命之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素有“中华民国国父”之称。 有国父
陈策,民国初期海军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年少时加入同盟会,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革命,曾协助孙中山在广州对抗陈炯明;1930年任海军第四舰队司令,主办黄埔海军军官学校。抗战时因在战场上负伤截断一腿,得了
说到晚清,两代潜龙,一朝摄政的第二代醇亲王,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兄弟,宣统帝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不能不提。光绪十六年,醇亲王奕病逝,载沣承袭醇亲王位,成为醇王府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二十七年先后授为阅兵大臣、
孙中山众所周知,孙中山的一生都在为国民党服务着,而国民党的根据地现在正是在台湾。孙中山生前就曾经三赴台湾,那么这三次台湾之行都做了什么呢?首次赴台策划惠州起义孙中山于1900年(清光绪26年)9月24
94年前的今天,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
陆皓东(1868—1895),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人)1895年与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被捕后不屈,英勇就义。>>陆皓东素有为革命牺牲第一人的称号,他是国父孙中山最好的朋友,同时也是
简介: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
简介: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
陈粹芬是孙中山的没有公开承认过的妾室,但是不可否认,陈粹芬与孙中山确实有过一段情缘,尽管后来孙中山自己不愿承认,但是不管是后人,还是孙中山的长辈们对陈粹芬的身份也都是认同的。当时因为孙中和自己的发妻聚
孙中山简介: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