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元老伊尹的辅佐,让商汤至太甲时期有着大好的局面

Posted 道德教育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坛元老伊尹的辅佐,让商汤至太甲时期有着大好的局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政坛元老伊尹的辅佐,让商汤至太甲时期有着大好的局面

2、商朝历史 商朝三朝元老伊尹是怎么死的

政坛元老伊尹的辅佐,让商汤至太甲时期有着大好的局面

据说伊尹活了一百多岁,到了太甲之子沃丁在位时,他才死去。死后葬在西亳。今偃师县西10里,汉田横墓东,离汤冢7里有商阿衡伊尹墓。1983年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市偃师县西洛河北岸尸乡沟一带发掘的商城宫殿遗址证明此处为商都西亳。而伊尹死后葬于西亳亦无可疑。

在今嵩县城南沙沟龙头村,明代曾重修过的元圣祠,是作为纪念伊尹生地而立的。祠堂有副对联说: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上联说的是伊尹事耕桑于莘野(今嵩县莘乐沟),下联是说孔丘著书于尼山。可见古人是把伊尹和孔丘等量齐观的,一个是元圣,一个是至圣。伊尹当了商朝几个国王的相,为商王朝延续600多年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贤相。后人所以尊他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由于商代有关伊尹的文献极缺,所以伊尹在做师仆时如何对奴隶主贵族子弟施教,在被封为尹后,又是怎样中宫廷施教,很难勾画出一个象样的轮廊。但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还可以从《尚书》、《孟子》、《吕氏春秋》、《史记》等书中找出一些零星的记载。

殷人尊神既是商代思想的主要特点也是商代教育的主要特点。伊尹就是被称为格于皇天的天的代言人。格,也称格人,是人和天之间的媒介。商代率民以事神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巫教。说伊尹是太上老师,就是因为他是格于皇天的格人,亦即巫师。他可以刺探天意,他可以代传天意,在《伊训》中,伊尹告诫太甲说: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就是代天传意,说明老天爷要用降百祥奖励作善者,降百殃惩罚作不善者。就是伊尹用天命、人事、祸福对太甲的申戒,也是神道设教思想的体现。

虽然伊尹抬出皇天以先知先觉的天意代言人教育太甲,但那只是借天之威,给君权涂上神授的色彩,以统治百姓。伊尹一方面用君主若不从天意,天必警以祸殃的思想教育太甲,另方面他更重人,特别是帝王的道德修养。在《太甲》篇中,伊尹通过太甲反省的认识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逃)。这句话强调的是自我修养的重要作用。伊尹还申诰太甲说: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意思是说,只有自己克敬、克明、克诚,才能取得臣民的忠和亲。

他还说:天难堪,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漫神虐民,皇天弗保。意思是说老天爷是难以相信的,命运也是靠不住的。只有常于有德;才能保住王位。否则统治九州的权利就要失去。如果轻漫祖先和神灵,虐杀老百姓,皇天也保不了你的王位,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眷求一德。一德就是纯一之德。虽然伊尹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神权政治服务的唯心主义,但其更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以眷求一德,以求天佑,以求民归于一德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做国王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就是说要始终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使自己时乃日新,处于时时追求新的的状态中。他还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他强调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对天子负责,下保庶民安定。并视此为大臣之职。

在教育上,伊尹认为习于性成。就是说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的习惯培养中形成的。他还说过慎终于始的话,可以推知他在做师仆时一定是十分重视幼儿的起始教育的。从他放太甲于桐宫,并著训词以促太甲觉醒的教育实践看,他已经懂得并自觉地创设特殊环境教育太甲。这说明,他已看到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太甲改恶从善,伊尹立即亲自到桐宫迎太甲还朝当政,并著书加以褒扬,这一教育实践,至少说明伊尹对太甲的激励是适时的。这叫惩恶于前,奖善于后。正确运用奖惩实施教育,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不失为教育方法之一。

伊尹对于道德教育是尤为重视的。这从太甲改恶从善后向伊尹作反省检讨的话中可以看到。太甲向伊尹拜手稽首检讨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自己的根底很不象我爷爷成汤。结构是欲败度,纵败礼,败坏了爷爷的法典,很快使灾难降于我身。老天爷作孽还可以补救,自己作孽可就没有了逃路。

我过去违背师保您的教训,……只是由于你的教育、挽救,才使我知道做人、称王要善始善终。伊尹向太甲回拜时继续教育太甲要修厥身,允德协天下。在《咸有一德》中,伊尹用夏朝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弗克庸德,商汤所以能代夏而立是曲于汤王眷求一德的历史事实教育太甲。告诉太甲,商朝所以称王天下,不是苍天偏爱商王,而是老天爷保佑有德的人,不是商王哀求于老百姓,而是老百姓愿意归顺有德之王。在伊尹看来,失德则失天下,求于一德,则能得到天的佑助而得天下。

他把帝王的道德教育亦即修德、修身看成是关乎国家存亡兴衰的大事,所以处处强调惟新厥德,终始如一。在道德教育中,他强调居上克明,居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就是说要求居上的商王要克诚克明,明断是非;居下的臣民对君上要克诚尽忠。修身的原则是不求全责备他人,对自己则要经常检点不及他人处,做到自我完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义。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教育当代的人,这是伊尹在进行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有效方法。

