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瑶族的药浴又是什么样的 瑶族药文化
Posted 瑶族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贵州瑶族的药浴又是什么样的 瑶族药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贵州瑶族的药浴又是什么样的 瑶族药文化
贵州从江县翠里乡高华村瑶族村寨世代相传一种独特的洗浴方式--瑶族药浴,药浴是瑶族群众长期在高山深林生活中用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的古老良方,由瑶族祖先独创,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瑶族祖先在迁徙的过程中,一直缺医少药,加上瑶族长年居住于云雾缭绕的高坡之上,湿度大,极易引发风湿、伤寒等疾病。据统计,药浴大致有188种药方,主治47类疾病。而日常用来洗浴的二十多种草药,有草本,也有灌木枝叶,高华村的人都能识别。贵州从江县翠里乡高华村瑶族村寨世代相传一种独特的洗浴方式——瑶族药浴
据民国《从江县志概况》记载:“板瑶好清洁,家必备一浴桶,劳作回家必药浴一次,因处深箐,又好清洁,故长寿者居多。”自古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当地瑶寨通常建在高山之上,寨子四周多为茂密的森林,常年云雾缭绕,每家每户门前屋后都栽种着竹林、茶林和各种树木,每家都用竹笕将山泉引进家中,家中都有杉树加工而成的浴桶。每当有客人进寨,乡亲都会用油茶和药浴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这是瑶族人民接待嘉宾的最高礼仪。
在瑶村家家户户,煮药洗浴已成为“约定俗成”,在高华村家家都有一口或几口煮药水的大锅,瑶族人干一天活,回到家里一定要泡大半个小时的药浴,然后,喝着用竹笕从山上接到屋里的泉水或一两碗油茶。茶天天喝,药浴也天天要洗,这种良好习惯一直延续至今,瑶族药浴贯穿着从江瑶族同胞生活的始终。
瑶族药浴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用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提神养颜的功效。对防治风湿、妇科、皮肤和伤风感冒等疾病尤为有效。不同体质特征的人要配上不同的药方,而这些配方自古只能族内自传,不为外界所知。
“黔地无闲草,处处有灵药”,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植物,成为瑶族保健养身的医药宝藏,代代相传,人人喜爱。
相关参考
瑶族药浴一般采用新鲜植物,平时备干品冬季用。药浴设固定配方,常取3~7种药草即可1、常用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湿疹、皮炎、疥疮、漆疮等浴用植物:博落回、笔筒草、千里光、银花、甜条、红花银糖菜、扛板归、
“瑶族药浴”通过全身泡浴,使有独特营养、保健及杀菌功能的中药植物渗透进人体,以彻底改善微循环,增强营养物质的供给,加快代谢产物及毒素的排出,促进全身组织的新陈代谢,清除体内“垃圾”,从而达到保健、养生
瑶浴的五大特点1、绿色制品、产品原料皆纯天然野生植物,无污染,是正宗的绿色保健品。2、乐在浴中、产品借助水温通过皮肤、经络直达脏腑、筋骨,出汗排毒,活血行气,消除疲劳。药物吸收自然简洁,心理生理温馨愉
“瑶族药浴”是贵州黔东南从江县高华村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洗浴方式,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瑶族民间用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文化知识。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独有,
广西瑶族瑶浴:金秀大瑶山瑶族药浴(俗称“庞桶药浴”)是金秀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秘不外传的一种淋浴习俗和保健方式,也是瑶族人民接待嘉宾的最高礼仪之一。瑶族药浴根据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引起的不同症状
瑶族药浴注意事项1、浸泡药浴前,中,后应适当补充水分,也可以喝淡盐水、糖水;过饥,过饱皆不宜泡浴。2、浸泡场地应注意通风良好,但不可受寒。3、起浴后皮肤表面发红,并持续30分钟至2个小时的发汗均属正常
瑶族药浴注意事项1、浸泡药浴前,中,后应适当补充水分,也可以喝淡盐水、糖水;过饥,过饱皆不宜泡浴。2、浸泡场地应注意通风良好,但不可受寒。3、起浴后皮肤表面发红,并持续30分钟至2个小时的发汗均属正常
在民族医学的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医学文化,其中瑶族人民就是民族医学文化中的佼佼者。瑶族人民在预防医学方面也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如瑶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某些疾病是可以互相传染的,当隔离了病人
瑶族有很多宗教风俗习惯。“度戒”(或称“过法”)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每个男子通常在八、九到十六、十九、二十二岁时,都要举行一次“度戒”仪式。“红头瑶”称之为“度鳃”,“篮靛瑶”称为“栽奢”,“沙瑶”称
瑶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湖南、云南等省。此外,在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也有瑶族。但是,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如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也有与中国瑶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