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介之推是个什么样的人 介之推为什么不肯出山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介之推是个什么样的人 介之推为什么不肯出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介之推是个什么样的人 介之推为什么不肯出山
时间:2016-06-19介之推当年追随无依无靠的重耳,并对其忠心不二,不得不说介之推是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他的目光很长远,他知道这个年轻的公子身上蕴藏的巨大的潜力,因而忠心追随,他也知道这逃亡的路上杀机四伏,但是既然选择了重耳,介之推就毫无犹豫地将一片赤诚,献给了重耳。介子推,出生年月不详,又名介之推,后人又称其为介子,关于他的名字,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36年。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求介之推不得,便放火焚山,介之推宁死不肯出山,最终他抱树而死。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他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关于他的出身、地位等相关的信息,史书上并不多见,也对其生平记载得特别少,但是他的一些事迹却一直流传到今天。他的一生主要有三件事情,追随重耳、割股充饥、辞官不言禄。前两件事,是发生在流亡途中的,而后一件是发生在晋文公重耳,即位之后的事情。春秋时候,晋国发生“骊姬之难”,晋献公宠幸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于是引发一系列变乱。晋公子重耳是晋国的公子,本来他是没有机会做国君的,因为父王宠爱的妃子骊姬,给了重耳机会。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想尽办法把太子申生给害死了,重耳、夷吾为了逃命,就跑到了其他国家,重耳出走的时候,还带走了一批贤士,追随重耳的主要有五个人: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及介子推。
晋公子一路逃亡,这逃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但是重耳没有回头路可以选择,这一走就是十九年。介子推随着重耳四处逃亡,面对兄弟晋惠公的追杀,他们一行人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有次逃到卫国,重耳一行人随身带的粮食本就不多,还被手下一名随从给偷走了,这无疑为他们的逃亡之路雪上加霜,没有了口粮,还有这么多人,无奈只得向农人乞讨,没有讨到饭还被羞辱一番,又气又饿的重耳都快晕过去了,介之推也就是这个时候走到了历史舞台前。《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个割肉的事迹:“晋文公重耳亡,过曹,里凫须从,因盗重耳资而亡,重耳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太子申生被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骊姬的势力,而逃亡到其他国家,重耳避难奔狄,一路上经历了很多坎坷。刚好齐桓公正在招揽名士,重耳身边的人就劝重耳去齐国投奔齐桓公,重耳思考再三,觉得此计可行,就动身前往齐国。一行人落魄地往东边走,而介子推也是同行中的一员,当时他是重耳的手下的一名僚卿,并没有什么地位。因为在重耳快饿晕的状态下,介之推割下了他大腿上的肉,将其烤熟给重耳吃,重耳才从恢复过来。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晋文公终于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到了封赏的时候,当初追随晋公子的人都主动请功,晋公子重耳也加封了很多人,唯独没有加封介之推,介之推放弃了功名利禄,即使重耳再三请求也没有答应他出山,介子推是怎样洁身自好的人,由此可见一斑。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对于高官厚禄,有的人视作过眼云烟,金钱酒色在其眼里也不过就是粪土。这些人将功名与人生追求放在最高的位置,作为自己的一生的最高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这种人注定会谱写不凡的篇章的。介子推,出生年月不详,又名介之推,后人又称其为介子,关于他的名字,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36年。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求介之推不得,便放火焚山,介之推宁死不肯出山,最终他抱树而死。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他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关于他的出身、地位等相关的信息,史书上并不多见,也对其生平记载得特别少,但是他的一些事迹却一直流传到今天。介之推因为“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得到了世人的怀念。在中国只有两个是由于某个人而设立的。其中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国大诗人屈原,因为屈原投江而有了端午节。还有另一个就是这个介子推,这个失传的节日叫“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后,后来两个节日逐渐重合变成了一个节日。其实在唐朝以前,寒食节和清明节是分开的,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传说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设定的节日。
根据《史记》晋世家的记载:“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晋公子的出走,与晋国的骊姬之难有关。骊姬是晋献公的宠妃,此时的晋国太子还是申生,由于骊姬一心想立自己儿子为太子,所以她不得不施计让申生被晋献公怀疑,甚至让其背负弑君的罪名。公元前655年,晋国发生内乱,长公子申生被晋献公宠妃骊姬陷害而死,公子重耳、夷吾被迫逃亡。介之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跟随重耳的,在逃亡途中的重耳,因为所带的财物并不多,后来就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有一次差点饿晕过去,还好跟随他的都是一些贤者,就在随行者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介之推却将自己的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重耳苏醒后,十分感激介之推。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十九年,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晋国称王。重耳归国即位后,大赏群臣,特别是当初追随自己人,这个时候连一些不相干的人都跑来邀功,只有介之推没有露面主动邀功,而是一个人隐居起来,介之推看到大臣们献媚邀功,自己不愿与他们为伍,便到了绵山这个地方隐居起来。后来,晋文公忽然想起了介之推对自己有恩,想要加封他,却发现他早已悄无声息地离去了。
派人打探才知道他带着老母亲在绵山隐居,于是派人去请他出山,请了很多次无果后,晋文公亲自去邀请,也无功而返。后来晋文公便放火烧山,希望逼迫介之推出来,没想到这场大火没有将介之推逼出来,反倒使介之推母子葬身火海。晋文公懊悔不已,便将介之推葬身的山改名为“介山”,而那一天也被晋文公命名为“寒食节”,并在这一天昭告天下,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相关参考
老早读过《介之推与重耳》这篇文章,只觉人谋人实在一个利字了得,同患难可以,同富贵不行。今日之夫妻,贫贱时可吵可闹但可同命,而一旦富贵,不吵不闹却不同命;今日之公司,股东可在弱小时同患难,一旦做大则各分
春秋战国 介之推 什么人 有关晋文公的故事有哪些 晋文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春秋又是一个群雄逐鹿时代,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的名字由此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成为千百年来世人嘴里的一个传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铸造了不一样的传奇春秋。晋文公是个雄心勃勃的人,他
介之推当年追随无依无靠的重耳,并对其忠心不二,不得不说介之推是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他的目光很长远,他知道这个年轻的公子身上蕴藏的巨大的潜力,因而忠心追随,他也知道这逃亡的路上杀机四伏,但是既然选择
介之推当年追随无依无靠的重耳,并对其忠心不二,不得不说介之推是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他的目光很长远,他知道这个年轻的公子身上蕴藏的巨大的潜力,因而忠心追随,他也知道这逃亡的路上杀机四伏,但是既然选择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
吕布(?~198),字奉先,汉族,东汉五原郡九原县(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将与割据军阀。曾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曾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
寒食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其所体现的根祖文化,对于凝聚炎黄子孙的民族意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谋求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寒食清明节是纪念晋国大夫介之
石介石介别名石守道、石公操,是北宋著名学者、理学先驱、“宋初三先生”之一,他的理学思想对“二程”和朱熹等人影响颇大,可以说是宋代理学的先行者。石介简介>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
春秋战国 介之推还是介子推 介子推的精神是什么 关于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人,虽然不是什么贵族人家,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身上确实是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介子推的精神主要有三点。首先要说的介子推的精神就是,在重耳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时候,从而
重耳并不是春秋时期最优秀的人,因为比他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了。为何他最后却能够笑到最后?在未登基之前,他所拥有的不过就是一个皇子的名号,被自己的亲生父亲追杀,流亡异国他乡19年,流浪各国受尽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