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Posted 病人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 张仲景 >     张仲景(生卒年不详),汉末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钻研《内经》、《难经》、《胎肿 药录》等,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杂病论》。其书辗转流散,经后人多次收集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与内科杂病。倡“六经 分证”和“辩证论治”原则,阐述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辩证及汗、吐、下、温、清、和等治法,总结了汉以前的医疗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    张仲景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当时的读书人都想着如何当官,不关心民间疾苦,张仲景很瞧不起这类读书人。当时迷信盛行,人们有了病不去 求医而相信巫师作法可以治好病。张仲景从小立下志向,想当个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疾病。为此,他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学习治病救人的本事,几年后便在乡里 为人治病。汉灵帝时,张仲景被选拔出来做官,一直做长沙太守。他为官清廉,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繁,瘟疫大面 积流行,很多人得病去世。张仲景的家族,原有200多口人,不到十年时间,就病死了五六十人,其中十分之七的人是患伤寒这种流行病死的。那时候所说的伤寒 病,包括霍乱、肺炎、痢疾、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当时,大多数医生对这种流行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人们成千上万地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 >    张仲景为了解救人们的疾苦,他下决心要找出一套治疗伤寒病的办法来。他总结自己给人治病的经验,对伤寒病的各种症状都做了详细记录,还细心地询问病人伤 寒病发病的原因和服药以后的各种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仲景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关于伤寒的诊断、治疗、用药的方法。他认为伤寒病从初起到病危,有一个 逐渐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病人,应当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的病人需要让他出汗,有的病人则不能出汗;有的病人应当让他下泻,有的病人则绝对 不能下泻;有的病人可以用针灸,有的病人则千万灸不得。> >   张仲景说:“如果不应当发汗的病人服了发汗药,那就会使病人的津液枯竭,断送 性命;应该发汗的病人不让他服药把汗发出来,那就会使病人的毛孔闭塞,窒闷而死。不应当泻下的病人服了泻下药,会使病人开肠洞泄不止而死;应当泻下的病人 不服泻下药,就会使病入腹胀烦乱,浮肿而死。不当灸的病人一灸,就会使病人火邪入腹,加重其烦恼而死;当灸的病人不灸,会使病人经脉阻塞,无法消散而 死。”总之,给人治病必须弄清楚病人起病的原因,病症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曾经服过什么药,只有把这种种情况全都了解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    为了要弄清楚病人的全部情况,张仲景反对当时医生治病时墨守成规而又十分草率的做法。他说:“人命关天,治病救人必须谨慎。”张仲景给人看病,很好地运 用了早在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望是观察病人的气色,闻是细心听病人说话和呼吸的声音,同时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和饮食大小便等 情况,切是由轻到重地按病人两手的脉搏。张仲景认为只有很好地运用四诊法,并且把通过四诊得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的结论,从而才能制订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开出对症下药的方剂。> >   张仲景通过长期的行医生涯,仔细研究,已经能够根据四诊法分辨病人的症 状是阴症,还是阳症;病在浅表,还是已经深入脏腑;是虚症,还是实症;是寒症,还是热症。这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被称为中医诊断学的八纲。四诊八纲辩 证施治的理论原则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张仲景对这个理论原则的奠定,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   除了伤寒病以外,张仲景对其他疑难杂病也 下了很大功夫去探求治疗方法。杂病的范围很广泛,大致上以内科病为主,也包括妇科、儿科和外科等疾病。张仲景治病不一定都给病人用内服药,也经常采用针 灸、温熨、药摩、浸足、吹耳、喷鼻等等治疗方法。他认为对于一些疾病来说,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也许会比内服药更好。> >   张仲景主张有病要及时治疗,无病要及早预防。他说,预防疾病的方法是饮食有节,劳逸适当。能做到这两条,基本上就能保持身体健康,远离疾病了。> >    张仲景一边行医一边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记录下许多有效的方剂。他撰著了一部《伤寒杂病论》把医治伤寒病的方法告诉大家。后来,的名医王叔和,在仔 细钻研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后,把这部重要的医书分开改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论》专门分析伤寒病的病理,提出治疗方法,附有 治疗的药方。《金匮要略》则是治疗各种杂病的药方汇集,这两部医书都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张仲景以他自己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何任人物简介

·何任何任,中医教育家和临床家。长期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临床长于内科、妇科病的治疗。喜用“金匮方”,对湿温急证以及胃脘痛、崩漏等疑难杂病疗效显著。对《金匮要略》的研究,颇见功力,著

汉朝历史 梁冀弄权,得以君临天下

  权力的尊严是不容侵犯的,在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时代更是如此。皇帝作为家族利益的总代表,必然要拥有绝对的权力,但外戚却利用年幼的皇帝还无能力执掌大权,而弄权于天下,使年幼的皇帝形同虚设。>>  《伤寒论

历史人物 王叔和简介 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生平

  (201—280年),名熙,汉族,西晋高平(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之际的著名家、医书编纂家。在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生于达官贵族家庭,宗族中数

历史经验 太宗登基和“金匮之盟”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认为光义乃合法继位,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但后来有人对“金匮之盟”一事提出质疑,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扑朔迷离。“金匮之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传说

历史人物 赵普和赵光义在金匮之盟中充当什么角色

“金匮之盟”原来是一场骗局,不过是赵普和赵光义的一场交易,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金匮之盟”已经被各种历史素材广为记载,但是令人可疑的是,这份杜太后的临终密诏在太祖赵匡胤

历史人物 赵普和赵光义在金匮之盟中充当什么角色

“金匮之盟”原来是一场骗局,不过是赵普和赵光义的一场交易,下面全榜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金匮之盟”已经被各种历史素材广为记载,但是令人可疑的是,这份杜太后的临终密诏在太祖赵匡

历史人物 清朝伤寒学家柯韵伯简介,《伤寒论注》作者柯韵伯医术如何

个人贡献对明清时期伤寒学派各家,他既不同意维护旧论者的“不敢增减一字,移换一节”,也反对方有执、喻嘉言等人的“错简”和“三纲鼎立”之说。他不重视对张仲景原论编次的考证,但求体现《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神

“金匮遗诏”真伪扑朔迷离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直至今世,怀疑和相信两派学人争论不休,尚无定论。北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可谓众人皆知,诸如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等,而他的突然死去以及皇位传弟

伤寒学派有着怎样的医学价值

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把古代理论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内容明确系统,理法方药完备,确立了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王叔和整理编辑《伤寒论》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

历史人物 汉朝人物甄丰简介

汉代人物中文名:甄丰国籍:中国民族:汉性别:男甄丰人物材料甄丰本为大司空,资历职位不亚于王舜、刘歆,就连甄寻也被封为茂德侯,官居侍中,兼京兆大尹。到王莽分封元勋,遵照金匮符命,只封甄丰为更始将军,与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