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8节 信耶奸耶

Posted 百姓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8节 信耶奸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8节 信耶奸耶

  露了脸得了地,晋文公下令班师,边撤军边接收新增的封地,大军驻扎在太行山之南,派魏去接收阳樊,颠颉去接收攒茅,栾枝去接收温邑,文公带赵衰去接 收原邑。文公之所以亲自去原地接收,是因为这里过去是周室卿士原伯贯的封地。原伯贯因为在此次平乱中兵败无功,襄王夺其封地赐予了文公,而这时原伯贯就在 原城,文公怕他不服生乱,所以亲自带兵来接收。> >   攒茅和温地的接收很顺利。> >   阳樊出了问题。魏带兵来到这里,守臣苍葛拒不交割,率百姓持械登城防御,魏大怒,就要率兵攻城。> >   苍葛在城上对魏说:我听说君主应该“以德怀柔国内,以刑和兵威加四方”,现在我所守的,是襄王的辖地,这里的百姓,不是周王的宗族就是他的亲戚。晋国也是周的臣子,你怎么可以动兵硬抢呢?> >    魏听了这番话觉得也有道理,就停止了攻城,派人向文公请示怎么办?文公给苍葛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这四座城邑,是天子赏赐给我的,我也不敢违抗命令不 接收。但考虑到你是天子的姻亲,如果你想领着族人部下归还王城,可以同意你走。同时命令魏,暂时不要攻城,听任阳樊官民人等迁徙。> >   苍葛得到书信,命令城中百姓,愿意去周的一起走,不愿走的就留下做晋的臣民。百姓愿意走的占多数,苍葛率领着这些人,迁到了轵(zhǐ,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轵城)村居住。魏划定了疆界回报文公。> >   这边文公呢?文公和赵衰带兵来到原地,原伯贯对下属们说:晋兵围了阳樊,将要全部屠杀阳樊的百姓。原人听了十分害怕,决心和原伯贯同心协力死守城池。> >   赵衰向文公建议说:这里的百姓之所以不服从晋国,是因为他们对我们不了解,信不过我们。如果能让百姓知道我们是守信的,城就会不攻自破。> >   文公问:怎么向城中百姓显示我们是守信的呢?> >   赵衰答:请您下令,军士只带三天的粮食,这座城如果三天还攻不下来,就撤兵解围。文公依计下令。到了第三天城真就没攻下来,军需官却来报告没粮了。> >   文公也不回答。到了半夜,有原城的城内百姓偷越城墙来到军中说:城中百姓已经知道阳樊百姓并没遭杀戮,相互约定明天晚上偷献城门,迎文公入城。> >   文公却说:我原来约定的攻城以三日为期,三天攻不下来就撤兵解围,现在三日约期已到,我明早必须撤兵,不能失信。> >   军需官请求文公不要撤兵,因为如果百姓献城,军粮就可以就近在城内解决。> >   文公面对着众人说:信,是治国的法宝,是老百姓对君主的期望。三日为期的命令是我发布的,大家又都知道,多留一天,就是失信。因为得了原地而失了信义,老百姓以后还能相信我说的话吗?> >   天一亮,文公下令解围而去。> >   原的百姓互相传告:晋侯宁可失去得城的机会也不失信,是个有道的君主。百姓们自发地在城上争相竖起降旗,甚至顺着绳子垂身下城去追赶文公军队的越来越多,原伯贯已经禁止不住,只好开城投降。> >   这时晋军已经走出去三十里,原的百姓追到了,原伯贯的降书也送到了。文公命令车马原地待命,单车直接进城,城中百姓载歌载舞欢迎文公。原伯贯也来见文公,文公以周王室卿士的礼节与他见面,但把他的家族迁居到了河北。> >    文公在考虑这四邑由谁来领守。思考再三找到赵衰说:子余在我们流亡到卫时,有茶食而不用,忍饥挨饿留给我,是讲信义的人。我以信得到了原,要由一个守信 的人来守它。于是派赵衰为原大夫,并兼领阳樊。又对溱说:你在同族面前不计私义,最先和栾氏在我困难的时候纳款支持我,我不敢相忘。于是以溱为温的大 夫,并兼领攒茅。又留两队军士戍守。> >   晋文公确定了温、原、阳樊、攒茅四座城邑的边界,接收了周襄王赐予的封地,使晋国的领地直达太行山以南。称为南阳。这就是南阳(今河南省济源市至获嘉县一带,因在太行山南,淮河之北而得名)的来历。> >   前者文公平叛治乱扶周襄王回国,是昭示大义于天下的表现。> >   后者接受封邑时,在伐原的过程中重信守信,是彰显诚信于天下的表现。> >   这两件事,显示了晋文公图强争霸的“内功”。当然这内功之中也并非全是正气,也掺杂了一些虚伪掩饰下的邪气。> >   这一年是公元前635年。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18节 杀侄夺位

  郏敖在位期间,用叔叔熊围做了令尹。>>  熊围为人桀骜不驯,不肯吃亏,认为自己很有才气,总想图谋王位。国内的政务,自专处置,不怎么把郏敖当回事。>>  当时大夫掩为人忠直,熊围就以谋叛为名除掉了他

春秋战国 第18节 狂人狂为

  君偃(也就是宋康公)是亡国之君,没有继任者为他谥号,所以历史上也只能称他君偃。但他自称宋康王。>>  子偃是个“横茬”,不是个等闲之辈,他的一生正事没少干,坏事也没少为,因为有勇力光耀了宋国,也因

春秋战国 第18节 廉颇胜燕

  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赵胜去世。赵王用廉颇为相国,封号信平君。>>  燕王因为和赵国接壤,派相国栗腹去赵国吊平原君之丧。并给赵王送去五百斤黄金,名义是送点酒钱,目的是讨好赵王。>>  栗腹此次去赵

春秋战国 第18节 强国之间无宁日

  郑文公继位,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在齐、楚之间受夹板子气。>>  公元前666年,楚国伐郑。郑文公得知楚军要到了,急忙召集百官商量对策。堵叔说:楚军人多势众,我们不是对手,不如派人前去求和。师叔说:

春秋战国 第18节 臣定君位

  桓公回了国,因为管仲功高,就从伯氏的采邑中强拨出三百户给管仲,算做给管仲的奖赏。赏是赏了,管仲也受了,但却给管仲的后人埋下了一个隐患。>>  前面说了,桓公派吕隰朋去周王室报告逼楚臣贡的情况。周惠

春秋战国 第18节 趋逐阳虎

  当时鲁国“三桓”,季孙氏掌门人是季斯,叔孙氏掌门人是叔孙州仇,孟孙氏掌门人是孟孙无忌。阳虎想搞乱三家的关系分而制之,使自己成为执掌鲁国政权的权臣。他知道叔孙辄在叔孙氏族中不得宠,却和季氏的宰公山不

春秋战国 第18节 趋逐阳虎

  当时鲁国“三桓”,季孙氏掌门人是季斯,叔孙氏掌门人是叔孙州仇,孟孙氏掌门人是孟孙无忌。阳虎想搞乱三家的关系分而制之,使自己成为执掌鲁国政权的权臣。他知道叔孙辄在叔孙氏族中不得宠,却和季氏的宰公山不

春秋战国 第28节 抉择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春秋战国 第10节 变态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

春秋战国 第4节 亮剑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