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人平常是怎么养生的 瑶族的养生文化
Posted 瑶族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瑶族人平常是怎么养生的 瑶族的养生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瑶族人平常是怎么养生的 瑶族的养生文化
在历史上,瑶族人民在预防医学方面也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如瑶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某些疾病是可以互相传染的,当隔离了病人或焚烧其尸或迁徙其居,就能预防某种疾病的传播。《开建县志》:瑶族“惧患痘,有出而染者,不得复入”。在《阮通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有病殁,则并焚其尸徙居焉”。瑶族对天花等烈性传染病,“采取严禁天花患者回归原来材寨居住的方法,将病人与居民隔离开,以减少这种疾病的流行”。
瑶族的村规民约,也反映了瑶族预防医学历史的又一个侧面。如《瑶家河规》中规定:“不能乱倒杂物污染河水”。瑶族的“石牌”中也有关于不得乱放药毒鱼的规定。这都说明了瑶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很早就认识到疾病可以传染,用隔离或消灭传染源的方法可以制止传染病的流行,用预防的方法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并采取了简单易行而有效的隔离方法及地方法规性的环境保护措施。瑶族人民就是将防与治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本民族的健康、繁衍,也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贡献。
瑶医用的植物药,常与动物的肉、骨头或内脏配伍。究其原因是:植物药大多是用新鲜的原生药,未经过特殊的加工炮制,一般水煎服或外洗,这样药力一般较猛,易过量而产生毒副作用,特别是打类药,与动物性药物配伍后,药力就和缓些。再则配入骨头等共炖,煎煮的时间较长,一些毒性植物药,久煎后毒性可降低。
同时,由于瑶族历来生活条件艰苦,生活水准较低,动物蛋白来源少,加入动物的骨、肉、内脏共炖,吃肉喝汤,可以增加机体动物蛋白的摄取量,从而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有些动、植物药配用,还能起到协同、增加药效的作用。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瑶族用药以动、植药物配伍,常能收到殊效。
卫生习俗,它反映了瑶族人民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健康部分,成为瑶族医药重要内容之一。
瑶族大多高山为居,迁徙频繁,游耕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深山老林,药物资源却十分丰富。勇敢勤劳的瑶族人民,利用本地的药物资源防病治病、保护健康、繁衍后代的经验是很丰富的。
相关参考
贵州从江县翠里乡高华村瑶族村寨世代相传一种独特的洗浴方式--瑶族药浴,药浴是瑶族群众长期在高山深林生活中用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的古老良方,由瑶族祖先独创,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
“瑶族药浴”通过全身泡浴,使有独特营养、保健及杀菌功能的中药植物渗透进人体,以彻底改善微循环,增强营养物质的供给,加快代谢产物及毒素的排出,促进全身组织的新陈代谢,清除体内“垃圾”,从而达到保健、养生
在民族医学的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医学文化,其中瑶族人民就是民族医学文化中的佼佼者。瑶族人民在预防医学方面也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如瑶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某些疾病是可以互相传染的,当隔离了病人
瑶麓死了人,丧家要举行“砍牛”祭祀活动。这是堪与西班牙斗牛相媲美的壮举。丧家的女婿在围观众人的呐喊喝彩声中与牛搏斗,当众杀死牺牲品。这是十分热闹而壮观的场面。瑶族人认为,老人死后丧葬场面越热闹越好,这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跨境民族。据越南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该国瑶族人口为62万余人,到2008年发展为80万人,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瑶族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瑶族从中国迁徙到越南时也把过山榜、
广西瑶族瑶浴:金秀大瑶山瑶族药浴(俗称“庞桶药浴”)是金秀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秘不外传的一种淋浴习俗和保健方式,也是瑶族人民接待嘉宾的最高礼仪之一。瑶族药浴根据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引起的不同症状
基本简介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瑶语是指华南瑶族使用的语言的合称,又作勉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语族。在苗瑶语族中,瑶语支的几种语言,通称勉语,另外瑶族所用的语言亦包括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语和巴
瑶族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瑶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治疗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又神奇的瑶医瑶药成了我国民族
瑶族刺绣主要流传于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必背、游溪、东坪镇农村及乳城、桂头镇部分地区。乳源瑶族属过山瑶,该族妇女自古爱绣花,闲时针不离手,代代相延,但刺绣确切产生年代已无从考证,其历史渊源据说与瑶族先祖
瑶浴的五大特点1、绿色制品、产品原料皆纯天然野生植物,无污染,是正宗的绿色保健品。2、乐在浴中、产品借助水温通过皮肤、经络直达脏腑、筋骨,出汗排毒,活血行气,消除疲劳。药物吸收自然简洁,心理生理温馨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