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3节 终成霸业
Posted 春秋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3节 终成霸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3节 终成霸业
> 庄王杀了夏征舒,查清了陈国的府库版图,灭了陈,把陈地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任命熊婴齐为陈公,留守陈地,陈国大夫辕颇等人,一律随军去郢都。楚周边的这些小诸侯国听说陈国被“消了号”,吓得都到楚国来朝贡。生怕有一天陈国的命运轮到自己头上。> > 庄王回国文武群臣都来道贺,惟有大夫申叔时,到齐国出使没有回来。庄王心想:申叔时回来也一定有一番称贺的说辞。可申叔时回来了,汇报完出使的情况什么 也没说就辞朝回家了。庄王让内侍传话给他:夏征舒逆礼弑君,我讨伐并杀了他,把陈国变成了楚的一个县,大家都来道贺,惟有你一句好话没有,难道你不赞成我 这么做吗?> > 申叔时听了传话,就随传话使者来见楚王,请求当面说明原因。见了楚王申叔时说:大王您听过“蹊田夺牛”的故事吗?> > 庄王说:没听说过。> > 申叔时说:有个人牵着牛从别人的田里经过,踩了人家田里的庄稼。田主人就发怒了,强行抢了他的牛做赔偿。这个案子如果拿到大王这里,您怎么断呢?> > 庄王说:牵牛踩了别人的庄稼是不对,但踩的并不多,因为这夺了人家的牛做抵偿,过分了!若让我断案,责备牵牛的人并让他道歉就可以了,把牛还给人家。你认为这么断公平吗?> > 申叔时说:大王断案很公正,但在陈的处理上怎么就糊涂了呢?夏征舒有罪,罪在弑君,而不至亡国。大王讨了他的罪并诛杀了他也就够了,您却灭了人家的国,这与夺了人家的牛有什么分别?这值得称道吗?> > 庄王一跺脚说: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 申叔时说:大王既然认为我说的对,为什么不把牛还给人家呢?> > 庄王立刻召见陈国大夫辕颇。问他陈的国君现在在什么地方。> > 辕颇说:当时在晋国,现在在哪里我也不知道。说完了泪流满面。> > 庄王看到辕颇的悲伤,也很伤感,就说:我决定恢复陈国,你可以回去迎接国君回国。希望你们世世代代不忘楚恩,不做依北背南的事,辜负了我今天的一番德义之心。又召见了孔宁、仪行父吩咐道:放你们回国,共同辅佐陈君。> > 辕颇明知道这两个人是陈国的祸根,但不敢在楚王面前把话说透了,只好含混其词地一起向楚王道谢并辞行。快到楚国边境的时候,正好遇到陈侯从晋国回来。> > 陈成公还算有骨气,听说陈国被楚灭了,不但没退缩,还想冒险来楚国面见楚王分辩是非曲直。辕颇向陈侯转达了楚王的美意,君臣一起回到了陈国国都。楚将熊婴齐早已接到楚王的命令,就把版图户籍和府库一并交还陈的君臣回国去了。> > 庄王听申叔时的“蹊田夺牛”之说,恢复了陈国,实际是一件逆历史潮流、顺遂旧贵族复古观念的事。孰是孰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孔宁回了国,不到一个月,白天里见到夏征舒来向他索命,因此得了神经病,自己跳到水中淹死了。孔宁死后,仪行父梦到陈灵公、孔宁和夏征舒三个人,来拘押他到地狱中对案,睡醒了越想越怕,不久也得了暴病死了。> >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无论早晚,总有一报。> > 熊婴齐返回楚国来见庄王,还自称是陈公婴齐,庄王说:我已经恢复了陈国,需要再抢个新的地方来补偿你了。> > 婴齐就请求想得到申和吕的土地,庄王就准备答应他的要求。这时屈巫说:申地和吕地的税赋,是国家收缴用于抵御晋国入侵的,不应该做为封赏的土地。庄王就没再答应婴齐。> > 等到申叔时告老回家,庄王却封屈巫为申公,把申地做了屈巫的封地,屈巫这回就没再提不能做封赏土地那档子事,而是欣然接受。从此熊婴齐在内心就有点恼恨屈巫。> > 公元前597年,庄王因为郑国一直朝贡晋国没有屈服于楚国,就召集大臣们研究伐郑。令尹孙叔敖说:我们讨伐郑国,那晋军必然来救郑,所以非起大兵不可。> > 庄王同意这个分析,就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尽起三军和两广精兵,浩浩荡荡地杀向荥阳。庄王用连尹襄老为前锋,临出发的时候,勇将唐狡向连尹襄老请求说:郑是个小国,没必要劳动大军去征讨,我愿意领我部下的一百人先走一天为三军开路。> > 连尹襄老同意了他的请求。