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为何晏婴把孔子从齐国斗走,却得到孔子的盛赞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为何晏婴把孔子从齐国斗走,却得到孔子的盛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为何晏婴把孔子从齐国斗走,却得到孔子的盛赞

人称晏子的晏婴不只对外嘴炮一流,对内也是勇气十足,不但敢当面呛顶头上司齐景公,还排挤孔子、赶走孙武,是位非常强大的嘴炮王!(图/取自网路)

中国人大多熟知关于晏婴“橘化为枳”、“晏子使楚”、“人不可貌相”的典故,甚至高中国文课本也有选读前两篇古文,但如果你以为他的故事只有这些,那也未免太小看这位春秋第一“名嘴”了!人称晏子的晏婴不只对外嘴炮一流,对内也是勇气十足,不但敢当面呛顶头上司齐景公,还排挤孔子、赶走孙武,是位非常强大的嘴炮王!

呛老板的日常:你敢随便问,我就敢随便答

众所皆知,晏婴在齐国当官,他的老板是颇礼贤下士的齐景公。有一次齐景公无聊,就随口问晏子:“东海的水是古铜色的,里面长着的枣树酯开花却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面对老板问的鬼话,晏子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以前秦穆公经过那里,把包着蒸枣的黄布留下了,所以水才会是古铜色的;而枣子被蒸过。所以长大后的枣树只开花不会结果。”

齐景公听完很傻眼,明明知道是随便胡诌的,为什么他还要这么认真回答?结果他说:“你随便问,我就随便答。”这种直接呛老板的方式,就算在现在来看也够狂了,而当时的晏子可是身处可能人头落地的封建制下呢!

除了直接呛,晏子也很擅长用隐喻的方式来劝谏齐景公。由于齐景公在位时,设下许多严苛的刑罚,很多人因为一些小事就被砍脚,晏子就在一次谈话中,把话题引导到自己家住在市场附近。齐景公一听,就想关心一下菜价状况:“你住市场附近,应该知道什么贵、什么便宜吧?”殊不知晏子回答鞋子便宜,齐景公听了,简直一头雾水。

这时,聪明的晏子才接着说:“ 那些因为大大小小的错而遭断脚的人,自然不需要鞋子,更需要的是假脚!供需法则下,造成假脚贵而鞋子便宜。 ”齐景公听完,才意识到这是晏子在变相地说刑法太苛刻,便无奈地减轻了刑罚。

晏子的心机:两个桃子杀三人

一天,齐国出现了三名勇士,他们勇猛健壮、胆识过人、狂妄好面子,如果三人一起联合的话,搞不好会威胁齐景公的地位。于是,聪明的晏子就出动了,计划要铲除这三位不知好歹的勇士。

晏子拿了两颗鲁国送来的金桃,说:“这两颗桃子将送给最有功劳的勇士,所有人都可以自表功劳、争取荣誉。”

勇士们听了,马上就有一个人跳出来说:“我在主公打猎时,把袭击主公的老虎给干掉了,保护了主公,桃子非我莫属!”说完,就火速拿了颗桃子开始啃;另一个人听了很不服,立刻接着说:“我曾率领大军,击退三国的进犯,有开疆建国之功,桃子该有我一份!”说完也开始大口啃桃子。

最后一个人不甘心,也愤怒地冲上前说:“老虎有什么了不起,我在陪主公过黄河时遇到了妖龙作怪,我斩了恶龙、救了主公和全船的人,我才有资格吃桃子吧?”前两个人听到后,觉得十分羞愧,便把桃子给了他,自刎而死了。最后那人看到兄弟们都挂了,也不愿独活,把桃子都还给晏子之后,竟也自杀了。后来,“二桃杀三士” 就被用来比喻用计谋杀人,在现代还成为了成语。

晏子也是政治斗争高手:斗走孔子、孙武的父亲

不说你可能不知道,晏子竟还跟文圣孔子、武圣孙子有所关连!其实关系可大了,春秋嘴炮王可是利用智谋,把这两个名人都从齐国赶走了呢!

当年晏子随齐景公到鲁国做外交的时候,还特地找孔子来聊天、谈论政治理念,也算是半个朋友了。结果当孔子周游到齐国时,想透过齐景公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齐景公也对他印象深刻,甚至提出要把土地分封给他、重用他。

这个时候,晏子竟然不开心了!他觉得孔子的理念太乌托邦,根本不适合用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更不用说把国家治理好了。这时,晏子把他的嘴炮功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很快说服了景公“孔子不能用!”景公还说了很有名的那句话:“吾老矣,不能作也。”被朋友背后捅刀,孔子只好包袱款款,再次回到鲁国。

那么孙武做了什么让晏子大大不开心呢?其实孙武算是被连累的。他原本是齐国四大贵族栾氏、高氏、鲍氏、田氏之中的田氏族人,后来他爷爷立了大功,才被齐景公赐姓孙。而田氏家族野心很大,又善于拢络人心,引起了晏子的不安,坚定地要求齐景公制裁四大贵族,结果引发四大贵族的不满,并打算联手反抗晏子孙武他爸就有参与这场政治斗争。于是,最后晏子赢了这场政治斗争,孙武自己则担心行动失败而被株连,早早就带着老婆孩子跑到吴国隐居,顺便写了《孙子兵法》,扬名后世,但在当时没有在齐国被重用。

其实,晏子不是常常捡到枪才在楚国留下辉煌的事迹,他的口才是真的很好,反应又快,怪不得有春秋第一辩才之称。而且令人钦佩的是,他的直言直谏也不只是对外或用在政治斗争上,对内他也让齐景公不至于成为一个昏君,连被他排挤的孔子都称赞他“ 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晏婴与孔子 晏子为何看不上孔子

晏子为何看不上孔子晏子在齐国为相,辅佐灵公、庄公、景公,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也是齐自管仲以后,最为杰出的丞相,甚至,还预言齐国,必为田氏所取代。西周王室,几乎是一个挂名的共主了,对各个诸侯国,没有什么

春秋战国 晏婴竟看不上孔子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

春秋战国 晏婴与孔子 孔子最恨的就是晏婴,他们是终生的敌人

孔子最恨的就是晏婴,他们是终生的敌人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来到了齐国,先当了高昭子的家臣,混口饭吃,后来见到了齐景公。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比较认同,说:“善哉!信如

春秋战国 晏婴与孔子 孔子不比晏子高

孔子不比晏子高(孔子雕像)在春秋时期的山东版图上,曾经存在两个代表性的大国——齐国与鲁国,这两个国家并立了数百年。这也是今日山东仍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历史原因。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之间,在这两个

春秋战国 晏婴是哪里人 当晏婴遇见孔子: 谁才是那个被诸侯国们抛弃的人?

孔子很会说话,很会忽悠,到列国就想用这个办法,求取功名。可是当时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人,孔子到齐国去,想在齐国当官,说的都是些大道理,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那套,在当时的乱世中,诸侯国君们听起来还是很有市场的

齐国相国晏婴为什么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

晏子为何要排挤孔子

晏婴,齐之习词者也。历史上,这个能说会道的齐之习词者晏婴就是晏子。晏子是齐国自管仲以后,又出现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与管仲的不同是,管仲是个实干派,有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力求变革。而晏婴则更多的是通

齐国相国晏婴为什么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

齐国相国晏婴为什么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

历史秘闻 齐国相国晏婴为什么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