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详解:亚罗号事件的经过
Posted 国旗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详解:亚罗号事件的经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详解:亚罗号事件的经过
触发英国发泄其愤怒的是1856年的“亚罗号”(Arrow)事件。1856年10月初,一艘100吨的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埔。“亚罗号”是一艘三桅帆船,装备欧式船壳和中式帆篷的混合船舶,船上水手全是中国人,船主是香港华人方亚明。该船曾被海盗夺去。为防备中国官府无力剿灭的沿海海盗,该船已向英国香港皇家殖民地当局登记。10月8日早晨8时到8时半之间,当“亚罗号”悬挂英国国旗停靠在广州城外时,4名中国官佐和60名兵丁登上该船,声称要搜寻一个臭名远扬的海盗,据称这名海盗就在船上。
他们拘拿了12名华人船员,混乱中英国国旗被扯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受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兼全权代表包令的指示,于10月12日强烈抗议中国方面侮辱英国国旗,并不经英国领事的许可拘捕船员。他要求以后尊重英国国旗、释放全部12名水手,并在48小时内由两广总督出具一份书面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严词否认当时船上有张挂任何国旗,并质问该领事为什么干预一桩由中国巡捕在一艘停泊于中国港口且为中国人所拥有的船上拘拿中国人的案件。叶名琛当时并不知道,在事件发生之前,"亚罗号"的登记业已过期,否则他肯定还要加上这一条。
巴夏礼认为叶名琛的答复不能令人满意,于是下令扣押一艘中国师船作为赔偿要挟。在相持良久之后,叶名琛于22日放回了12名船员,但断然拒绝道歉。 [1] 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样“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并成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相关参考
亚罗号事件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英国用清政府侮辱英国旗的理由直接开战。实际上这也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因为之前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交涉,但是被拒绝所以一直想找个机会在捞点油水。所以就发生了亚罗号事件
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打破在和清政府贸易逆差中赔钱的境遇,就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致使中国的大量白银流入英国。鸦片输入,加剧了清政府的贫弱。官商勾结,腐败横行。官民吸食鸦片,导致官无强兵,民丧体力。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当然之所以发动战争则是因为他们要求与满清政府修约遭到了严厉的拒绝,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发动侵略战争。亚罗号事件图片关于“亚罗号事件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亚罗号事件英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寻找借口而制造的事件。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停泊于黄浦的中国走私船“亚罗号”上逮捕了两名海盗和十名有海盗嫌疑的水手。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
在161年前的今天,1856年10月8日(农历九月初十),英国制造“亚罗号事件”。网络配图1856年10月8日(距今161年),英国侵略者制造“亚罗号事件”。1853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
亚罗号事件是指1856年10月份的围绕着亚罗号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广州水师从亚罗号上逮捕了两名中国海盗和10名船员,后来亚罗号的挂名船员为了让英国广州领事巴夏礼帮助自己要回被捕人员添油加醋描述了整个逮捕
亚罗号事件是指1856年10月份的围绕着亚罗号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广州水师从亚罗号上逮捕了两名中国海盗和10名船员,后来亚罗号的挂名船员为了让英国广州领事巴夏礼帮助自己要回被捕人员添油加醋描述了整个逮捕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于1854年夏提出了修改条约的要求。修约的内容主要有:中国开放内地和沿岸城市,准许外国舰队自由航行长江,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子口
1854年(清咸丰四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度与清政府交涉,要求大幅度修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扩大在华特权。清政府坚决拒绝了三国的无理要求,英、法便准备再次武装侵略中国
鸦片战争之前,在广州做官,是肥差。但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做地方大员,却是一个苦差事。因为两广总督,要负责五口通商事务。尽管打了一场败仗,被迫开了门,但在皇帝眼里,所谓的五口通商体制,无非是从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