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因更夫最后失败! 历史上有三次叛军暴动

Posted

篇首语: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都因更夫最后失败! 历史上有三次叛军暴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都因更夫最后失败! 历史上有三次叛军暴动

大历三年(768年)十二月,驻守在邠宁的军队由于近年来的频繁调动十分劳苦,却又接到了最新的调令,恰逢主将不在军中,由都虞候段秀实暂领指挥权,刀斧兵马使便利用这个机会煽动了一些官兵,图谋作乱。这些作乱者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分队,所以为了统一行动,他们便约定在五更时分起事,以五更的打更声为信号。

这一夜,分散于各营的叛党都在黑暗中焦急地等待着五更的击柝声。然而当他们听到打四更的声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天竟然已经亮了!叛党们大惊失色,光天化日之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作乱的良机就这样失去了。

原来,前晚已经有人向段秀实举报了刀斧兵马使的阴谋。当时天已入夜,段秀实如果调动部队去擒拿,可能会惊动叛党,刺激他们提前动手。黑夜之中不辨敌我,整个军营可能陷入大乱,局面将不可收拾。

有鉴于此,段秀实不调兵,不遣将,只将负责打更报时的更夫叫来,故意问:“你最近报时老是不准,怎么回事啊?从此刻起,每次打更报时之前,你都要先来我这里报告。”

而这位更夫每次前来报告,段秀实总是嫌他的时间太快,要求他延后几刻。这样一来,军中的打更声就远远迟于实际的时间,使叛军白白错过了造反的良机。其后,段秀实兵不血刃地逮捕、处决了刀斧兵马使等八个谋乱首脑,将一场祸乱消弭于无形之中。

无独有偶,北宋时蜀地发生叛乱,朝廷大将曹翰攻占了叛军的嘉州城。一天,侦察兵来报告,叛军约定在当夜三更前来夺城。于是曹翰密令更夫推迟打更。这天夜里,叛军在黑暗中陆续聚在城池周边,侧耳听着城中的更鼓声,只待三更鼓声一响,就趁着月黑风高一起攻城。

岂料,当城中传来二更的鼓声时,天边居然已现曙光。叛军夜袭的计划陡然落空,事先又没有准备其他计划,顿时惊慌失措,被曹翰轻松击破。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叛军为什么会被更鼓声所骗呢?他们自己不会看时间吗?

这就是叛军的难处。在古代,人们怎么看时间呢?

一是看星星、月亮。偷袭一般选在月黑风高之夜,所以没法看星星、月亮。

二是看计时器。而当时常用的计时器基本就是日晷、漏壶、香这几种。在夜里,测日影的日晷肯定不能用了;漏壶也用不上,因为漏壶行制复杂,只能放在固定的居所里,所以行军没法带;香也只能在室内用,在野外被风一吹,时间就溜得很快,准确度十分堪忧。所以外出偷袭的叛军只能依靠嘉州城的鼓声来确定时间。谁能想到嘉州人这么坑爹呢?

当然,延迟报时这种手段只能用来对付准备动手的乱党;如果他们已经动手,那就得用相反手段了。北宋蜀地叛乱时,3000个亡命之徒夜攻梓州城。知州冯瓒密令更夫加快报时,还没到半夜,已经敲了五鼓。正在攻城的乱党听到鼓声,以为天就要亮了,吓得赶紧逃走。冯瓒趁机出击,擒斩了贼首,平定了全郡。

金国时期,博州监狱发生暴乱。囚犯杀出各自的牢房,一起冲击监牢的大门,想趁夜越狱。这时,防御使仆散忠义密令官吏吹响报晓的号角,囚犯们一听号角,以为白天已至,心想就算跑出去,也很容易被认出、抓住,于是乖乖地回到牢房,重新戴上枷锁,瞬间从暴乱者变成模范犯人,以便争取宽大处理,殊不知被耍惨了。

等钟表传入中国后,某些心怀叵测的人终于可以说一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骗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历史上希特勒曾三次调停中日战争最后为何失败

  导读:根据德国外交部档案,1937年10月下旬,密令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向日本外相广田探询日本所希望的中日和平条件。当时上海尚未全部陷落,日军在上海作战伤亡重大,广田提出了四个条件:(1)中国承认「

希特勒曾三次调停中日战争最后为何都失败

根据德国外交部档案,1937年10月下旬,希特勒密令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向日本外相广田探询日本所希望的中日和平条件。当时上海尚未全部陷落,日军在上海作战伤亡重大,广田提出了四个条件:(1)中国承认“满洲

历史军事 蒙古曾有三次西征 这西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

蒙古继承了游牧民族的特征,英勇善战,不畏艰辛。再加之首领杰出的领导,很快就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在蒙古历史中,曾经有三次西征。这西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蒙古的西征,带给西亚和

“更夫”的职业是什么开始有的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更夫的介绍,欢迎关注哦。在电视、电影上我们经常看到更夫,在夜里拿着铜锣或者梆子,一边走,一边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烛火”,或者“小心盗贼”等话。古代确实有打更这个行业,

历史军事 唐寓之暴动发生背景简介,唐寓之暴动最后结局如何

南齐时庶族地主企图挤入士族行列,享受封建特权而发动的暴乱。南朝庶族地主为了免除所承担的赋役,往往向官吏行贿,在政府的黄籍上注入伪造的父祖爵位,改成百役不及的士族。刘宋以来,这种改注籍状,诈入仕流的庶族

历史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为何有三次自杀

曾国藩是清朝的明臣,在旁人眼中曾国藩是个近乎完美的人。被慈禧太后称为“天下第一正人”,而且曾国藩的家训严格,对于自己的弟弟一样的用心良苦。可实际上表面看似风光的曾国藩一生战战兢兢,更令人意外的是曾国藩...

历史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为何有三次自杀

曾国藩是清朝的明臣,在旁人眼中曾国藩是个近乎完美的人。被慈禧太后称为“天下第一正人”,而且曾国藩的家训严格,对于自己的弟弟一样的用心良苦。可实际上表面看似风光的曾国藩一生战战兢兢,更令人意外的是曾国藩...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发生三次社会大变革,最后一次发生在唐宋之际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1910年发表的《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提出了「”唐宋变革论”。他认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含了唐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该观点

都是失败者,叛军杀了隋炀帝为何没杀萧皇后

据《隋书·炀帝本纪》记载:「”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武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监门直阁裴虔通,将作少监宇文智及,武勇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景,内史舍人元敏,符玺郎李覆、牛方裕,千牛左右李孝本、弟孝质,直长

历史人物 白起、韩信、岳飞三大名将被冤死,都因没读懂范蠡这句千古名言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这样三位盖世名将,无论从个人谋略,还是从个人勇武,抑或从统军善战,他们都是军事史上当之无愧的翘楚俊杰。但是这三人都为当时之朝立下不世之功,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三个人,当时之朝很有可能是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