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高平陵之变后,为什么曹魏就实存名亡了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人如果没有知识,无异于行尸走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高平陵之变后,为什么曹魏就实存名亡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高平陵之变后,为什么曹魏就实存名亡了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魏国首都洛阳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告病在家多年的太傅司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与权臣曹爽共同出城,祭扫魏明帝高平陵时发动政变。
司马懿借用曹魏郭太后名义下诏,命自己的亲信接管洛阳城的军队,并关闭洛阳城门。司马懿完全控制洛阳后,即以郭太后之名,下诏罢免曹爽之职。曹爽在得知政变消息后,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天真的曹爽听信司马懿的劝降之言,竟以为只要交出权力,就能保存富贵。司马懿待曹爽入城后,就将曹爽下狱处死,并夷灭三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不仅是曹爽、曹羲兄弟的被杀,更代表着曹魏宗室势力的衰退,司马氏的彻底掌握曹魏政权。首先,曹爽作为魏明帝的托孤大臣之一,其代表的是曹魏宗室势力,而司马懿主导的高平陵之变除对曹爽、曹羲一族进行打击,更是借由此事对曹魏皇室支持者的一次“大搜捕”。政变发生后,支持皇室的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桓范等人,悉数被杀。可以说高平陵之变消灭了曹爽势力,更消灭了曹魏皇权的支持者,曹魏中央政权也就此司马氏党羽所掌控。
其次,司马懿在政变发生后,迅速安插心腹,牢牢掌握住曹魏的三大军镇。俗话说的好“枪杠子里出政权”,司马懿亦深谙此道,光掌握中央政权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掌握地方军队。此时的曹魏政权,为拱卫首都防备蜀汉、孙吴,分别将军队部署于许昌、雍凉(关中)、邺城(今河北临漳)三地。因此,司马懿在政变后,迅速安排自己手下亲信郭淮等人,接管三地兵权,以维持地方稳定。
最后,便是平定地方的叛乱。高平陵之变后,虽然中央朝政与地方军权皆为司马氏集团所掌握,可总有人会对司马氏的专权感到反感。公元251年,曹魏太尉王凌就与兖州刺史令狐愚一同兵反叛,他们认为魏帝曹芳愚钝,司马氏又专权,应该推翻他们拥戴曹操之子曹彪为帝。司马懿得知后,迅速部署军队,并亲自出征讨伐,不出半年就平定了叛乱。
叛乱平定后,司马氏不仅借机再次屠杀了大批忠于曹魏的大臣,更将曹操之子曹彪赐死,同时把曹魏宗室诸王召至邺城监管居住,以削弱其影响力。虽然,随着司马懿去世,曹魏内部又曾发生两次叛乱,不过因为司马氏集团的坐大,曹魏皇权的衰弱,这些叛乱最终都未能成功。
总而言之,高平陵之变后,尽管曹魏内部爆发了数次反对司马氏集团的叛乱,可这些小叛乱都无法有效阻止司马氏在高平陵之变后,全面掌握曹魏的中央政权与地方军权。当这些叛乱被悉数平定后,曹魏诸帝自然也就只得成为司马氏手中的提线木偶了。
相关参考
说起三国,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曹操和司马懿等人。记得《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光在三国时期体现出来,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贯彻始终。这主要是因为利益所造成的。
曹魏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病逝,临终前以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为托孤大臣辅佐幼帝曹芳,不过大权却在作为宗室的曹爽之手,曹爽一步步剥夺了司马懿手中的权力;正始八年(247年)司马懿韬光养晦称
三国最后尽归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可谓是三国中得益最多的。最主要是司马家族人才倍出,而且懂得忍,司马家族忍过了曹操时代,也忍过了周瑜时代,最后连智慧无双的诸葛亮也忍了过去,到三国的最后,几乎没人可以跟司马
三国最后尽归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可谓是三国中得益最多的。最主要是司马家族人才倍出,而且懂得忍,司马家族忍过了曹操时代,也忍过了周瑜时代,最后连智慧无双的诸葛亮也忍了过去,到三国的最后,几乎没人可以跟司马
很多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曹操做司空的时侯,征辟司马懿,他是这样的: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司马懿为什么要这样做,真的是为汉室尽忠?不是
历史军事 高平陵之变时,曹魏旧部为什么不敢反抗只有三千死士的司马懿
曹操进封魏王后,将司马懿封为太子中庶子,以辅佐曹丕。而曹丕在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人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曹叡去世前,托孤幼帝曹芳给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
高平陵之变改变了曹魏的命运,也让司马家成为了三国最后的赢家。其实高平陵之变还有一个争议,就是计划高平陵之变的人到底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可能很多人都把司马懿当做是最有心机的那位,其实他的大儿子司马师才是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氏五千余人,曹芳为何无动于衷?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魏齐王正始十年(西历249年),曹魏权臣发动高平陵政变,这一政变,对曹魏政权之后的走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
曹魏(陈造)睢盱汉鼎漫心劳,梦觉俄惊马食槽。马渐天飞龙在井,当途能得几时高。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最后却全归了司马氏。这得从「”高平陵之变”说起。司马懿趁着曹芳和曹爽拜谒高平陵的时候
西元249年发生一件大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奠定日后司马炎窜魏的基础,但这次政变对他来说,是一次十分凶险的冒险,不但自己势力和曹魏大将军曹爽的势力相差悬殊,但司马懿仍被迫发动攻势,直到最后一刻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