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日不暇给的由来日不暇给的主人公是谁

Posted 刘邦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日不暇给的由来日不暇给的主人公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日不暇给的由来日不暇给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成语日不暇给的由来日不暇给的主人公是谁?

  日不暇给的由来及故事: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刘邦刚做皇帝的时候,朝廷直接统治的领土不过十五个郡,其余的土地都封给有功的诸侯王,几乎恢复了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但是,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不这样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

  刘邦刚做皇帝的时候,朝廷直接统治的领土不过十五个郡,其余的土地都封给有功的诸侯王,几乎恢复了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但是,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不这样做就不能换得这些人攻打项羽,不能换得这些人对汉皇帝名义上的承认,也就不能换得统一与和平。

  为了求得一个安全的环境,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秦朝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已经废除,新的还没有建立。为此,刘邦命丞相萧何制订一个国家根本大法,使举国上下有法可循。萧何从县吏一直当到大臣,对民情比较熟悉。早在起义军进入秦都咸阳的时候,他就收取秦朝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等情况。他奉命后,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参照秦朝的制度,制定出了《九章律》。

  军事方面也得有个法令。韩信是位卓越的军事家。在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刘邦让他制定军法。大臣张苍是有名的历算家,刘邦叫他制定了有关历数、度、量、衡等的规章制度。他还命博士官叔孙通制定礼仪制度,使君臣之间有了规定的礼节,大家都能遵照执行。刘邦年轻时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了皇帝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太中大夫陆贾喜欢读书写文章,还常常在刘邦面前谈论《经》、《书》。刘邦每天处理政事已经非常繁忙,时间不够用,听多了就感到厌烦。有一次,他骂陆贾道:“我是骑在马上取得天下的,关《诗》、《书》什么事!”

  陆贾又耐心地说:“陛下是骑在马上取得天下的,可是能骑在马上治理天下吗?自古以来的圣君、贤王,都要研究治理天下的办法,文武不能偏废,国家才能巩固。”

  刘邦觉得陆贾说的话有理,便说:“好吧,你既然知书达理,就把秦朝为什么灭亡,我为什么取得天下,以及从古到今朝廷兴亡成败的大事,都写出来给我看。”不久,陆贾写出了十二篇文章。刘邦看后觉得很有启发,就把这些文章编成一部书起名《新琼》。

  刘邦还立下誓约,并叫人将分封功臣的文书用朱砂书写,铸成铁券,把它放在金属做成的盒子和石室中。然后藏在宗庙里面,以便永久保存。

  就这样,刘邦虽然每天忙得一点空闲时间也没有,但离他所要达到的规模还远得很。

  释义:

  “日不暇给”这则成语的“暇”是空闲的意思。这则成语表示事务繁重,时间不够用。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高槛本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私远矣。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差强人意之由来

成语典故_成语差强人意之由来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个部下叫吴汉,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开始注意他,还拜他做大将军。  吴汉不仅骁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与虎谋皮的成语之由来

成语典故_与虎谋皮的成语之由来  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于是去征求左丘明的意见。左丘明回答说:“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不得不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妄自尊大的由来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妄自尊大的由来  马援,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扶风茂陵人。  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据一方。其中又以在成都称帝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八拜之交的典故 成语八拜之交中八拜的由来

成语典故_八拜之交的典故成语八拜之交中八拜的由来  八拜之交的典故: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东窗事发的由来秦桧与妻子密谋陷害岳飞

成语典故_成语东窗事发的由来秦桧与妻子密谋陷害岳飞  东窗事发:东窗事发就是相传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秦桧想杀岳飞,在东窗内同妻子王氏商量,王氏说:“抓住老虎容易,要想放走再把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一问三不知的故事成语故事一问三不知的由来

成语典故_一问三不知的故事成语故事一问三不知的由来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望尘莫及的故事 成语望尘莫及的由来

  南朝时期,宋国有个叫吴庆之的人,很有才学。当时的扬州太守王义恭对吴庆之特别赏识,便请他出来担任类似秘书的幕僚工作。王义恭在办公务时遇到什么问题,都向吴庆之请教之后才做决定。后来王义恭因公事被皇帝杀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东窗事发的由来 秦桧与妻子密谋陷害岳飞

  东窗事发:东窗事发就是相传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秦桧想杀岳飞,在东窗内同妻子王氏商量,王氏说:“抓住老虎容易,要想放走再把它抓住就很难了。”于是秦桧就决定杀掉岳飞。后来秦桧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成语故事一问三不知的由来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茍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信口雌黄的由来是什么

  估计大家对“信口雌黄”这个词不陌生,看到不合事实,随意或妄自的评论,一句”信口雌黄“,言简意赅,却准确犀利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不过,这一说法的缘由就就鲜为人知了。它源于《晋书·王衍传》。一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