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历史与沙俄历史有着怎样的联系
Posted 哈萨克族
篇首语: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哈萨克族历史与沙俄历史有着怎样的联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哈萨克族历史与沙俄历史有着怎样的联系
18世纪中叶,沙俄入侵哈萨克草原和原属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清同治三年至光绪九年(1864-1883年),沙俄迫使清廷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原属中国的哈萨克族及其居地绝大部分划归俄属。
光绪八年(1882年)六月,哈萨克乃曼部落黑宰氏族头人因不满沙俄的残暴统治,率众3000余户归附清廷。黑宰氏族原属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参赞大臣管辖,游牧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方。此次归来,因塔尔巴哈台无地安置,便安置在今博尔塔拉境内的阿拉套山一带游牧,由察哈尔营领队大臣就近管束。
光绪九年(1883)九月,中俄双方在安设塔城至博乐以北边界界碑时,沙俄代表节外生枝,胡说中国所属巴尔鲁克山的哈萨克牧民已加入俄籍,只有“将此山借让给我(国)”才能“中外两益”(光绪朝《清季外交史料》,卷三六),闭口不提“人随地归”之事。
在沙俄的无理逼迫下,清官员同意将巴尔鲁克山租借10年,期间驻牧巴尔鲁克山一带的哈萨克乃曼部落的卡拉克烈依氏族,不堪沙俄殖民者的统治。
由巴尔鲁克山迁入博尔塔拉,而原游牧于阿拉套山的黑宰氏族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迁往伊犁河流域,交由厄鲁特领队大臣管理。随后,又有卡拉克烈依氏族的霍加胡力部落、托克马克部落,分别从裕民和托里县的马依力、乌苏县的波尔克等地迁往博尔塔拉。
20世纪初,仍不断有俄属哈萨克人迁入新疆。据统计,此间仅迁入伊犁地区的大约有6000人左右。民国三年(1914年),中俄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在民国元年(1912年)7月20日之前迁入中国而未返回的哈萨克人,一律取消俄国国籍,加入中国中籍。
相关参考
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把从亚洲到欧洲凡是蒙古人马蹄所到
哈萨克族长期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很早就发明创造了适合游牧生活便于搬迁近似于蒙古包式的流动房屋——毡房。哈萨克的民居很有特点。在人们的印象中,哈萨克的毡房与蒙古包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它们的区别还
新疆的哈萨克人自古以来就有传递信息的习俗。哈萨克族人相互见面除了一连串的问候之外,还要相互传递所见所闻的信息,或是委托传递消息。这种传统的习俗,使牧区居民之间保持信息畅通,便于相互联系和沟通。如今,爱
模拟生产劳动,反应民族生活风貌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劳动和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都能在哈萨克族舞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许多舞蹈中的精彩动作都是由模拟群众生产劳动中的某一情节而来。例如,《擀毡舞》就是把哈萨克民
公元581年,北周大司空杨忠之子、掌握北周实权的杨坚废周代立,建立了隋朝,是为隋文帝。而此时北方的匈奴、鲜卑、柔然等游牧民族,相继向隋朝纳贡称臣。史上的隋朝与鄂尔多斯有何关联?记者采访我区著名文化学者
哈萨克族的家庭为严格的父系家长制。丈夫在家庭中享有较高权力,但家内事务一般是尊重妇女意见。哈萨克族婚姻是终身的,婚约一经缔结,不许随便解除。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夫妻离异子女全部归于男方。若是丈夫主动提出
新疆哈萨克族铁尔麦艺术是哈萨克族曲艺形式的一种,“铁尔麦”意为“撷取精华”、“集粹”,是哈萨克族谚语、格言、诗歌或其它文艺作品中撷取精华,配以曲调演唱的一种“劝喻歌”。铁尔麦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生动通俗的
(一)族称“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塔吉克”这一名称的意义,史无明文。据民间传说,其意是“王冠”。如果它是由一个原始部落名称演变而来,很可能是一个图腾名称。世界上许多古代部落都是以本部落所崇拜的图腾
(一)族称“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塔吉克”这一名称的意义,史无明文。据民间传说,其意是“王冠”。如果它是由一个原始部落名称演变而来,很可能是一个图腾名称。世界上许多古代部落都是以本部落所崇拜的图腾
哈萨克族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哈萨克族称为“托依”。主要有说亲、订婚、吉尔提斯礼、送彩礼、出嫁、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主要根据双方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