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揭秘:昭莫多战役始末

Posted 康熙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揭秘:昭莫多战役始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揭秘:昭莫多战役始末

面对势如虎狼的噶尔丹,朝廷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人提出西北路途遥远,兴师前往未必能够将其剿灭,主张先不行动。康熙皇帝坚决反对这种意见,指出只有边境安定,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决不能苟图一时安稳,他决心亲征。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二月,康熙皇帝组织两路大军,以和硕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胤褆为副统领,由内大臣佟国纲、佟国维任参赞;以和顺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以和硕简亲王雅布和多罗信郡王鄂扎为副统领,由内大臣索额图、明珠和阿密达等担任参赞。

康熙皇帝本人则于七月十四日率禁军由京师起程,十日后驻扎在博洛和屯,以统筹全局,就近指挥前线战役。起程前,康熙皇帝已经感冒,在前往博洛和屯的途中,病情更加严重。在大臣们的恳请下,他决定暂且回京,但前线作战的具体部署依然由他决定。清军分两路出发后,按照各自预定的路线行军。左路军副将胤褆由于听信他人谗言,同福全关系不睦,并私自向康熙皇帝陈奏告状。

康熙皇帝担心胤褆在军中扰乱军心,便立即下令将其调回京师,另派康亲王杰书率军与福全会合。由于几天的耽误,延误了左路军北上的时间,导致常宁率领的右路军孤军深入,在乌珠穆沁同克什克腾旗交界处遭遇噶尔丹军队后,不敌对方攻击,向南退却。噶尔丹趁势继续用兵,占据了乌兰布通,距离福全军仅三十里。康熙皇帝得报后,命令常宁速去与福全会合,于乌兰布通夹击噶尔丹;同时命杰书率兵西进,驻扎于归化城,切断噶尔丹西退的途径。

此时,噶尔丹受到清军左右两路的夹击,但是他依仗着乌兰布通的有利地形,在山林深处安营扎寨。战前,噶尔丹设计了“驼阵”,即将上万头骆驼的腿捆绑起来,用湿毛毡蒙上,作为掩体,士兵则从缝隙中发射弓箭和枪炮。凭借着这样的驼阵,噶尔丹能攻能守。战争开始后,驼阵果然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清军使用弓箭、火铜攻击都毫无效果,而自身又缺乏掩体的保护,伤亡惨重,佟国维在冲锋中阵亡,前锋参将格斯泰和前锋统领迈图也在战斗中牺牲。康熙皇帝得知前线被困于“驼阵”,即命费扬古率八旗炮兵营携红衣大炮等急赴参战。

在大炮的攻势下,骆驼纷纷扑地,噶尔丹的工事被毁,清军趁势发动冲击,噶尔丹惊溃败退。次日,噶尔丹组织部队北撤,并派济隆活佛携请罪书前往清军营地游说,表示再不进犯喀尔喀。福全中了噶尔丹的缓兵之计,命令自己的部队和其他各路军停止进攻。康熙皇帝得到前线捷报后,下令追敌,不留后患。五六天后福全接到康熙皇帝的命令时,噶尔丹已经率残部远退,追敌已经来不及,就这样乌兰布通大捷的胜利成果功亏一篑了。

乌兰布通战役后,噶尔丹率残部两千余人回到了科布多,此时他的营地和妻子家眷已经被其侄策妄阿拉布坦洗劫一空。但噶尔丹依旧贼心不死,一面休养生息,以图将来东山再起;一面争取沙俄的支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多次约噶尔丹参加会盟,以调节准格尔部同土谢图汗等部之间的矛盾。而噶尔丹拒不接受清廷的邀请,反而蛮横地要求清政府交出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不然将继续用兵喀尔喀。

次年,噶尔丹自认为兵力充足,再次向喀尔喀蒙古进攻,并扬言在冬后进攻漠南。康熙皇帝召集了朝中三品以上的武官,共商征剿方案。许多大臣主张距离太远,沙漠地带运送武器粮草都实为不易,劝康熙皇帝不要轻举妄动。将军费扬古则主张出兵进剿,认为若不尽早根除噶尔丹,北部边疆必定后患无穷。经过多次听取大学士意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讨论,康熙皇帝决定再次率兵亲征。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二月,康熙皇帝下令兵分三路,其中,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东路军由兴安岭克鲁伦河进发;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率西路军从宁夏越过沙漠沿翁金河北上,切断噶尔丹的退路;康熙皇帝则亲率中路主力军,出独石口至克鲁伦河,协同东西路军夹击作战。康熙皇帝率领的中路军在无边无际的沙漠和草原上行进数千里后,经过五十九天的艰苦历程,终于在五月初五从科图逼近噶尔丹。

西路军途径的草地被噶尔丹焚毁,只能迂回前进,因此行程速度受阻;东路军也未按时到达预定地点,这就给中路军带来不利态势。此时又有传闻沙俄出兵来援,大学士伊桑阿担心中路军遭敌方夹击,建议康熙皇帝率中路军后撤。康熙皇帝严加斥责了这种畏战惧敌的言论,表示此次亲征一定要歼灭噶尔丹。经过分析讨论,康熙皇帝下令中路军继续前进,并将队伍分成两路,一路占据克伦和左岸的山麓高处,佯作大部队将从那里经过,然后自己率另一路争先据河,并于克鲁伦河一带夹击噶尔丹。

