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曲艺形式“铁尔麦”有着怎样的含义
Posted 哈萨克族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哈萨克族曲艺形式“铁尔麦”有着怎样的含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哈萨克族曲艺形式“铁尔麦”有着怎样的含义
新疆哈萨克族铁尔麦艺术是哈萨克族曲艺形式的一种,“铁尔麦”意为“撷取精华”、“集粹”,是哈萨克族谚语、格言、诗歌或其它文艺作品中撷取精华,配以曲调演唱的一种“劝喻歌”。铁尔麦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生动通俗的大众化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和内涵,具有深刻教育意义。通过对哈萨克族“铁尔麦”艺术进行保护和研粳是对哈萨克族民俗学、曲艺、器乐、文学等人文学科有着重大的意义。
铁尔麦由单人演唱,可自弹自唱(从前多用库布孜、冬布拉伴奏,现在普遍用冬布拉伴奏),也可由乐队伴奏,男女老少均可演唱,第二届铁尔麦大赛活动中可以看出民间传承艺人的表演不仅保持了哈萨克民歌原有的质朴、热情、奔放的牧歌特色,而且在演唱上更加细腻,艺术上更加完美。艺人们主要用精练、通俗优美的诗歌语言总结和抒发自己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对知识、科学的追求以及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启发教育广大民众。
铁尔麦具有深刻内涵,不仅是哈萨克族智慧的结晶,并且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铁尔麦艺人在民间搜集、挖掘、整理大量雄辩智慧的谚语、格言警句和哲理,其中饱含人生观、子女教育观、道德规范、理想追求,极易引发听众的共鸣,铁尔麦使听众浮想联篇,陷入深思。
“无知的坏孩子让人心烦。要关心每一个有为青年,老人的肺腑之言要记周全。愚蠢人把良言当成苦药,这良言对于你比蜜甘甜。”这是铁尔麦代表作《送给后辈》中的歌词。伊犁州文化艺术研究所工作人员娜孜亚告诉记者,“铁尔麦”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生动通俗的大众化的语言,运用了对比、比喻的表现手法揭示深刻的道理。寓意大致是劝勉年轻一代明辨是非黑白,吸取前人的教训,从而引导人们崇尚道德,激发大众积极向上,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铁尔麦”。
按照哈萨克族的习惯,在祝贺新生婴儿诞生时要唱“祝诞生歌”;婚礼中要唱一整套的“劝嫁歌”、“揭面纱”等饶有风趣的“婚礼歌”;亲友离别时要唱“别离歌”;节假日亲朋相聚要相互对唱;亲人去世要唱“送葬歌”。从这个意义上说哈萨克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歌声度过的。
相关参考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曲艺音乐中的典型代表。对唱双方以歌的方式斗智、斗勇、斗才,即兴编词、填词,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艺术形式。内容主要表现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爱情,是全面反映哈萨克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曲艺音乐中的典型代表。对唱双方以歌的方式斗智、斗勇、斗才,即兴编词、填词,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艺术形式。内容主要表现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爱情,是全面反映哈萨克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
鹰猎,又称雕猎,是新疆少数民族一种独特的狩猎式。许多到过新疆的清代文人都在自己的著作里对鹰猎作了记载。如椿园在《西域闻见录》中写道:“回民喜食畜雕,少饶裕皆有雕,少者一、二架,多者二、三十架不等。”雕
和各兄弟民族一样,白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各种民间表演艺术,不但有着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形式多样,门类齐全。诗歌、音乐、舞蹈、曲艺、戏剧等各艺术门类都有着丰富的艺术积累,在世世代代白族人民中
哈萨克族的家庭为严格的父系家长制。丈夫在家庭中享有较高权力,但家内事务一般是尊重妇女意见。哈萨克族婚姻是终身的,婚约一经缔结,不许随便解除。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夫妻离异子女全部归于男方。若是丈夫主动提出
模拟生产劳动,反应民族生活风貌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劳动和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都能在哈萨克族舞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许多舞蹈中的精彩动作都是由模拟群众生产劳动中的某一情节而来。例如,《擀毡舞》就是把哈萨克民
哈萨克族长期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很早就发明创造了适合游牧生活便于搬迁近似于蒙古包式的流动房屋——毡房。哈萨克的民居很有特点。在人们的印象中,哈萨克的毡房与蒙古包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它们的区别还
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把从亚洲到欧洲凡是蒙古人马蹄所到
18世纪中叶,沙俄入侵哈萨克草原和原属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清同治三年至光绪九年(1864-1883年),沙俄迫使清廷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原属中国
18世纪中叶,沙俄入侵哈萨克草原和原属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清同治三年至光绪九年(1864-1883年),沙俄迫使清廷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原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