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在新米节上习惯吃些啥 景颇族习俗
Posted 景颇族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颇族在新米节上习惯吃些啥 景颇族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颇族在新米节上习惯吃些啥 景颇族习俗
秋天,稻谷成熟了,景颇族农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谷舂成米,请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尝新米饭,欢度新米节。
新米节在农历八月龙日那天。那天,吃过早饭,客人们来了,就帮忙把割了放在鬼门旁边的那捆稻谷搬到竹笆上打,接着把打出的稻谷炒干,舂成米。把新米和老米混合在一起做饭(老米还没有吃完,新米又有了,含有够吃够穿的意思)。蒸饭时,蒸盖上摆着谷穗;若是闰月过新米节,蒸盖上摆十三穗,不闰月则摆十二穗。
在吃新米时,先将准备好的干鱼、干老鼠、鸡蛋、新米粑粑、水酒洒到田里献地鬼,祈祷来年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蒸新米饭时,主人家的老阿爹向围着他的客人、家人唱起了稻谷的来源:从前,冒难(天地之神)把地上的稻谷全搬上天,人们只得吃芋头过日子。后来,狗从太阳居住的地方跑来,尾巴上还沾着不少稻谷。人们就拿狗尾巴上的稻谷作种,撒到田里,从此才吃上稻米饭。还唱种稻的全过程,传授生产知识。
袅袅炊烟飘散在湛蓝的天空,通红的火炭余热灼人,主人家的老阿妈把手洗干净,打开蒸盖。随着淡淡的蒸气向四方飞散,一阵扑鼻的清香溢满屋内,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一个深呼吸的动作,口水不知不觉地咽到肚子里去!这时,老阿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青菜叶,用筷子将米饭一筷一筷地挑出放在青菜叶上,有几个亡亲就放几包,以此悼念先人。
祭祖完毕,只听老阿爹“瞰”地叫了两声,就看见一条摇着尾巴的狗进了屋。老阿妈从蒸笼里挑出一些米饭,放在狗面前给狗吃。直到狗吃饱,摇着尾巴出去后,全家人和客人才端碗理筷,尽情饱餐。家人一时回不来的,要留下一包新米,等回来后煮给他吃。
吃完新米饭,太阳落山了,滚圆明亮的大月亮爬上了山顶。这时便在寨子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火苗;中天,月光与火光相辉映。大家围着篝火,在象脚鼓和鋩锣的伴奏下舞蹈。男子挥动被火光照得发光的长刀,妇女在胸前上下左右摆动手帕,尽情歌舞,欢庆丰收的到来。
相关参考
秋天,稻谷成熟了,景颇族农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谷舂成米,请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尝新米饭,欢度新米节。新米节在农历八月龙日那天。那天,吃过早饭,客人们来了,就帮忙把割了放在鬼门旁边的那捆稻谷搬到竹笆上
春节是苗族最大的节日,除夕晚祭祖前要先用一碗饭喂狗。吃饭时不能用汤泡饭吃,认为这样来年会遭水灾。正月十五又称猪头节,杀年猪留下的猪头这时吃。八月尝新米节。山区风多易发生火灾,每年夏季过“砍火星节”。过
景颇族的风俗习惯。但山官和富裕户也有一夫多妻的。在家中,父亲是家长。有女无子时可招赘,但赘婿不改其姓,无子嗣时可收养子,权利义务与亲生子一样对财产实行不严格的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妇女社会地位
新米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每年在谷子成熟未正式收割前举行。新米节前,主人将自己地里长的最好的谷子收回来,晒干,舂好,并备好酒菜。在节日的那天,邀请邻里来做客,用新米煮饭,让大家来品尝。在宴庆开始之前,
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
到了景颇族地区,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骑马入村过寨,到了景颇族山寨外,要下马步行。进入景颇族山寨,切记不能为了表示你的友好而去摸景颇族人的头,也不能从后面拍景颇族人的肩膀。摸头这种行为被景颇族认为是欺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6]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
景颇族能歌善舞,他们有许多形象生动的舞蹈。在许多节日庆典活动中,景颇族都举行歌舞活动。最主要的节日有“目脑(总戈)”节、新米节和采花节。“目脑”的意思是“大伙跳舞”。每逢庆祝五谷丰收,迎接贵客,纪念重
在景颇山区,寨与寨之间显眼的山坡上,盖有较大的茅屋,即“公房”,是专供男女青年交往和谈情说爱的场所。在公房里,大家围坐在火塘边,边说笑边对唱,以歌唱的形式来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并可表达自己的倾慕之情和真
一、射荷包这是景颇族的传统节目,节日里,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细绒吊在竹竿上,用树枝左右摇动,让小伙子射击,谁先射中荷包,就把水先洒到谁的嘴边。荷包里一般装有一个硬币、几粒各谷子和几粒装饰珠子,作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