唐狡所到之处,拼死搏杀,居然杀败了所有设阻设防的郑军,而且每天都能为后面的大军清除障碍填平场地准备好宿营地,等待大军到来。所以庄王率领诸将一直到郑国国都的郊外,也没有遇到郑军的袭扰和抵抗,也没有因为准备营地让大军误事。> > 庄王就问连尹襄老,没有想到你老当益壮,能把前锋营指挥得这么好!> > 连尹襄老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是副将唐狡一路力战和勤勉的结果。> > 庄王召来唐狡,要赏赐他。唐狡却说:我受到大王的赏赐已经够多了,今天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大王的厚爱,怎么敢再奢望赏赐。> > 庄王惊讶地说:我连你认识都不认识,怎么能说受过我的赏赐呢?> > 唐狡诚实地说:在“绝缨会”上,用手扯美人衣袖的就是我。已经得您不杀之恩,所以为报恩我不能不舍命赴战。> > 庄王叹息道:如果我当时点亮蜡烛追究罪过,哪会有唐将军今日肯效死力!> > 庄王让军正(古代执掌军中赏罚记事的军官)给他记了首功,准备在平定郑国之后再重用他。唐狡离开庄王后对朋友说:我曾经获死有罪于君王,大王却隐去了我 的罪而不追究,我也因此拼命做事来报答主公。现在这话既然已经说开了,就不能再以罪人的身份去享受来日的赏赐了。因此连夜逃走不知去向。庄王听说了这件 事,赞赏道:唐狡真是个烈士呀!> > 楚军攻下了郑国都城的郊外要塞,直接杀到城下。庄王传令:四面筑高墙围攻。打了十七天,昼夜不停。郑 襄公指望晋军来救,绝不投降。郑军死伤的人在不断增加,城东北角在楚军久攻之下崩塌了数丈宽的口子。楚军就要登城了,庄王忽然听到城内哭喊之声传出很远, 心中不忍,就让楚军后退了十里。熊婴齐说:城墙已经崩塌正是进城的最好机会,为什么要把攻城军士撤下来?> > 庄王说:郑国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军威,但还不知道我们的德威,所以我们要退兵以示楚德,看他们还持什么态度,再决定是进是退。相关参考
楚庄王中原问鼎后,为了抢夺郑、陈、宋土地,晋楚两国连年争战,其中为夺郑引发的战事最多。仅公元前606年后的八年间,楚国出兵伐郑多达七次,且屡屡告捷,逐渐在与晋的争夺战中占据了上风。>>> 楚庄王
有一天,桓公问管仲:我这个人不但好开疆拓土,还好色,这会不会危害霸业?>> 管仲说:不会的。>> 桓公问:那么什么对成就霸业有害呢?>> 管仲说:不能识别愚贤,知道了贤才而不用,用了贤才又不
就在这个宴会上,大家都很高兴,唯有伍员一脸的不高兴,满腹的仇恨和杀气。他向阖闾哭诉说:大王的君位已经安稳,祸患也已经消除,但臣的大仇什么时候能够得报?伯也垂泪请兵伐楚。阖闾说:明日朝堂之上研究此事
秦康公,也是一个有胸怀的明君。>> 他是秦穆公和晋献公女儿穆姬夫人生的儿子。>> 康公把穆公葬在雍地,以西戎的风俗办了国丧。历史记载,穆公下葬用了一百七十七个活人殉葬。包括车氏三子。当时的习俗
魏安王继承父业,进行着疲惫而无奈的艰难统治。>> 安王的威胁主要还是来自秦国。>> 上任的第二年就被秦国派武安君白起夺去两座城池。>> 转年秦的相国穰侯发兵攻打魏国,韩国派暴鸢率兵来援,被秦
郑厉公姬突得了君位,马上就面临着如何兑现对宋的承诺。其实姬突一生也就忙了两件事,一是谋夺君位与兄弟互相杀伐;二是陷入了得到君位后兑现承诺的纷争和战争。没有姬突也许就没有郑的内乱,也就不会有郑国的直
鲁宣公得了君位,但这君位不是正道来的,臣工们对他也就缺乏发自内心的尊敬。所以宣公失去的是人心,散失的是君权。从此鲁国国君走入了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再说姜氏夫人突然之间失去了两个儿子,到手的
老子在周游了山川,悟领了风土人情之后,回到宋国隐居在沛地(今江苏省沛县),自耕而食,自织而衣,过起了悠闲的田园生活。可是慕名求学问道者却相互传颂争相来访,一些年轻人虔心求教,老子又有选择地选了几个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霸业小成,在北杏一会诸侯,鲁庄公接到了邀约但没有到会,这一下惹怒了齐桓公,齐国为压服鲁国,兵伐鲁国的附庸遂(今山东省肥城市南安临站),破了遂之后,就把大军驻扎在济水北岸。>>
> 晋悼公以自己的诚信、大义,从谏如流,用贤任能,使晋国的霸业达到了最鼎盛时期。>> 这一年是公元前562年。>> 公元前560年,晋国名将智、士鲂、魏相相继去世。>> 悼公想选范为中军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