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董仲舒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Posted 董仲舒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董仲舒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董仲舒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由于多年的战乱,国家十分贫困,需要休养生息。出于政治的需要,当时的统治者崇拜道家的思想,主张"清静无为",目的是让老百姓都安于现状,不必有所作为。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对内要加强中央集权,对外要打击匈奴,保卫边疆,道家的那种"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的思想就不再适用了。统治阶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既要符合统一局面的要求,又要为皇权专制寻找理论根据,于是,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便应运而生。
董仲舒为适应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他的理论核心是"天人感应论"。"天"就像上帝一样,主宰万物。是"天"创造了人类,让他们组成社会,并设立了君主。君是"天"的儿子,被称为"天子",他在人间替"天"行道,赏善罚恶。这样一来,皇帝的神圣当然就是不可侵犯的。"天"还有着和人一样的思想感情,有喜怒哀乐。"天"是风调雨顺赞美皇帝的仁政爱民,用天灾和日食、月食等现象来谴责皇帝的暴政。在天人感应论的指导下,董仲舒全部学说始终贯穿着封建专制统治永世长存的观点。在封建社会中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种规范久就是董仲舒提出的。"三纲"的神圣关系和"五常"的铁的规范,曾经牢固地维持着中国封建等级社会。由于经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更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儒家学说被封建统治者抬到了至高无尚的地位。
但是,当时诸子百家的学说还很流行,仍有许多人在各诸侯国游历,提出自己的主张,为国王出谋划策,影响中央集权。因此,在"独尊儒术"的同时,还有"罢黜百家"。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关参考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
一直以来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历史学家一个难解的话题,现在很多人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了质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也成为后来人热议的话题,其实历史学家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很复杂
烦请告知是何人向西汉武帝刘彻提出"罢黜百家"这项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西汉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的重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否存在?西汉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因为多年战乱而十分贫困,于是统治者都崇拜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这样就是想让老百姓安于现状,不要急于有所作为。但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因为多年战乱而十分贫困,于是统治者都崇拜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这样就是想让老百姓安于现状,不要急于有所作为。但
人物生平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族,汉广川郡(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
>董仲舒> 名人语录>> 君臣、父子、夫妇她经常被召入皇宫之义,皆取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春秋繁露·基义》>>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哲学家、今文经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学说。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家思想,摒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从小就对《春秋》很有兴趣,汉景帝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博士。他研究学问非常专心,以至于他家的后花园很多年都没有去看过。他的日常生活和一举一动都按照礼法的要求去做,所以很多学者都把他当
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