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7节 东向雪耻
Posted 相国
篇首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7节 东向雪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7节 东向雪耻
当时魏国称霸的势头强劲,尤其又有庞涓这样的名将,打得相邻诸侯都抬不起头来。秦的河西五城就被魏占着,秦国一直没有能力收回。秦国变法强大了,魏的庞涓被孙膑消灭了,收复河西五城的时机成熟了。> > 卫鞅向孝公进言,秦和魏是邻国,魏对秦是心腹大患,有魏无秦,有秦无魏,两者势不两立。现在魏国被齐国打的大败,诸侯离心,不在这个时候伐魏更待何时。 如果打败了魏,魏国必然向东迁移,那我们就可以据黄河、崤山天险,向东发展,与中原诸侯争夺天下,甚至最终代周而起成就帝王之业。> > 孝 公采纳了这个战略性意见。派卫鞅为大将,公子嬴少官为副将,统兵五万伐魏。大军出了咸阳向东进发。魏的河西守将很快知道了消息,守将朱仓一天发了三份告急 文书,魏惠王召集群臣讨论破敌之计。公子魏(yǎng)献计说:卫鞅当年在魏的时候和我关系很好,而且我向大王举荐过他,当时大王不听。老相国公孙痤也 向您举荐过,您也不采纳,现在他被秦国所用成了魏的祸患。为今之计只有以战求和了。如果大王同意,我愿意领兵前去,先谋求和他们讲和,如果他不同意讲和我 们就固守城池,以守拒敌。同时向韩赵两国求援,等救兵到了再合力反击,也许还有打胜的希望。大家也都赞成这个主意。> > 惠王任命魏为大将,统领魏军五万来救西河,在吴城(又称虞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扎下大营。> > 吴城是吴起在守河西的时候建的,建此城的目的就是防备秦的攻伐,所以建得很坚固。魏带兵入城先做防守准备,正要写封信给卫鞅,守城将士来报告:秦的相国派人来送信了,现在就在城外。魏让人把书信用箩筐吊上城来。只见信中写道:> > “鞅始与公子相得甚欢,不异骨肉;今各事其主,为两国之将。何忍治兵,自相鱼肉?鄙意欲与公子相约,各去兵车、释甲胄,以衣冠之会,相见于玉泉山,乐饮而罢。免使两国肝脑涂地,使千秋而下称吾两人之交情同于管、鲍。公子如肯俯从,幸示其期。”> > 魏读了信十分高兴,说道:我正想这么做,信就来了。厚待了使者,写了回信。卫鞅拆信一看,上面写道:> > “相国不忘夙昔之好,举齐桓故事,以衣裳易兵车,安秦、魏之民,明管、鲍之宜,此之志也。三日之内,惟相国示期,敢不听命。”> > 卫鞅看了信,说道:我的计策成了。又派人入城约定了日期。安排秦军的前营对外宣传说撤兵先行回国,等和魏见过了面会了盟就全部撤兵。并让使者带着旱 藕、麝香作礼物给魏说:这两种物品都是秦地的特产,旱藕益寿,麝香辟邪,用这可以唤起旧情,永结友好。魏认为这是卫鞅对自己示好,根本就没往坏处想。 又写了信让使者带回去,再致谢意。> > 卫鞅暗中却安排只是让前营做出撤退的样子,由嬴少官率部先行,对外就说回兵的路上顺便射猎,途中秘密转兵在狐岐山、白雀山设下埋伏,约定在午时末,齐到玉泉山下,只听山上放炮为号,便一齐杀上山来,将来人一个不漏地全部捉住。> > 到了相约的这一天,天刚亮,卫鞅先派人到城中报信。说相国已经先去玉泉山等候,随行的只有三百人。魏一点也没怀疑,就让装酒食上车并带了乐工前去赴 会,人数也在三百左右。到了山下,卫鞅热情地下山迎接,魏一看卫鞅带的人确实不多,就更放心了。哥俩见面,各叙旧情,当然十分地友好。魏国来的人各个欢 喜,无论是主将还是随从都好吃好喝,气氛非常融洽。> > 因为玉泉山在魏国的境内,魏很放心,而且很热情,酒宴开始来了三巡酒,奏了三次乐。卫鞅让军吏在席上随时报时,进行到一半就让撤了魏国的筵席,另改用秦国的酒食。两个陪酒的都是秦国有名的勇士,一个叫乌获,能力举千钧;一个叫任鄙,能手擒猛虎。> > 约定的时辰一到,卫鞅举杯劝酒,同时给随身军将递了个眼色,信号传出,山顶一声炮响,山下立刻有炮声回应,声震山谷。