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料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
Posted 香料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香料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香料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
印度尼西亚东北的马鲁古群岛,是一个以盛产胡椒、丁香、豆蔻等香料闻名的群岛,人们把它称做香料群岛。
香料对于欧洲人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因为每当严冬到来以前,由于缺乏饲料,欧洲人只好把大批不作传种用的牲畜宰掉,做成咸肉,这就需要用胡椒、香料等调味品,但是欧洲并不出产这些东西,必须从东方运来。
在新航路开辟以前,从东方到西欧的主要商旅通道只有丝绸之路。起初,香料是从马鲁古群岛通过海路运到中国,再取道丝绸之路运到欧洲的。因为路途遥远,香料的价格运到销售地后,往往要高出产地几倍。一磅豆蔻要卖到相当于3只羊的价钱,而丁香比豆蔻的价格还要高出三倍。由于获利很大,所以亚洲商人一直对这条路保守秘密。
善于经商的阿拉伯商人对此非常眼红。他们想绕开丝绸之路重新找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航路。
于是,他们乘船向东航行。当到达印度以后,因为怕风向不对,没有敢再向东航行。
后来,阿拉伯商人终于弄清了季风的奥秘。每年便利用西南风渡过印度洋,直奔香料群岛,等东北风起来以后再满载着香料返航。
这条从香料产地经印度洋到红海或波斯湾沿岸再转往欧洲的航路就是"香料之路"。
1498年,葡萄牙的达,迦马首航到达印度。从此,葡萄牙的船队可以直接从欧洲驶往香料群岛。
1509年9月,葡萄牙的五艘商船乘着强劲的西南风第一次到达香料群岛。两个月后,他们沿着香料之路航行到印度。香料之路的航程很长,途中少不了要补充淡水、食物等东西。这样,葡萄牙人用武力控制了亚洲南部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港口一一马来王国的首府马六甲〔马六甲是香料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有了马六甲不仅解决了航行必须品的补充,还可以牢牢地控制住这条香料贸易的必经之路。
从此以后,葡萄牙人控制马六甲海峡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他们依靠香料之路,垄断了欧洲人所需要的香料,从中大发其财。
由于"香料之路"的作用同"丝绸之路"相似,人们就把"香料之路"称作"海上丝绸之路"。
相关参考
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南方陆上丝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于横断山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原群雄割据,蜀地(今川西平原)与身毒间开辟了一条丝路,延续两个多世纪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泉州、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
我们都知道,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与西方国家所有往来通道的一个总称,但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它包括了陆上的交通以及海陆上的交通。而从东到西的这一个海上交通要道则被称之是海上丝绸之路。那么海上丝绸之路
文/李崇寒屈原爱香,以香草赋美人,恨不得江离、芷草、秋兰全都佩戴在身。可写来写去,也不过辟芷、申椒、菌桂、蕙茵、留夷、揭车、薛荔这几样,先秦香料贫乏可见。若是他穿越到唐代,情况会大不一样。本土香草、外
历史秘闻 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中古中国与香料之路
文/李崇寒屈原爱香,以香草赋美人,恨不得江离、芷草、秋兰全都佩戴在身。可写来写去,也不过辟芷、申椒、菌桂、蕙茵、留夷、揭车、薛荔这几样,先秦香料贫乏可见。若是他穿越到唐代,情况会大不一样。本土香草、外
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是2005年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允中。本书是一部以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集介绍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国外研究现状。与世界历史上其他航海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是以长安(西汉)为起点,连通西域,以及中亚与西亚诸国的陆上丝绸之路。二就是所谓的更广泛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条陆上丝绸之路不必多说,大家都懂,但第二条海上丝绸之路,却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已知有关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载来自《汉书·地理志》,当时中国就与南海诸国接触,在唐朝中期
众所周知,我们所熟知的丝绸之路分为海陆两线。宋代之前,陆上丝绸之路由于中原王朝对于西域的强力控制而相对畅通。进入宋代之后,由于西北地区逐渐脱离中原地区管辖,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断绝,以东南沿海地区为起点的
海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