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国力大增是因为独尊儒术禁锢了人民思想?

Posted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代国力大增是因为独尊儒术禁锢了人民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代国力大增是因为独尊儒术禁锢了人民思想?

一直以来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历史学家一个难解的话题,现在很多人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了质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也成为后来人热议的话题,其实历史学家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很复杂,其中包括来自汉武帝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当时汉代刚刚建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客观因素。

在所有构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因素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当时汉武帝已经统治了汉朝很久,在他的经营下汉朝国力强盛,并且还曾远征漠北,所以汉武帝野心膨胀起来,想通过思想专制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就有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论的提出,董仲舒是根据孔子的学说和汉代之前的一些先秦学说结合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能帮助汉武帝完成大一统大业的只有儒家,第二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就是董仲舒,董仲舒本人是一位儒学大家,汉武帝上台后,他成为汉武帝的心腹亲信,他敏锐地感觉到,汉武帝想加强大一统的趋势,并且对人民进行严密的思想控制,于是提出了要抑制其他学派的发展独尊儒术的理论,后来事实证明董仲舒这个理论非常迎合汉武帝的欢心,这也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发展这样快的原因。

其实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之前,汉代前期一直都采用的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精髓就是让民众休养生息,但是到了汉武帝上台之后,这种黄老之学已经不适合汉代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合汉武帝自己的需要,所以迫于多种形式,汉武帝必须要换掉汉代的统治思想,由此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由来。

汉武帝为何要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是中国思想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独尊儒术的含义就是贬低其他学派的学说,而把孔子学说作为显学,作为当时社会的统治思想,汉武帝为何要独尊儒术这个话题也成为后来人热议的话题,其实后来历史学家对于汉武帝为何要独尊儒术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解答,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独尊儒术符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刚刚上任的时候汉朝的国力就已经有所恢复和发展,当时国家的显学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精髓就是要让民众休养生息,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政策,这种政策不符合汉武帝的胃口,也不符合汉初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汉武帝出于多方面原因,一定要换掉社会的统治思想,一定要用一种更加积极更加极端的方式来统治人民。

除此之外,汉武帝为何要独尊儒术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独尊儒术本身非常符合帝王的需要,独尊儒术的本质就是用儒学来维护帝王的权威,而汉武帝又是一个控制欲非常强的皇帝,所以只要采取了独尊儒术的政策,那么皇帝的权威的将会大大巩固,皇帝的统治基础也会被奠定,所以汉武帝必须要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

除此之外,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中也包括支持黄老之学的大臣们或多或少都已经不在朝堂失去影响力,也包括董仲舒的个人努力,所以汉武帝之所以要换掉统治学说有多方面的原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有很多,对董仲舒个人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论是他升官发财的主要工具,也是他讨得皇帝欢心的工具,而对于汉武帝来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好迎合了他大一统发展的需要,所以汉武帝必须要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综合来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汉武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王权统治。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天赋神权,里面认为皇帝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人民,而是来自于上天,皇帝是上天指定的代言人,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理论方面为皇帝继位提供了正统的保证,也提供了法律依据,它有利于皇权的稳固,也有利于统治基础的打牢,所以汉武帝为了实现自己大一统的目的,也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

对于董仲舒来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他升官发财的一个工具,因为董仲舒非常了解汉武帝,认为汉武帝在如今的大一统形势下,必须要采用一个不同于黄老之学的积极学说,由此董仲舒推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的理论来迎合皇帝的心理需要。所以总的来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其实非常复杂,对于很多儒家学派的人来说,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以让他们升官发财,也可以让他们的学说成为当时的显学,所以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实施这种理论的目的是不同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其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非常深远,这是一个在汉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开启了汉代禁锢人们思想的传统,而且也对于黄老之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就是大力发展儒学和孔子学说而贬低其他学派的学说,对于其他学派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这个话题,还应该分两方面来对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之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不利于汉代思想的繁荣,也不利于汉代经济文化的多元化,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有非常消极的影响的。但是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也有其积极方面,因为汉武帝上任之后,大一统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为了维护帝王的权威而出现的,所以汉武帝在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整个汉代的大一统趋势大大加强,不仅思想文化得到统一,就连社会生活方面也受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开始呈现出统一趋势,为汉代统治基础的奠定打牢基础。

后来的历史学家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有消极影响,也有人认为有积极影响,其实这件事在汉代思想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事,开启了之后皇帝禁锢人民思想的先河,也使得汉代国力大大增强,开始向大一统迈进。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正确的决定的陈述是否有理

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家共同出类拔萃的人物,很难判断孰优孰劣,汉代以来实际上本身特别特别重一家一家的思想学说,例如如汉文帝,汉景帝就是偏向到家的无为而治思想。B.独尊儒术对于汉武帝的政府而言,价值反

历史人物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物生平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族,汉广川郡(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

汉朝历史 汉武帝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汉文化空前繁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启用法家的思想治国,至于秦始皇为何人用法家的思想?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秦朝还只是秦国,当时的秦国人

汉朝历史 汉武帝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汉文化空前繁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启用法家的思想治国,至于秦始皇为何人用法家的思想?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秦朝还只是秦国,当时的秦国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学说。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家思想,摒弃

汉朝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以估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  秦汉之际,遭秦始王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 

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思想

从战国末期到西汉,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总趋势都是走向大一统。战国时代七雄并立,百家争鸣。到了秦朝,六国覆灭,天下归一。而在文化上也实行了「”焚书坑儒”、「”以法为教”的政策。西汉前期,推行黄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件介绍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因为多年战乱而十分贫困,于是统治者都崇拜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这样就是想让老百姓安于现状,不要急于有所作为。但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件介绍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因为多年战乱而十分贫困,于是统治者都崇拜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这样就是想让老百姓安于现状,不要急于有所作为。但

汉武帝独尊儒术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故事。  董仲舒是西汉的思想家、政论家,还是个精通儒家学说的大学问家,他治学精勤,在景帝时曾做过博士官。董仲舒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政治上的斋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