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为什么总喜欢把李白杜甫放一起

Posted 李白 杜甫

篇首语: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人为什么总喜欢把李白杜甫放一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人为什么总喜欢把李白杜甫放一起

李白,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晚李白、杜甫六七十年的诗人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有“时人谓之李、杜”句。可见,李白杜甫去世一个甲子前后,就有“李杜”之说了。

李白与高适、孟浩然、贺知章等诗人的关系都不错。李白曾写“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说明他与孟浩然的深沉友谊。李白与诗人高适(他是唐朝诗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一个)关系也不错,只是两个人没有走在一条“道”上,后来关系疏远了。李白与贺知章更是好朋友。

李白第一次进长安街,遇见贺知章。这时,贺的诗歌已有大名,官是三品,无论哪个方面都算是顶尖人物。李白的一篇《蜀道难》使贺知章惊叹:“你真是个被下贬的太白金星啊!”从此李白有了“谪仙人”的雅号。李白第二次进长安,也有贺的功劳。但这一干人的诗歌光彩、家国情怀及个人魅力,显然和李白与杜甫不在一个级别,后人将“李白与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那是反复掂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闻一多说:李、杜相遇,就是两颗星相遇,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里,除了孔子和老子会面,再没有比这两个人的会面更重大更可纪念的了。

李白与杜甫,无疑是两座耸立的高山,是两个艺术生命的标本,是支撑起中国文学、东方文明的其中的两根支柱。自唐以来,人们说到他们其中的一个人,一般地说都会联系到另一个人。其实,两人见面有据可查的纪录也就是三四次的样子。有人把他两人诗歌中的涉及对方的诗歌统计了一下,李说杜,三四首:杜说李,近二十来首,通过这个数字来说明杜甫更怀念和牵挂李白一些。

中唐之后的中国,逐渐形成“扬李抑杜”或“抑李扬杜”两大人群。

喜欢谁不喜欢谁,喜欢他的作品或不那么喜欢他的作品,本属于个人偏好,这也无可厚非。可是,中国一些人好分胜负,好排座位,喜欢戏剧效果,于是,将两人拉在一起,互相对比,寻找差异,比较着比较着,就将两人简单地对立起来了,褒一个贬一个,一个打倒另一个,非此拼出个高下不可。

喜欢他,则宽容他、包庇他;不喜欢他,则损他、骂他。或者为了一时的政治需求,来扭曲他。这是我们的毛病,要改呢。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李白与杜甫曾一起纵马打猎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

唐朝房产制度有多坑爹?李白杜甫竟是千古房奴

都说李白活得很潇洒,每天喝酒吟诗,让人羡慕得双眼放光。可现实是,李白真没这么潇洒。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据说后半生都是在船上度过的。但其实这也不怪李白。唐朝的制度决定了李白、杜甫、

唐朝房产制度有多坑爹?李白杜甫竟是千古房奴

都说李白活得很潇洒,每天喝酒吟诗,让人羡慕得双眼放光。可现实是,李白真没这么潇洒。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据说后半生都是在船上度过的。但其实这也不怪李白。唐朝的制度决定了李白、杜甫、

杜甫是李白铁杆粉丝,李白却将杜甫视为屌丝男

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两大标杆,犹如武林中的少林武当,至今李白牛逼还是杜甫牛逼的争论依然不绝于耳。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可谓各有千秋。李白和杜甫也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的诗才杜

杜甫是李白铁杆粉丝,李白却将杜甫视为屌丝男

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两大标杆,犹如武林中的少林武当,至今李白牛逼还是杜甫牛逼的争论依然不绝于耳。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可谓各有千秋。李白和杜甫也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的诗才杜

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居然都没有文凭 惊闻

李白和杜甫,是高高耸立在大唐诗坛的两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但是,就是这么两位冠盖大唐的诗人,却是两个没有文凭的诗人。华夏大地历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以来,产生了无数伟大的诗人和优秀的诗篇,人们把诗

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居然都没有文凭 惊闻

李白和杜甫,是高高耸立在大唐诗坛的两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但是,就是这么两位冠盖大唐的诗人,却是两个没有文凭的诗人。华夏大地历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以来,产生了无数伟大的诗人和优秀的诗篇,人们把诗

历史人物 李白杜甫才华横溢,为什么会考不上进士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科举考试不仅是国家选拔贤才的手段,也是保持社会公平的“减压阀”。科举制诞生以来,朝廷官吏任命一直以门阀传承为主,科举制的诞生,使得底层

历史人物 李白杜甫才华横溢,为什么会考不上进士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科举考试不仅是国家选拔贤才的手段,也是保持社会公平的“减压阀”。科举制诞生以来,朝廷官吏任命一直以门阀传承为主,科举制的诞生,使得底层

他是唐代最幸运的诗人,仅凭一首诗就征服皇帝,直接碾压李白杜甫

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在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无非都是想把自己的才华卖给帝王家,从而获得高官厚禄,以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