魏听到炮声吓得立刻站了起来,惊 慌地问卫鞅:相国,这是怎么回事?你不会安排偷袭我吧?卫鞅则笑了笑说:欺骗一次,又能如何,请你恕罪了。魏就想转身逃走,早被乌获紧紧抓住,不要说 跑,连动都动不了。任鄙指挥左右侍从抓捕了魏的随行人员,那真是“滴水不漏”。> > 卫鞅让人把魏押上了囚车,先派人回国报捷,却把抓 获的随行人等松了绑,又摆酒压惊。之后强令他们用原来的车子仪仗,掺杂进秦军勇士,让他们回到城门下叫门,“主帅”回来了谁敢不开城门。魏军哪知道假扮魏 的是乌获,身旁扮作护送使臣的就是任鄙,秦军主力就跟在不远处。> > 城门一打开,两员勇将立即发动抢了城门,魏军过来夺门,哪是这两员勇将的对手。卫鞅亲自率领大军如飞赶到杀入城中。城里的百姓军卒乱成一片,抱头鼠窜。卫鞅纵容秦军乱杀一阵,夺占了吴城。> > 副将朱仓得知主帅被俘,知道河西是守不住了,带着残兵败将渡过黄河跑回了魏都。卫鞅率秦军长驱直入,逼近安邑。> > 魏惠王害怕了,忙派大夫龙贾到秦军请求讲和。见了卫鞅,卫鞅傲慢地说:当年我在魏国求仕,但魏王不能用我,我只好到秦国去寻找出路。蒙秦侯错爱,用我为相国,得以食禄万钟,又付我兵权,不灭了魏,我愧对秦侯对我的知遇之恩。> > 龙贾说:我听说“良鸟恋旧林,良臣怀故主”。魏王虽然不能用你,然而父母之邦,您怎么可以这么无情?> > 卫鞅沉思了半天才对龙贾说:想要让我回师,除非把河西地方如数归秦,不然我们就立刻进攻国都。龙贾做不了主,回去向惠王报告,惠王也没办法,庞涓死了, 军无良将,打不过人家就只好听人摆布。派龙贾带着河西五城的地图献给秦军赎买和平。卫鞅按图接收了土地,派了官员留了守军,这才奏凯而还。魏打了败仗丢 了河西五城不敢再回魏国,就投降了秦国在秦为官。> > 秦孝公为嘉奖卫鞅的功劳,封卫鞅为列侯,前不久夺占楚国的商於之地共十五座城邑,封给卫鞅做采邑,号为商君。也就因为这个原因,人们习惯于称卫鞅为商鞅。相关参考
长平之战是秦,赵的一次战略决战。赵的失败,使全国产生恐慌,而且青壮年损失惨重,赵国已组建不出战略机动力量。秦要灭赵这是最佳时机。白起这个战神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他挥兵直进,兵指邯郸。>> 赵孝成
鲁定公继位后的第五年,季平子去世,季桓子季斯做了上卿。有人对季斯说:要让鲁国安定,非用孔子不可。季斯召见了孔子并和他谈论了整整一天,觉得孔子的学问横不见边深不见底确实是个学问家。这时季氏采邑来人报
当时有实力和齐国争强的,只有楚国。齐桓公有管仲,楚成王也有子文,都是治国的贤者、名相。在子文的治理下,楚国日益强盛,也想到中原来插一脚和齐国一较高低。拿谁开刀呢?就想到了郑。楚一伐郑,郑就向齐求救
楚康王继位后,在战略上就想北和晋,东战吴,避免两面作战。>> 也是物极必反,双方都被这拉锯战搞厌倦了,都想喘口气。>> 这时宋的左师(春秋时宋国设置的执政官)向戎,和晋的相国赵武关系亲密,也和
郑厉公复位,首先厚赏了宾须无,犒劳了齐军。>> 朝堂第一次议事就把甫瑕召出站班说道:你守卫大陵十七年让我没法入郑,可以说对旧主人忠心可嘉。但今天你贪生怕死,却能为了活命而弑君,可见你用心不专而且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春秋战国 狐偃吃羊肉 2015上海庄行伏羊节地址+时间+攻略
导语:2015上海庄行伏羊节将于7月3日在奉贤庄行开幕,本届伏羊节以“花米创意·三‘羊’开泰”为主题2015庄行伏羊节时间:7月3日17:58奉贤庄行美食广场开幕地址:奉贤区奉贤庄行潘垫村【庄行“伏羊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
伍员让孙武从水路先走,自己从陆路经过历阳山回吴,想找到东皋公去报恩,但原来的房舍都已经不在了。再派人去龙洞山访皇甫讷,也找不到踪迹。伍员感叹地说:真是高士呀!就在故地跪拜了一番走了。>> 到了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