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58节 气数已尽

Posted 诸侯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58节 气数已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58节 气数已尽

  晋幽公当政后,国君连牌位都做不成了,已经是完全受制于三卿。> >   幽公继位后,韩虎和魏、赵两家一通谋,只留绛州和曲沃这两个城邑做晋侯的食邑,其余的土地全部被三家分掉,从此韩、赵、魏号称“三晋”。幽公无可奈何。>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还有国君头衔,但已经是反而去韩、魏、赵三家去谒见,君臣的位置已经转换。> >   这已是第三次分晋。> >   第一次是公元前475年,智、韩、赵、魏四卿灭了范氏、中行两卿,后来又瓜分了两家的土地为自己的采邑,晋侯干瞪眼只有闹心的份。> >   第二次是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卿联手灭了智氏,分了智氏的采邑增了自己的田土,晋侯只有憋气的份。> >   第三次就是这次,这一年是公元前437年,三卿只留绛州、曲沃给晋侯,瓜分了晋候公室的其它土地为三卿所有,晋侯只有瞪眼的份。> >   后来赵浣去世,世子赵籍接班;> >   韩虎去世,儿子继位称为武子,武子去世后,儿子韩虔继任;> >   魏驹去世,孙子魏斯承业。> >   三家团结奋斗,不分光晋土绝不罢休。> >   这幽公也不是成事的主,在享受晋侯政治待遇第十八年的时候,心血来潮,去强奸了一个民间妇女,夜间私自走出城中,命不好,偏遇到了盗贼,被盗贼杀死。结束了挨憋受气的一生。> >   魏斯带兵平定了都城的动乱局面,立了他的儿子姬止为晋侯,是为晋烈公。> >   晋烈公号烈人不烈,已完全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 >   他在任期间唯一在史书上留下记载的,就是周威烈王正式册封赵、魏、韩三家为侯,取代了他的诸侯地位。> >   这一年是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上降了暴雨,雷声大了一些,振动了周王室代表天下九州的九只大鼎。这在当时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事,天人感应,天要动鼎,必有大事发生。> >    三晋的三个当家人在一起一研究;九鼎是夏、商、周三代传国的重宝,它这一动,说明周朝的运势要结束了。他要结束了,我们却是刚开始,我们虽然地盘有了, 但毕竟没受周天子册封,名不正言不顺。乘这个时候王室衰微,没人去朝贡,我们偏去朝贡,多送点礼物给威烈王,说不定他一高兴,册封的事就成了。那时把晋灭 掉也就没有篡位的坏名声了。> >   三家各派心腹做使者,魏派田文,赵派公仲连,韩派侠累,多带好东西,给威烈王主动纳贡,求他册封。> >   三家使者说明来意,献上贡礼,周威烈王问了:晋的土地已经都属于你们三家了吗?> >   魏的使者田文头答道:晋君无道,已经政令不行多年,所以外有诸侯和少数民族地区叛离,内有家族、臣子叛乱,是魏、赵、韩靠各自自己的家兵征伐叛臣,才据有了现在各自的土地,不是从晋候手里夺占的。> >   周威烈王又问:你们三家既然想做诸侯,为什么不自己谋立,还要我册封干什么?> >   赵的使者公仲连回答说:以赵、魏、韩氏的几代努力,已经势力强大,要自立那是绰绰有余,所以要求天子册命,是不敢忘记天子的尊严。大王如果能册封三晋之君,我们世世笃诚相待王室,做您的物质保障和安全屏障,这对王室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   周威烈王已经被诸侯冷淡惯了,这突然杀出三个表忠心的,又给了那么多好处,听了这话很高兴。当即命令内史记入史策,策命赵籍为赵侯,韩虔为韩侯,魏斯为魏侯,并给了委任状,大印,朝服等一应物事。> >   事办成了,但你别忘了晋还在,只不过是与三卿之间的关系由主仆变成了哥们。> >   赵、魏、韩三家皆大欢喜。在国中宣布天子命令。赵建都晋阳,韩建都平阳,魏建都安邑,各自举行立国庆祝仪式,建立宗庙社稷做为立国标志,派使者遍告列国,列国分别派使者祝贺。> >   晋侯到了此时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 >   烈公心比较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维持了二十七年。他去世后,儿子姬欣继位,也就是晋孝公。> >   晋孝公于公元前392年继位,公元前378年辞世,在位十七年,受气十七年,默默无闻十七年。> >   他去世后,儿子姬俱酒继位,他就是晋静公。> >   晋静公只在位二年,他唯一在历史上留下记载的就是号如其人,静静地坐以待毙,终于把所有的土地、臣民都在自己的手里送干净了。> >   韩、赵、魏三家也真是不客气,把晋静公废为庶人,做了平头百姓,从绛都迁出,居住在屯留。绛州、曲沃这点剩下的土地也被三家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瓜分完毕。静公真正地在乡村宅院里成了“静公”。> >   这一年是公元前376年。> >   晋国从唐叔立国到静公为民,传二十九世,到此正式在诸侯国中消失。大戏谢幕。> >   从晋文公到晋平公,称霸诸侯一个多世纪,是个鼎盛一时的纠纠大国。> >   从霸主地位的确立到丧失,他的真正对手实际只有一个,那就是楚国。虽然彼此各有胜负,但前期以晋处于霸主地位为主(中间除了楚庄王那一时期),后期以楚处于霸主地位为主(晋昭公以后)。> >    晋国的强大,得益于君宽臣贤,尤其文公、襄公、悼公时期,君明臣能,人才济济,群贤毕集。但能人需要更有能力的人去领导,领导得了,是利。领导不了,就 是害。所以晋是以能臣为核心形成了若干个政治利益集团。国君有控制能力,这些集团就是合力,国君没有控制能力,这些集团就是离心力。所以以晋文公的随行难 臣为起始,由一个能人群体而至六卿,六卿而至四卿,四卿而至三卿,三卿而至取而代之,所以晋国是因能臣而兴,也因能臣而亡。> >   晋国的政治特点是“两个核心,三个战场”。国君是国家权力的决策核心;因为中军元帅是上卿相当于相国,他就成了军政两权合一的执行核心。在这种体制下,执行核心极易演变成决策核心,进而“两心”变“一心”。赵盾时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    晋国政治的三个战场,第一个战场在其与诸侯之间,主要竞争对手是楚,其次是秦齐,主要特点是到别人家里打仗自己受益。受害最多的当然是郑。第二个战场是 在君臣之间,君灭臣的例子多的是,臣灭君的例子以晋厉公比较典型。第三个战场是在臣与臣之间,四卿灭了范氏、中行氏,三卿又灭了智氏,是这种斗争最激烈的 场面。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28节 抉择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春秋战国 第10节 变态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

