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介之推的节日 寒食清明节: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

Posted 清明

篇首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介之推的节日 寒食清明节: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介之推的节日 寒食清明节: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

寒食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其所体现的根祖文化,对于凝聚炎黄子孙的民族意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谋求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寒食清明节是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的节日。还如央视《东周列国春秋篇》所播映的: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子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子推母子守志被焚。文公封绵山为介推田,敕令子推忌日焚火寒食,是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素服登绵山至子推被焚的那棵柳树下置祭,发现此柳竟复活了。睹物思人,念及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远大抱负,封此柳为清明柳,将此日定为清明节。后因两节相邻,渐合二为一。《唐会要》载唐代宗李豫于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宋周密《癸辛杂识》:冬至后百六日为寒食,即以清明为寒食矣。这就是寒食清明节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又是一年三月清明,偶读2006年4月3日《三晋都市报》A20版《寒食介山辨》一文,【下称《辨》文】,其论不能自圆其说,谨讨论如下:

首先关于寒食禁火之俗。史料《左传》、《国语》、《史记》,记载了介之推隐于绵上(绵山上).至于介之推的死,在与《左传》同时代的晋《史乘》就载有: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山宜出,及焚山遂不出而焚死;在距介之推生活年代不远的庄周之《庄子盗跖》篇也有介之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的记述;另外,楚大夫屈原《九章惜往日》有: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之句;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鹤鸣》有子以忠者为用乎,则鲍焦何为抱木而泣,子推何为登山而燔之句;正如《辨》文所述,汉刘向《新序》所引用晋《史乘》内容,资料都证述了子推被焚死的事实。由此可见,禁火寒食与焚山的必然关联。至于介之推抱木而燔的时间,仅仅因为《琴操》、《周举传》、《明罚令》在时间上不统一,就断言可见寒食因介之推焚死介山说之不可信,以一点而否定全盘,较失之偏颇。因古代历法的变迁,有的以冬至为一年的开始,故有三月、五月之差异,也情在理中。《辨》文口口声声讲究史实,请问介之推并不死于这个季节,那么依《辨》文之见,子推死于何时?

介之推

其次,关于介之推的栖隐地。《左传》有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语。晋杜预注云:西河界休县南,有地名绵上。东晋袁崧《郡国志》进一步载:界休县有介山、绵上聚、子推庙。魏郦道元《水经注》:(绵)水出界休县之绵山,北流经石桐寺,西即介之推祠也。昔子推逃晋文公之赏,而隐于绵上之山也。《春秋左传词典》注绵上,晋地。在山西介休山下。《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介山,又称介休山、绵山。东今山西介休东南,春秋介之推隐居此山;《辞源》介山,在山西介休县东南,古名绵上,春秋介之推隐居此山;介休,县名,属山西省,春秋晋人介之推隐居的介山就在介休县内;《辞海》:绵山古地名,春秋晋地。在山西介休东南。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居于此而死,晋文公以绵山之田为介之推的癸田;绵山,在山西省介休东南、属霍山山脉。古时山下有绵上之田,故称绵山。相传,为春秋时介之推隐遁焚身处,亦称介休山,简称介山。此外,《古文观之》、《东周刘列国志》、《水浒传》等颇具影响的着作均持同样的说法。

除这些典籍记载外,尚有碑碣石书可考证介休绵山是介之推的栖隐之地。绵山镇山之宝,唐开元二十年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镌有绵山为焚介子之林麓.宋成平五年,绵山《大宋国回銮寺及诸寺院灵境之碑》,有当山有晋文公忠臣介之推□见于山,上有敕葬陵墓矣之说。

关于介山与介休县。《辨》文云:春秋时叫邬县、秦时改名界休县、汉时或名邬县或名界休、到晋时才改作介休.其实,由界到介并不是改,稍有点文字演变或书法常识的人都知道,现介字古代就是界字,大篆中并无现在的介字。况且秦时的界休县治,在现介休县东南十几公里处,更靠近绵山。(见中国社科院1982年版《中国历史地图集》)更雄辩地证明了介休因介山而名,及其旌表介之推的含义。怎能说介休的介字与介之推的介字风马牛不相接呢?

《辨》文引用《汉书武帝纪》、《汉书地理志》介山在汾阴的说法。早在唐《十道记》已考证此介山伪为绵山.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也说《水经注》亦引此(指汾阴介山),谓晋《太康记》及《地道记》与《永初记》,并言子推隐于是山而辨之,以为非然。即古人已表明,此介山才真正与子推隐居风马牛不相接。查前述地图集可知,春秋时,绵上山已标有介山,而汾阴之介山是到汉代才有的标注,那末,哪山是后来才有的叫法还须回答吗?请注意,《史记晋世家》载: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介休绵山即绵上山的简称,请问河东之介山,何时称过绵上?特别考虑到文公封绵上为介推田,是为了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岂能以又小又矮(与介休绵山相比较)的万荣孤山封赠,而达到志吾过旌善人的目的?

