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国是因为正面对秦才失败的吗

Posted 计划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国是因为正面对秦才失败的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国是因为正面对秦才失败的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平之战赵国失败是什么原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通过向西边的林胡、楼烦用兵将势力延伸至云中、九原一带,已经威胁到了河套地区,从而从北部对秦国造成压力。赵武灵王针对秦国北部防守薄弱的情况,因而制定了从九原、云中出奇兵,对咸阳发动突袭从而一举灭秦的计划。那么在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采取正面与秦军对峙的同时,采取赵武灵王的计划,是否能打败秦国呢?

赵武灵王制定灭秦方略,可惜未曾实施便命丧沙丘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在列国中率先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事实力大为提升。强大起来的赵国,内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国力稳步提升;外则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崛起速度之快,可以说完全出乎了天下各国的意料。而赵国的对外扩张同样很欧战略技巧,赵国由于地理原因,再加上当时中原各国混战,赵国并不想卷入这种混战当中,因而在灭了中山国之后,便将主要扩张方向放在了北方,不仅通过西破林胡、楼烦获取了大量土地,而且将势力延伸至云中、九原一带,从北部对秦国造成压力。

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儿子赵何,自称主父,开始抛开其他国事,专心策划兵事。赵国崛起之后,秦赵对决已经在所难免,因而双方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便是秦赵双方之间的一次次试探。

也正因此,赵武灵王制定了一套灭秦计划,即兵分两路,以一路疑兵西进函谷关,吸引秦国注意,然后以主力起兵从九原、云中南下,奇袭咸阳,从而迅速击败秦国。即使一时无法灭秦,也可重创秦国,然后便可召集其他国家共同灭秦。

为了确保计划能够成功,赵武灵王还曾于前298年亲自入秦,查访咸阳周边地势以及秦国君臣情形。可惜的是,赵武灵王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他便在前295年的沙丘宫变中被活活饿死了。

长平之战赵国若采取此略,其实同样难以战胜秦国

那么,如果在长平之战时期,赵国采取这种战略呢?以廉颇在长平和王纥对峙,然后从九原、云中出奇兵奇袭秦国腹地,能够战胜秦国呢?实际上仍然极为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地势方面,关中四塞之地难以奇袭。秦国国都咸阳位于关中地区,而秦国的关中地区乃是四塞之地,东边的函谷关、东南的武关、西边的大散关和西北的萧关将关中地区牢牢锁住,外敌很难攻入关中地区。虽然秦国自灭掉义渠之后北部防守较为虚弱,但由于赵国奇袭必然多为骑兵的情况下,很难攻破卡在交通要道上的萧关,而即使萧关告破,便也等于失去了奇袭的效果。

2、兵力方面,秦赵双方兵力相差不大。虽然长平之战最终的交战规模达到了百万之众,但在前期对峙期间,秦赵双方其实都未曾全力以赴,赵国替换廉颇时曾经带去了20万援军,而白起替换王纥时同样带去了20万左右的援军。如果算上赵国的边军,那么赵国应该可以抽出三十万左右的军队对秦国发动奇袭,而秦国则同样可以调动不少于赵国的军队进行抵御,而且秦国还占据着主场作战的优势。

3、主帅方面,赵国极有可能处于劣势。如果要对秦国进行奇袭,那么长平战场必然继续以廉颇为帅,否则难以抵挡秦国进攻,那么奇袭的将领又该选谁呢?乐毅、田单从前270年开始便少见于史料,此时极有可能已经离世,而李牧此时驻守雁门关尚未成名(甚至有可能尚未前往军中任职),因此赵国可以说是已经无将可用,难道还要用赵括吗?而秦国此时也尚未换将,国内却还有白起、蒙骜等人,赵国在主帅方面极可能处于劣势。

4、后勤方面,赵国与秦国相差甚远。我们知道,长平之战中赵国之所以换帅,很大程度上源于粮食补给的压力,与秦国坐拥关中、巴蜀两大粮食主产区相比,赵国的粮食产量实在有点相形见绌。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长平战场的后勤补给,又要准备大规模的奇袭,赵国的后勤补给已经很难负担。而且,一旦奇袭受阻,再次转入长期作战,赵国将根本无法负担庞大的后勤,而秦国反而坐拥了主场优势。

综上所述,长平之战即使采用赵武灵王的奇袭战略,非但难以击败秦国,甚至有可能让赵国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失败真的是因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平之战的真实情况解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一场著名的战役。赵括也因此战成为众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因他产生的“纸上谈兵”这个典故也因此让人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他的父亲赵奢其实早就有所断言

说到战国的赵括,大家都知道他是纸上谈兵的代名词。赵括作为反面教材的典型已经被人们谈论了两千多年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在秦赵长平之战中的失败,致使赵国四十多万人被秦将白起坑杀。赵国的有生力量被全部歼灭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秦国如何打败赵国的

长平之战秦国如何打败赵国的?秦国的60万士兵是什么养活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是中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歼灭战,秦国和赵国兵力的总人数超过了100万,其中赵国约45万兵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大军,是怎么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国力的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大军,是怎么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国力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对赌国运之战,最后结局十分惨烈,赵国45万大军被全歼,秦国也战死30万左右的兵力。赵国此役失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为何唇齿相依的东方五国都袖手旁观

公元前262年,为争夺上党地区,秦赵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此战以秦国惨胜收场,从此赵国一蹶不振,东方六国失去了抵御强秦的中坚力量,成为一群待宰的羔羊。那么为什么唇齿相依的东方六国面对秦赵生死对决都袖手

历史军事 春秋战国时期长平之战:赵国胜率大吗

战国末期可以说是秦与赵的争霸史,在历次交战中,赵国取胜的记录还多于对方,而赵与秦此消彼长的分界线在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其他五国为什么不帮赵国打秦国?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歼灭战了,秦国和赵国的兵力总和超过100万,而赵国的45万军队最后更是全军覆没。秦国和赵国如果有一方先倒下,那统一基本上就是迟早的事情了,不过当时其他五国看到赵国快不行了为什

春秋战国 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会败

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会败?赵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说到赵括其人,长平之战的失败导致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浮现在人们的眼前,据悉,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这为之后的秦始皇在灭六国中的赵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很

历史军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赵国到底有没有胜算

战国末期可以说是秦与赵的争霸史,在历次交战中,赵国取胜的记录还多于对方,而赵与秦此消彼长的分界线在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始于公元前262年,双方为争夺上党而发生冲突,赵国老将廉颇采取保守战法,“坚壁不出”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之前赵国接受上党地区偷鸡不成蚀把米

天上不会掉馅饼!长平之战之前赵国接受上党地区偷鸡不成蚀把米!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管什么时候,拿自己应该拿的那部分,天上从来不掉馅饼,掉的都是冰雹。如果赵国能够出兵帮助韩国击溃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