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是谁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
Posted 董仲舒
篇首语:与其降低你的开支,不如去尝试增加你的收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是谁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是谁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
烦请告知是何人向西汉武帝刘彻提出"罢黜百家"这项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西汉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的重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否存在?西汉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真伪,南京市委党校哲学部教授孙景坛提出异议。
他在一篇论文中,一扫陈言,大胆指出:汉武帝从未采纳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更未真的有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际行动,说汉武帝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完全错误的,是一个学术谎言。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赞同和反对之声一直不断。武帝时的思想转型是“绌抑黄老,崇尚儒学”,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孙教授:《史记》是这时期历史的铁证,《孝武本纪》虽残缺,但《儒林列传》完整,思想史的大事件、董仲舒传等都在《儒林列传》中,这是唯一可靠的原始史料。
《儒林列传》中没有任何关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字,只是说,西汉文、景至武帝六年,思想上是“黄老之治”,六年五月“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这一事件应概括为“绌抑黄老,崇尚儒学” ,无法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论。因为这里不仅没有董仲舒的对策,“绌”在字面上也不是“罢黜”,而是“贬退”的意思。
孙教授说,假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果真存在,那毫无疑问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专制,第一次是秦代的“焚书坑儒”,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料依据有误。孙教授: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观点的出现大约在班固,成型则在宋代司马光,班固在东汉,司马光在北宋,前者与汉武帝时相差为100多年,是两个时代;后者在时间上则相差更远。西汉是有信史的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对此未置一词,整个西汉文史界也都不知道这回事。班固、尤其是司马光怎么会清楚?孙教授说,中国史学界有两大弊端:一是越原始的史料越没人信。现在许多人研究汉 初不信司马迁,信班固;研究上古不信金文,信《史记》。二是越是正史越没人信。研究历史不信正史,信史论,用《资治通鉴》取代史学,《通鉴》是史论,不是史。史学界连史论和史都搞不清,是悲剧。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原始史料支援。支援此说最主要的根据是董仲舒的五经对策,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为班固的伪作。现在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者,他们最主要的根据是董仲舒的五经对策。孙教授说,对于五经对策,他的看法如下:首先,董仲舒是汉景帝时的《公羊》博士,不会再参加武帝时的五经(包括《公羊》)博士考试。其次,《天人三策》从考题到答卷,问题大都不能自圆其说。再则,班固用“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做对策结局,不符合五经博士对策的规则。五经博士对策后,第一名要先授博士。班固略去董仲舒授博士问题,是怕露了同一学科、同一个人授了“双博士”的马脚!《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无法成立。汉武帝时的“绌抑黄老,崇尚儒学”,与董仲舒没有牵涉。《史记》记载:西汉呼吁儒治,早在建汉之初,陆贾就曾提出过,被刘邦骂了;后来刘邦同意了儒者叔孙通的“起朝仪”。文、景时,虽主要以“黄老”治国,但仍置了《孝经》、《孟子》、《诗》、《公羊》、法等博士,做治国的辅助思想。“黄老之治”出现危机,儒、法双方都蠢蠢欲动,都想取而代之,结果都遭到黄老派的打击:文帝时,儒者贾谊被贬;景帝时,法者晁错被诛,儒者辕固生险遭不测;武帝初,罢法博士,儒者赵绾和王臧被逼死、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被免官。武帝五年,田蚡暗中策动了“置《五经》博士”,但不敢举行考试。直到武帝六年,坚持黄老的实权人物窦太皇太后崩,田蚡复出任相,才正式绌黄老、崇儒学。所以,真正实现武帝时期思想转型的是田蚡,不是董仲舒。把董仲舒扯进来,是《汉书》,班固在《汉书》中不仅伪造了《天人三策》;还将《史记》的“绌黄老”改成了“黜黄老”,一字之差,意思全变了。特别在董传中,他又凭空加了“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皆自仲舒发之。”但是,作为史学家,司马迁远比班固伟大,史德也高尚;班固缺少史德,尽人皆知,他还擅改严助的奏章。在这个问题上,《汉书》不可信。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后来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不符。孙教授说,首先,“罢
相关参考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
西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有哪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汉武帝颁布推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是
西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有哪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汉武帝颁布推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是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董仲舒提出来的。董仲舒向汉武帝提的建议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所以董仲舒自己没说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刘彻是谁的儿子,他和刘启有什么不同之处? 历史上,他不用虎符能让卫青调动军队,他革故鼎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便是汉武帝刘彻,无论是文功还是武治都有所建树,尊儒,用酷吏,用儒家这件羊皮的外衣,披在法
汉武帝就位后,汉朝由于长期休养生息,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富庶,府库充裕,又中央集权已完成;加上他的才智雄心,对内改定制度,对外大拓国家疆土,开创西汉空前盛世。汉武帝重要措施,列举重要者几点:一、建年号,
汉武帝就位后,汉朝由于长期休养生息,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富庶,府库充裕,又中央集权已完成;加上他的才智雄心,对内改定制度,对外大拓国家疆土,开创西汉空前盛世。汉武帝重要措施,列举重要者几点:一、建年号,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汉文化空前繁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启用法家的思想治国,至于秦始皇为何人用法家的思想?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秦朝还只是秦国,当时的秦国人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汉文化空前繁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启用法家的思想治国,至于秦始皇为何人用法家的思想?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秦朝还只是秦国,当时的秦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