以上种种,足以说明,在汉代才叫介山的孤山才真正与介子推不搭界与寒食无缘。《辨》文仅恁一山名,而列不出此山与介子推有关的史料。

最后,说介子推其人。史籍说其为晋人。清嘉庆版《介休县志》进一步说介之推,邑人矣.介休文庙历代都将介子推列于乡贤祠之首位供奉,故介休有三贤故里之称,即介子推、郭林宗、文彦博三位乡贤。另外,还有介休小宋曲村为其娘舅家的说法。至今,该村安姓家族,每节清明都到本村介神庙祭记,并认为子推母子就是由此而上绵山的。

夏县裴介村有清雍正年间碑,说子推为该村人,秦二世时将其遗骨由介休绵山迁回;元代绵山神林介庙《重建洁惠侯庙碑》是介子推庙遗址现存最古老的碑石,是了解原介子推庙建筑特色及介子推籍贯的重要史料,碑现存于绵山神林介庙旧址。该碑镌有侯铜L人,姓氏曰介,之推其字也字样。查前述地图集可知,春秋时,绵上山(介山)下确有铜L县。体现介子推隐不违亲的孝道品质,落叶归根,从晋都逃禄,回原籍铜L偕母栖隐绵上山是情理中事。即使母随其也在任上,背着他的老母隐居介休绵山,只不过多走几天罢了。须知,介子推已随重耳流亡了十九年,论体力,肯定不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且对于赤胆忠心能割股奉君的人,从曲沃到介休这点距离实实算不了什么。再者,子推既然不食晋禄,隐居一定是往远离晋都,人不易发现的大山中。若依《辨文》之见介子推负其母隐于距曲沃不远的汾阴介山,小小弹丸之山怎能藏住身、隐居成?于情于理都不通。若仅以现代人的眼光,认为从曲沃到介休好几百里,既无车马可乘,更无现今汽车、火车之便,背着他的老母跑到介休的绵山不可信,则以此推论,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样无车马可乘,无汽车火车之便,是否也不可能?

历史的问题,以石书最具说服力。史料记载,当以历史年代最接近者,最为真实。这是人们研究历史的共识。关于介子推介休绵山,寒食清明节如许多典籍记载,如许多大家的论证,而《辩》文拿不出充分的历史依据。妄言晋史学大家杜预的注释错误,其谬也大矣!

因介子推隐迹焚身于介休绵山,故以山铭记曰介山,以县铭记曰介休,以村铭记曰旌介,始有寒食清明节,已经成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是任何人所能改写的。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介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之后,以祖名为氏

介。介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之后。以祖名为氏。姓氏源流。介姓源出有二:1。出自夏朝末年大夫介之窥之后。以祖名为氏。夏朝末年夏桀在位君主时。有大夫介之窥。其后代以祖名介字为姓。称为介氏。2。出自春秋时

春秋战国 介之推还是介子推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 临沂人知道介子推的故事吗

很多传统节日都是为了纪念人物而设立,那么清明节是不是也存在这样一个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

历史人物 寒食节和介子推有关系吗 介之推有什么故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唐代韩的《寒食》,是首家喻户晓的名诗,诗句里的寒食,是清明节前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其实在唐朝以前,寒食节和清明节是分开的,寒食

春秋战国 介之推的节日 一个被遗忘千年的传统节日(转载)

寒食节,距今已有264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人命节的节日,早于以端午节纪念屈原200年左右。据《后汉书·周举传》记载:“太原一郡,旧俗以介之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

春秋战国 介之推的节日 那些即将被我们遗忘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你还记得多少

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是不是很多人沉浸在即将放假的欢愉中?随着时代变迁,每一代人都有一代特殊的节日。近代以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有些延续了数年的文化传统,却渐渐地被国人淡忘。有人说时代在进步,总会淘

寒食节和介子推有关系吗 介之推有什么故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唐代韩翝的《寒食》,是首家喻户晓的名诗,诗句里的寒食,是清明节前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其实在唐朝以前,寒

春秋战国 介之推的节日 节 日(2008年清明节)

今年是我国将传统节日定为公众假日的第一年,假日新政作为一个契机,重新激发人们回归传统节日,探索中国节日的品格和意境。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其来历渊源,每一个中国节的背后都有一个凄美的故事。人们都知道清明节

春秋战国 介之推 什么人 介推拒禄(原文 译文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

春秋战国 介之推,割股啖君 阳虎教育师生清明前夕祭扫汪峰陵园缅怀革命先辈

清明时节到来,阳虎教育学校组织师生30余人到蓝田九间房“汪峰故居纪念馆”进行清明节祭奠先烈,这是该校三月文明礼仪节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一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悼念革命先烈,

春秋战国 介子推为什么不出山,介子推与清明节的关系

晋国人介子推的简介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人,出生年月日不详细,死于公元前六百三十六年,后来又被叫做介子。对于介子推简介历史书籍很少记载,自传什么的也没有,不过关于他大名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