噶尔丹原本并不相信康熙皇帝会亲征,当他从清军放回的俘虏口中得知康熙皇帝确已亲征,便到高山上向远处望去,发现“御营黄幄龙纛,环以幔城,又外为网城,军容山立”,遂命部下抛弃庐帐、兵器,连夜逃窜。康熙皇帝率兵渡过克鲁伦河后,抵达巴彦乌兰,结果却扑了个空,便又立即率三名总兵,挑选精兵轻骑,对噶尔丹猛追不舍。同时令费扬古率西路军疾驰至昭莫多设伏堵截。

康熙皇帝带领的轻骑连续追击了五天,但是由于粮饷供应不续,不得不停止。费扬古则督兵星夜奔驰,终于在五月十三日赶在敌人之前到达昭莫多。紧接着,费扬古按照康熙皇帝的部署,命一部分旗兵下马步行,在昭莫多东部列阵;同时令骑兵主力隐蔽在图拉河对岸的密林中。布阵完毕,噶尔丹的部队已经行至距离昭莫多三十里的地方,费扬古便派出四百骑兵迎战,用且战且退的方式将其引至昭莫多。

噶尔丹一路直追,想最终在昭莫多猛扑清军各制高点,清军则以子母炮等予以还击,在整日的激战之后,双方胜负难分。这时,费扬古发现噶尔丹军后阵一直没有动静,断定是家眷和牲畜等,于是又派出一支精骑兵前往袭击。这一招令噶尔丹军营大乱,清军立即趁机四面出击,杀敌三千余人,俘获人畜无数,噶尔丹爱妻阿奴也被斩杀。噶尔丹见大势已去,便自率数骑逃跑。康熙皇帝的此次亲征,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五月十八日,得昭莫多捷报传来,康熙皇帝决定班师回朝,命费扬古驻守喀尔喀招降噶尔丹及其残部。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昭莫多战役中,为什么说噶尔丹不仅仅输在军力,更是输在人心

昭莫多之战是发生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率领清军在昭莫多以伏击大败卫拉特蒙古准噶尔军噶尔丹的关键一战。此役之后,噶尔丹的精锐部队全部丧失殆尽,以后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历时近10年

历史人物 昭莫多之战的具体过程是什么,为什么准噶尔部会大败于清军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与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战于昭莫多,这场战役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唯一一次亲征,并歼灭了噶尔丹的主力,史称“昭莫多之战”。准噶尔部属于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居住在今新疆西北一带。噶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昭莫多之战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昭莫多之战清初征讨噶尔丹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明清之际,蒙古族分漠南、漠北和漠西三部分,其中漠西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居住在伊犁河流域,其首领噶尔丹勾结沙俄,悍然东进,发

历史军事 揭秘:林则徐禁烟的始末

随着清朝政府闭关锁国,欧洲国家却完成了工业革命。船舶技术的进步,让海上运输变得发达。欧洲商人开始扩大他们在全世界的贸易。在马可波罗的记述中,中国富饶之地。可以说遍地黄金。很多商人为此纷纷涌向了中国。但

历史军事 揭秘天京事变事件始末 是谁发动的这场战争

一百四十年前,由金田起义揭幕的太平天国革命,轰轰烈烈,所向披靡。太平军自广西出发,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席卷了半个中国,建都于天京(今南京)。特别是1856年上半年击破清王朝江南大营后,政治上、军事上

历史军事 揭秘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始末

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发生在十八世纪末,当时中国清朝与缅甸贡榜王朝之间由于领土问题和对资源的控制问题上产生分歧,矛盾越积越多,最终爆发了清缅战争。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由缅甸贡榜王朝首先发起,他们在1762年

历史军事 揭秘窝阔台攻宋之战的始末是怎样的

窝阔台是蒙古帝国的可汗,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了他扩张领土的遗志,他在位期间,版图曾经扩张到了中亚、东欧一代,窝阔台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为元太宗窝阔台。古代

世界历史 揭秘联合国出面请求中国释放美间谍始末

揭秘联合国出面请求中国释放美间谍始末  新中国公审美国间谍  1954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开庭审判了两起美国间谍案件。这两起案件共涉及案犯22名,其中美籍间谍11名。第

历史军事 揭秘:青树坪战役真相

青树坪战役怎么回事?青树坪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对国民革命军追击发起的一次战役,但遭到国军反击被迫撤出。有的史书称之为青树坪战斗,从持续时间短的角度说它可以称为一场战斗,但从双方投入的兵

历史军事 揭秘赤壁之战上不为人知的细节 这场战役可能改变历史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而且是魏蜀吴三方都有参加。而且最后的结果直接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蜀国分得荆州后立马壮大了起来。不过这场战役存在着很多变数和细节,可能一个地方不对就改变了整个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