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放太甲为后来的中兴局面打下基础

Posted 商汤

篇首语: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伊尹放太甲为后来的中兴局面打下基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伊尹放太甲为后来的中兴局面打下基础

2、历史真相究竟是伊尹放太甲还是太甲杀伊尹?

伊尹放太甲为后来的中兴局面打下基础

伊尹放太甲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这个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在《孟子》、《左传》等书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可见此故事内容在古代流传很广。不过《竹书纪年》记载的内容不同,其云: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背景:

伊尹为商汤之右相,名挚,是商汤至太甲时期商朝的一位元老。太甲,商汤之孙。伊尹助商汤灭夏立下了不朽功勋,商朝建立后,商汤以伊尹为卿士,料理商朝政务。商汤的长子太丁死在商汤之前,所以商汤死后,按照兄终弟及制,由太丁的弟弟外丙、仲壬先后继任商王。但是,外丙、仲壬继位不久就死去。伊尹只好立太丁长子太甲为王。商初连丧三王,政治出现危机。伊尹受商汤重托,深感任重道远,他把振兴商朝的希望寄托在太甲身上。

过程:

然而太甲为王年,不修德政,昏暗暴虐,破坏了商汤法制。伊尹十分忧虑,伊尹多次规劝,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为使太甲成为有作为的君主,伊尹采取断然措施:在商汤墓所在地桐建了一座宫室,称为桐宫。他把太甲送人桐宫反省。桐宫地处商汤墓地,气氛庄严肃穆,除了守墓人,寻般人不得进入。在这样的环境里,太甲见到的是祖父的陵墓,想到的是祖父艰苦创业、替天行道的功绩,读的是伊尹专为他写的教材《伊训》、《肆命》、《殂后》,其中,《伊训》是伊尹对他的告诫,《肆命》是教他怎样当政,《殂后》是商汤的法律制度。太甲面对祖父之墓,缅怀祖父收绩,对照自己的恶性劣行,日日想,夜夜思,终于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和被放逐的原因,从迷途中觉醒过来。他一边读书,一边打扫陵墓,日久天长,逐渐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行动谨慎、言语谦逊、思想沉稳、勤劳不息。在他闭门思过期间,伊尹代他行政,日理万机,还不断了解他的情况,抽空来桐宫看望。转眼间,时间过了三年,太甲已经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结果:

伊尹见放逐太甲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亲自到桐宫迎接,恢复太甲王位,自己退为臣。太甲二次即位,勤修德政,以身作则,诸侯归服,百姓安宁。

伊尹特作《太甲训》三篇褒奖太甲。太甲终成有为之君,为后来的中兴局面打下了基础。伊尹连辅商初数王,既为帝师,又代帝王行政,功高盖世,前无古人。伊尹死后,商王沃丁以天子以礼葬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真相究竟是伊尹放太甲还是太甲杀伊尹?

伊尹是商朝开国功臣,先后辅佐多位君王,更与他放逐太甲又重新扶立他为王的故事颇有关系。但是在史书《竹书纪年》中最后却发展成了太甲杀伊尹。究竟事情的真相如何?我

伊尹放太甲

《伊尹放太甲》是西汉司马迁对伊尹放逐太甲后又重新扶立他的故事的记载,收录于《史记》的第三卷殷本纪中。虽然《史记》对这个故事的描述只有寥寥不过百字,但是它在古代流传极广,在《孟子》、《左传》等其他经典中也都有相同的记载。

根据文章描述,太甲即位后三年间,不够贤明,暴虐无道,违背德政而且不遵从商汤留下的法制,于是伊尹就把太甲放逐到了桐宫。之后三年,伊尹代君王执政,治理国家。而太甲在桐宫的三年里,不断改过自新,开始向一位明君发展。于是,伊尹亲自去迎接太甲,重新把大权交给他。太甲再次即位后,重新实施德政,各诸侯国都归顺商朝,百姓安居乐业。

伊尹只是一个臣子,但却敢于放逐作为君主的太甲,按照君君臣臣的传统观念,他这样的行径是在篡位,是在谋反。不过伊尹如此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成为君王,而是为了太甲能够改过,为了商朝可以稳固兴盛,所以他执政时没人反对,所以他后来把在自己手中三年的大权交还太甲。而最后故事的结果,也可以说完全达到了伊尹的目的。因此,伊尹被后世广为称赞,被称为一代贤相,受人尊敬和拜祭。

同样是伊尹放逐太甲的故事,但发展的结果在另一本史书中却截然不同。《竹书纪年》说,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从桐宫逃出杀了伊尹。