春秋战国 第4节 亮剑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

春秋战国 第22节 报恩

  伍员让孙武从水路先走,自己从陆路经过历阳山回吴,想找到东皋公去报恩,但原来的房舍都已经不在了。再派人去龙洞山访皇甫讷,也找不到踪迹。伍员感叹地说:真是高士呀!就在故地跪拜了一番走了。>>  到了昭

春秋战国 第25节 自毁长城

  公元前231年,赵国的代郡中部地震,房屋倒塌大半,平地裂开百步开外,同时又发生了干旱,尤其以邯郸旱情最重,民间传开了一首童谣。孩子们唱的是:>>  秦人笑,赵人号。>>  以为不信,视地生毛。>>

春秋战国 第3节 以静制动

  郑庄公是一个有做为的君主。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名列“春秋五霸”行列。从他的作为看,做“五霸”候选人也有一定的道理。进入春秋时期,郑庄公是第一个不服天朝管的诸侯,也颇有作为地在诸侯中“横”了几十年,所

春秋战国 第30节 私心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召集群臣议事,对大臣们说:晋国在令狐对我们失信,后来又偷袭我军,这口气我已经忍了五年了。现在赵盾诛戮大臣,边防松懈,陈、蔡、郑、宋也相继背晋投楚,晋没办法与楚抗衡,也没能力阻

春秋战国 第30节 私心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召集群臣议事,对大臣们说:晋国在令狐对我们失信,后来又偷袭我军,这口气我已经忍了五年了。现在赵盾诛戮大臣,边防松懈,陈、蔡、郑、宋也相继背晋投楚,晋没办法与楚抗衡,也没能力阻

春秋战国 第2节 大明君魏斯

  魏文侯魏斯,是一个有胸怀、有抱负、有能力、有作为的君主。毫不逊色于史上任何一个名君,在本书所列的“十大明君”中居第二位。是他让魏国走入了强盛。>>  魏文侯在公元前446年继位,直到公元前403年

春秋战国 第27节 劫后复兴

  在昭王的治理下楚国政治清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从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出当时楚国的政风政气。>>  石奢是楚昭王的宰相,他坚毅正直,廉洁公正,不阿谀奉承,不讨好权贵。一次他出行到郡县视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