商朝历史 商朝三朝元老伊尹是怎么死的

伊尹不仅是商朝三朝元老,而且助商汤灭夏,是商朝的开国功臣,在商朝完整的文字记载中,就有伊尹的历史,可见伊尹在商朝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这里说伊尹是被太甲领兵杀死的。

而司马迁的《史记》所载则完全不同,司马迁说:帝太甲即位三年,不明,暴虐,不尊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司马迁不但说伊尹没被杀死,而且还成了教育太甲改恶从善的贤相。

司马迁把太甲定位为昏庸无德的暴君,而把伊尹吹捧为贤相,让这位贤相把所谓暴虐的天子囚禁于桐宫,自己来当天子。这完全不符合儒家所倡导的君臣之道。臣把君囚禁起来,这分明是造反,是篡权,是大逆不道,又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呢?再说,太甲既然是一位乱德的暴君,何以关了三年就变成了修德之君呢?这根本不符合人性的常理!太甲究竟是怎样的暴虐、乱德、不尊汤法,司马迁没有举出一件事例,这恐怕全都是虚妄不实之词。

据此,我们不能不对司马迁的论述有所怀疑。伊尹执政时倡导节用宽民的政策,而他自己却不节俭,他生前如何奢华姑且不论,单是他死后的墓葬就暴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他的坟墓占地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其墓葬结构完全依照王陵建造。试想,建造如此大的陵墓,这在生产力很低的商代要花费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呢?这难道就是所谓的节用宽民吗?

公而论之,伊尹确实是位能文能武足智多谋的伟大历史人物,他不仅是商初征战沙场名满天下的将帅,也是一位玩弄权术驾御臣民的著名政治家。他生前曾留下很多著作,《汉书,艺文志》录有《伊尹五十一篇》、《伊尹说》二十七篇;可惜这些著作都已亡佚。《玉函山房辑佚书》收有《伊尹书》一卷。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二万多字的帛书中收有《伊尹书》六十四行。这些是目前仅存的伊尹著作。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伊尹篡夺王位后,共执政七年。尹七年(乙巳,公元前1576年)夏天,夏王太甲利用朝中大臣为伊尹庆祝八十大寿之机,率勇士们自桐宫潜回王都,乘伊尹不备,突然杀入宫中,将伊尹杀死。

伊尹终年八十岁,是被杀死的,并非善终。《帝王世纪》所记载的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余岁,大雾三日。显然是伪史,我们不能当真。

夏王太甲公布了伊尹篡权的种种罪行,仍念他曾有功于商王朝,准许他的家人将他的遗体葬在伊尹生前为自己修造的陵墓中。复用他的儿子伊陟和伊奋入朝为官,命将伊尹的田产和奴隶一分为二,兄弟各持其一。伊尹墓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魏锢堆村北。

全榜网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商朝开国功臣伊尹与商朝君主商汤有着怎样的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商汤和伊尹的故事永远是热议的话题。伊尹是商朝的开国功臣,更与商朝有着渊源地历史,是商朝的三代元老。商汤和伊尹的故事你知道多少?通过下文的伊尹简介来了解一下吧!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

因暴虐乱政被放逐的君主太甲简介

太甲,太丁之子,商汤嫡长孙,商朝第四位君主。姓名子至,是外丙和仲壬之侄。太甲继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连写《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

伊尹简介

伊尹简介  名挚,又名阿衡,商汤之贤相。他具备运筹策划的才能,在灭夏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是商朝初年的元老,自汤至太甲时一直是商王的辅佐大臣,在政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史记。殷本纪》载:「帝太

对司马迁《史记》记载伊尹的死,提出质疑

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这里说伊尹是被太甲领兵杀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所载则完全不同,司马迁说:帝太甲即位三年,不明,暴虐,不尊汤法,

放太甲又推太甲 伊尹是想篡位吗

伊尹生于公元前1649年,名挚,“尹”是官职名,等同丞相,也就是他后来担任的职位。伊尹是生于夏朝晚期,后辅佐商汤讨伐夏朝,建立商朝,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据记载,伊尹在商朝为相长达五十余年,死时正好10...

商汤和伊尹的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商汤和伊尹的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音xiè)在尧舜时期,跟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

太甲人物生平简介

太甲(生卒年不详),姓名子至。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继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连写《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

商汤辨味识伊尹的故事

商汤辨味识伊尹一个贤德的君王,不仅自己拥有高尚的品格,也要会使用身边的人才,最重要的还是能够识别人才。就像一个不识货的人,你将再值钱的宝贝放在他的眼前,他都会弃之如敝履。商汤就是一个会识人的国君,他的

伊尹故里在什么地方 伊尹为什么要放过太甲

伊尹的故事由于商朝时仍然在使用甲骨文作为文字,所以当时对伊尹的历史文献十分缺乏,直到后世春秋战国才慢慢开始有对他的零星的记载,但因为时隔多年已经不可考证,所以伊尹在文献中常常以故事的形式出现。伊尹据说...

伊尹故里在什么地方 伊尹为什么要放过太甲

伊尹的故事由于商朝时仍然在使用甲骨文作为文字,所以当时对伊尹的历史文献十分缺乏,直到后世春秋战国才慢慢开始有对他的零星的记载,但因为时隔多年已经不可考证,所以伊尹在文献中常常以故事的形式出现。伊尹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