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唐寓之暴动发生背景简介,唐寓之暴动最后结局如何
Posted 户籍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唐寓之暴动发生背景简介,唐寓之暴动最后结局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唐寓之暴动发生背景简介,唐寓之暴动最后结局如何
南齐时庶族地主企图挤入士族行列,享受封建特权而发动的暴乱。南朝庶族地主为了免除所承担的赋役,往往向官吏行贿,在政府的黄籍上注入伪造的父祖爵位,改成百役不及的士族。刘宋以来,这种改注籍状,诈入仕流的庶族地主很多,自宋明帝泰始三年(467)至宋后废帝元徽四年(476), 扬州九郡的黄籍上,被检查出诈注户籍 的就有七万一千余户。萧齐政府为了增加直接控制的户口,提高赋税收入,扩大徭役的负担面。齐高帝萧道成即位的第二年(建元二年,480),专门设立校籍官,置令史,指派虞玩之主持黄籍的清查。齐武帝萧颐即位后,继续清查,鉴定士族的真伪。那些被认为有“巧伪”的户籍,都须退还本地,名为“却籍”;核查出本应服役纳赋而户籍上造假的,便恢复原来的户籍,继续承担赋役,称为“正”籍 。后来甚至要把被却籍者罚充远戍,这种做法危及曾在户籍上弄虚作假的庶族地主的切身利益,于是爆发了唐寓之事件。
简介
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冬,他在新城(今浙江新登东)一带结党四百余人。次年正月,利用会稽太守王敬则去京城建康“朝正”(正月朝拜皇帝)的机会,举兵暴动,首先攻下富阳。三吴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浙江东部)的被却籍者纷纷参加,众至三万。却籍的民户,大都是北来侨民,他们的户籍本为白籍,因此暴乱者被称为“白贼”。唐寓之又攻下桐庐,进占钱唐(今浙江杭州西南)、盐官(今浙江海宁南)、诸暨、余杭等县,并在钱唐称帝,置太子,改国号为吴,建元兴平。以钱唐新城为皇宫,县廨为太子宫,设置百官,以寒门出身的钱唐富人柯隆为尚书仆射、中书舍人,兼领太官令、尚方令。唐寓之还派其将领高道度等进攻东阳郡(今浙江金华),杀东阳太守萧崇之和长山令刘国重并遣将孙泓进攻山阴。
结果
齐武帝急派禁兵数千,战马数百讨伐。唐寓之临时组合的军队,一战即溃,寓之被杀,各郡县相继被平定。事后,参与暴乱的不少民丁,被罚修白下城(时为南琅邪郡治所,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门外),或发配到淮河一带作戍卒十年。
此暴乱虽很快平定,庶族地主反检籍的斗争并没有停止。永明八年,萧齐政权被迫停止检籍,并宣布“却籍”无效,对“却籍”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宋末升明(477~479)以前户籍所注的原状。许多庶族地主和商人因而取得士族所具免赋役的特权。
相关参考
唐寓之(?-486)南朝齐人民起义领袖。南朝齐富春人,迁居桐庐。祖孙三代皆以看风水、择墓地为业。自幼习武,及长乐于济贫救困,为乡里所爱戴。齐武帝萧赜横征暴敛,徭役苛繁,对逃避赋役的人,称为“却籍户”,
(?-486)南朝齐人民领袖。南朝齐富春人,迁居桐庐。祖孙三代皆以看风水、择为业。自幼习武,及长乐于济贫救困,为乡里所爱戴。齐武帝萧赜横征暴敛,徭役苛繁,对逃避赋役的人,称为「却籍户」,一经查获,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唐寓之国籍:南朝齐民族:汉(历史lishixinzhi.com)主要成就:人民起义领袖唐寓之人物生平唐寓之(?-486年)南朝齐人民起义领袖。南朝齐富春人,迁居桐庐。祖孙三代皆以看风
1.陕西兴平的历史由来兴平(194年-195年)(汉献帝),东汉汉献帝刘协的一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2年。兴平(唐寓之),兴平(唐寓之),南北朝时期吴政权的君主唐寓之的一个年号。兴平(486
1.陕西兴平的历史由来兴平(194年-195年)(汉献帝),东汉汉献帝刘协的一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2年。兴平(唐寓之),兴平(唐寓之),南北朝时期吴政权的君主唐寓之的一个年号。兴平(486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南北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南朝齐武帝萧赜统治时期,三万多名大地主及乡绅富豪在风水先生唐寓之的领导下,于钱塘江上游富春江举起棍棒大刀,一路吼一路杀,气势汹汹地冲进了市政府办
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国人”指的是居住在都城内的人,还有一个相对于“国人”的“野人”,也就是居住于城外的农民。那么,国人为什么要暴动呢?国人暴动发生与什么时期?揭国人暴动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国人
大历三年(768年)十二月,驻守在邠宁的军队由于近年来的频繁调动十分劳苦,却又接到了最新的调令,恰逢主将不在军中,由都虞候段秀实暂领指挥权,刀斧兵马使便利用这个机会煽动了一些官兵,图谋作乱。这些作乱者
嘉庆十七年(1812年)八月,林清、李文成、冯克善、徐安国等人在河南道口召开会议。会上确定:(1)在反清的旗帜下,将京畿及直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的坎卦教、震卦教和离卦教三大股势力联合起来,组成天理教。(2
丁振军,原名丁凯,1913年生于河北省滦县西沱头。幼时上学,读至初中二年级辍学务农,曾任代课老师。1934年春,丁振军怀着一腔热血和远大志向,考入滦县高中速成学校。不过,进校后他才渐渐知道这所学校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