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故事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旋转木马是这世上最残酷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永远隔着可悲的距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故事
汉武帝就位后,汉朝由于长期休养生息,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富庶,府库充裕,又中央集权已完成;加上他的才智雄心,对内改定制度,对外大拓国家疆土,开创西汉空前盛世。汉武帝重要措施,列举重要者几点: 一、建年号,改正朔:
汉武帝之前帝王都没年号,汉武帝首先建年号为建元,这是我国年号开始。汉初以来都沿用秦历,以十月为一年之首。汉武帝造「太初历」,以太初元年,改以正月为一年之首,即现在的阴历。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唯独尊崇儒术。又设立太学。儒学经汉武帝的提倡以后便成为中国学术的正统。
三、财政的变革:
1.统一货币:汉武帝铸「五铢钱」,严禁人民私自铸造,统一为国家铸造发行。
2.国营公卖:汉武帝将盐、铁、酒收归政府公卖。
3.国营贸易:就是「均输」「水准」。「均输」就是各地设均输官,将各郡国贡献京师的货物,运到价格较高的地方出售,钱归公家;又在京师设立平准官,负责收购地方货物,便自买进昂贵的卖出,来平衡物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秦汉之际,遭秦始王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儒生参加了反秦斗争,如孔子后裔孔甲一度为陈胜的博士。西汉初年,著名儒生叔孙通被任为太常,协助汉高帝制订礼仪。惠帝四年(前191年)废除《挟书律》,进一步促使诸子学说复苏,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比较活跃,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当时,五经博士仅为具官待问,在政治上并未得到重用。然而儒、道两家在政治、思想上的斗争相当激烈。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
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牴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
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
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绾,太尉、丞相也因此被免职。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地。」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与此同时,元朔五年(前124年),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同年,武帝又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员50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一艺者则选拔担任重要职务。此后,公卿、大夫、士吏都为文学之士,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
治狱官吏张汤、杜周,迎合汉武帝的需要,也主张以《春秋》决狱,用儒术附会粉饰法律。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相关参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以估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 秦汉之际,遭秦始王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汉文化空前繁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启用法家的思想治国,至于秦始皇为何人用法家的思想?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秦朝还只是秦国,当时的秦国人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汉文化空前繁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启用法家的思想治国,至于秦始皇为何人用法家的思想?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秦朝还只是秦国,当时的秦国人
刘彻(前156年-前87年)的父亲是汉景帝,母亲是王娡,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于公元前140年创建了年号,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前140年—前104年),后来四年一个年号(前1
大家都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朝的事,但在这之后,「儒学」和「道教」却还互为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生命共同体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得从独尊儒术开始说起了~~当时的「儒学」,其实已经不是最原本的儒学,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相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我们初中历史中就耳熟能详的内容了,此后的我们在解释历朝历代的兴亡更迭时,都会加上一个衡量标准,那就
烦请告知是何人向西汉武帝刘彻提出"罢黜百家"这项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西汉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的重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否存在?西汉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
>董仲舒> 名人语录>> 君臣、父子、夫妇她经常被召入皇宫之义,皆取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春秋繁露·基义》>>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哲学家、今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