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房产制度有多坑爹?李白杜甫竟是千古房奴
篇首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房产制度有多坑爹?李白杜甫竟是千古房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房产制度有多坑爹?李白杜甫竟是千古房奴
都说李白活得很潇洒,每天喝酒吟诗,让人羡慕得双眼放光。可现实是,李白真没这么潇洒。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据说后半生都是在船上度过的。但其实这也不怪李白。唐朝的制度决定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甚至韩愈这样的仕途达人,都逃不掉房奴的命运!
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诗句中能看到他当时处境并不好,家人颠沛流离,房子也是破败不堪。
李荣浩一首《李白》风靡大街小巷,每次他哼到“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的时候,不知道他知不知道李白当年的处境——并!不!好!啊!他没有房!
据史料记载, 李白的后半生大多数是住在船上的。每天借酒浇愁,从四川一直漂到安徽,也算是有史以来的长江漂流第一人吧。悲催的是,长江漂流过程中,李白喝大了,本想来个猴子捞月,结果一不小心掉到水里,一命呜呼……
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要想轻松搞定一套住宅,还真不那么容易。白居易、杜甫,那不都是流传千古的房奴嘛。为什么唐朝连大佬都买不起房子?
主要是因为唐朝的土地政策有够狠——为了保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逼格,唐朝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管制。
比如“限购令”。
朝廷规定,普通人家每3口人给一亩宅基地,“贱民”之家每5口人一亩,如果多占,“一亩笞十”,就是每超过一亩打10大板。同时还规定,一处房产或地产要出售,买卖双方谈妥还不行,还要征求所在地的邻居以及卖方族人的意见,“先已亲邻买卖”,即邻居和族人有优先受让权。
限购令极大地增加了房地产交易的难度。但这项制度也减少了一些邻里矛盾和家族纠纷,所以这项制度不仅在唐朝施行,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比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规定,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的,同一集体组织的本村村民有权使用。
除了限购,唐朝还推出另一种房地产管理政策,放到现在也是如雷贯耳——房产税!
唐朝收取的房产税叫间架税,以“间架”为标准。按照《资治通鉴》的解释,“间架”是指“每屋两架为间”,也就是并列的两个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一间房。至于怎么收费,史料记载:豪华一些的所谓“上屋”每年每间收2000钱,一般化的房子也就是所谓“中屋”每年每间收1000钱,差一些的房子也就是所谓下屋每年每间收500钱。
据说,房产税刚施行几个月,长安城外发生了一次军队哗变。叛军为赢取民心,打出了“不税汝间架除陌矣”的口号,说他们要是取得了政权,马上就取消房产税和其他的乱收费,老百姓纷纷支持叛军。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吓尿了。平息叛乱后,他立刻下诏废除“房产税”。
说到买房,最倒霉的要数公务员了。
在唐朝,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公务员,局级以下干部,那么你可以排队等待公家分配的房子。一旦退休,必须马上给新人腾出来。
最坑的是,唐朝是干部异地交流、异地轮岗最频繁的时代之一,很多人往往几年就换一个地方,所以公务员基本不买房。结果退休时发现,连个养老的地方都没有……
好在唐朝给退休的官员发放一些养老金,再加上他们做官时的积蓄,稍微努努力,也是可以买得起房的。
那么,唐朝官员的薪水和养老金究竟有多少?
《新唐书》写到,公元618年,唐朝正一品的年薪为七百石,正四品的年薪是三百石,再往下差别也不大。
九品芝麻官的年薪大约四十石。九品芝麻官的年薪大约四十石。 这些以粮食为单位的薪水都是一年之内一次性发放到位。悲催的是,京师以外的地方官吏没有年俸。在唐朝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地方官员的待遇远不如京师官吏。而退休金的标准呢?在职工资的一半。那唐朝一套房子要多少钱呢?
九品芝麻官的年薪大约四十石。
这些以粮食为单位的薪水都是一年之内一次性发放到位。悲催的是,京师以外的地方官吏没有年俸。在唐朝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地方官员的待遇远不如京师官吏。
而退休金的标准呢?在职工资的一半。
那唐朝一套房子要多少钱呢?
唐宋八大家老大韩愈在朝中最高做到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中组部的副部长。
晚年,他买了一套称心如意的商品房。
买房之后,韩部长感慨万千,赋诗一首:“始我来京师,止携一卷书。辛勤三十载,以有此屋庐……”
吏部侍郎是唐朝“正四品上”级别。
按照规定,这一级别的俸禄为 74.1万/年。此前,韩愈还曾当过国子监博士,也就是高校校长,年薪两万。
韩部长为了这套房,用尽了三十年的工资和稿费,基本上和按揭30年差不多……
说了这么多,终于明白杜甫为什么会写出那句有名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朝的房地产政策,万恶之源!怪不得李白杜甫都成了千古房奴啊!
相关参考
说起晚清这段历史,不说国人心中是充满憋屈的,因为我们知道清朝前期到秦汉之时,中国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中国发展到了巅峰,而汉朝和明朝的强硬,也让不少喜好历史的人感叹有过这些强大的
说起晚清这段历史,不说国人心中是充满憋屈的,因为我们知道清朝前期到秦汉之时,中国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中国发展到了巅峰,而汉朝和明朝的强硬,也让不少喜好历史的人感叹有过这些强大的
唐代众多诗人里面,李白与杜甫名气最大,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誉为诗圣,二人在诗坛上的地位无人能比,同时也各有千秋,难以分出伯仲。从年龄上来看,李白比杜甫大11岁,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李白年过四十,而杜甫
有人喜歡李白的浪漫瀟洒,也有人喜歡杜甫的沉鬱頓挫,關於兩人誰是「詩壇一哥」的爭論,千年來都沒有定論。雖然後世經常有人為這兩位爭吵不休,但是在杜甫的心中,李白一直是他的偶像。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兩人第
此人把李白“骗”到家里,好酒好肉招待,李白临走时写下一首千古名诗
都知道李白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唐朝非常盛行诗,所以当时他就是唐朝的大明星,不管走到哪里都有粉丝和仰慕者,他的头号粉丝是杜甫,因为他写过十多首诗是关于和表达对李白的敬仰和爱慕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
李白爱酒尽人皆知。杜甫着名的《饮中八仙歌》里,以李白“酒中仙”压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这样,经过杜甫的一宣扬,李白不但被尊为诗仙,还被尊为酒中仙了。
历史人物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朝诗人,为什么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个人同样都是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大诗人,他们的诗在后世非常有名,这一点从每个人都会背的他们的诗就能看得出来。而在历史上,这两个人也算是好朋友,尤其杜甫,对李白真的是迷弟一个。然而我们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以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这一年夏,唐代诗坛上的两颗巨星相逢了,李白在洛阳遇见了比他小11岁的杜甫,这是史上的千古佳话,闻一多先生在写到李杜这次会面时
中国唐代是诗最风行的时代,《全唐诗》就收录了将近三千位诗人、近五万首的唐诗,「诗仙」李白以及「诗圣」杜甫,一个被公认创造浪漫主义高峰,一个被公认创造现实主义极致,在全唐诗裡面,李、杜的诗被后人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