太甲杀伊尹

《竹书纪年》是春秋战国时期创作的一部史书,记载的是夏朝到战国的历史,西晋时被盗墓者发现而出世。虽然该书对先秦历史的记载,有许多地方与《史记》等正史的传统记载有很大的出入甚至相悖,但它的有些记载因为与考古发现的甲骨文符合,所以被认为更加接近史实。伊尹放逐太甲的这段历史就是它与传统史书中的记载相互不符的一处。

传统史书记载,伊尹放逐太甲于桐宫,期间自己代为执政,三年后,伊尹把改过自新的太甲迎接回去并重新扶立为王。《竹书纪年》对这段故事的记载却是,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桐宫杀死伊尹,任用他的儿子。

两种描述相差很多,太甲杀伊尹的版本不仅讲伊尹的死提早了十几年,还把他一直以来贤相的形象彻底颠覆。虽然这个版本看似更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但因为传统版本有出土的甲骨文等文物的史料证据,相对而言更有可信度。而且假如认定传统版本为假,则可以推测孔子、孟子、司马迁等先贤当时不是作了假就是被蒙骗,影响极大。所以对这一历史,史学界至今没有确切的定论。

相关参考

历史真相究竟是伊尹放太甲还是太甲杀伊尹?

伊尹是商朝开国功臣,先后辅佐多位君王,更与他放逐太甲又重新扶立他为王的故事颇有关系。但是在史书《竹书纪年》中最后却发展成了太甲杀伊尹。究竟事情的真相如何?我伊尹放太甲《伊尹放太甲》是西汉司马迁对伊尹放

历史真相究竟是伊尹放太甲还是太甲杀伊尹?

伊尹是商朝开国功臣,先后辅佐多位君王,更与他放逐太甲又重新扶立他为王的故事颇有关系。但是在史书《竹书纪年》中最后却发展成了太甲杀伊尹。究竟事情的真相如何?我伊尹放太甲《伊尹放太甲》是西汉司马迁对伊尹放

夏商周 太甲是谁?伊尹放太甲故事简介?

太甲(?——?),生卒年不详。配偶名辛。为汤嫡长孙,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继位,共在位33年,庙号商太宗。太甲即位后,不遵商汤创立之法,不理国政。被伊尹放逐到桐宫,由伊尹代行国政。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

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事件,谁才是真正的操纵者

从商汤至太甲(汤嫡长孙)期间,伊尹一直是商王朝的重要辅臣,商朝的一位掌权的元老。就在太甲即位之初,发生了伊尹放大甲于桐宫的事件。由于文献不足,历来对此事有不同说法,各执一词。传统说认为,伊尹放太甲的事

对司马迁《史记》记载伊尹的死,提出质疑

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这里说伊尹是被太甲领兵杀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所载则完全不同,司马迁说:帝太甲即位三年,不明,暴虐,不尊汤法,

政坛元老伊尹的辅佐,让商汤至太甲时期有着大好的局面

据说伊尹活了一百多岁,到了太甲之子沃丁在位时,他才死去。死后葬在西亳。今偃师县西10里,汉田横墓东,离汤冢7里有商阿衡伊尹墓。1983年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市偃师县西洛河北岸尸乡沟一带发掘的商城宫

历史人物 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简介

商代天子中文名:子至别号:太甲国籍:商代民族:中原族出生地:亳(今商丘谷熟镇)职业:商代第四任君主主要造诣:桐宫悔悟,伊尹又还政于他;从新修德,使诸侯归顺、庶民舒适主要事宜:伊尹放太甲庙号:太宗前任:

历史人物 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简介

商代天子中文名:子至别号:太甲国籍:商代民族:中原族出生地:亳(今商丘谷熟镇)职业:商代第四任君主主要造诣:桐宫悔悟,伊尹又还政于他;从新修德,使诸侯归顺、庶民舒适主要事宜:伊尹放太甲庙号:太宗前任:

放太甲又推太甲 伊尹是想篡位吗

伊尹生于公元前1649年,名挚,“尹”是官职名,等同丞相,也就是他后来担任的职位。伊尹是生于夏朝晚期,后辅佐商汤讨伐夏朝,建立商朝,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据记载,伊尹在商朝为相长达五十余年,死时

放逐太甲又亲自去迎接太甲 伊尹是想篡位吗

伊尹简介伊尹生于公元前1649年,名挚,“尹”是官职名,等同丞相,也就是他后来担任的职位。伊尹是生于夏朝晚期,后辅佐商汤讨伐夏朝,建立商朝,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据记载,伊尹在商朝为相长达五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