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43节 容人容事
Posted 中行
篇首语: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43节 容人容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43节 容人容事
> 晋悼公以自己的诚信、大义,从谏如流,用贤任能,使晋国的霸业达到了最鼎盛时期。> > 这一年是公元前562年。> > 公元前560年,晋国名将智、士鲂、魏相相继去世。> > 悼公想选范为中军元帅,范推辞说:中行偃年长于我,我不能越过他。于是悼公委任中行偃为中军元帅,范为副帅;又想用韩起统帅上军,韩起说:我不如 赵武。于是悼公任命赵武为上军元帅,韩起为副帅。栾仍为下军元帅,魏绛为副帅。新军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做元帅,悼公说:宁缺勿滥,暂没有合适人选就空 着。就把新军暂由下军代管。> > 众大夫见悼公选人就像挑选名器一样认真谨慎,而且知人善任,所以人人各尽其职,没有人敢玩忽职守。> > 过了一段时间,晋国对军队进行了重新整编,撤销了新军建制,把它整编进了其它三军,以遵循周制中的诸侯之礼。> > 在晋悼公率诸侯伐郑的时候,秦景公曾派兵伐晋救郑,并在栎(今河南禹县)地打败了晋军,后来知道郑国已经投降了晋国,才撤兵回国。这次战事规模不大,但却打破了秦、晋之间多年和平相处的平衡。> > 这年秋天,晋悼公采纳大夫羊舌的建议,率诸侯伐秦报复。> > 由中行偃率领晋国的三军,会同鲁、齐、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国联兵伐秦,晋悼公在晋、秦边境督师。> > 秦景公知道晋的联军打来了,就派人把毒药投在了泾水上游,鲁大夫叔孙豹和莒国的军队先到,军士饮水中毒,死了很多人,各军就都不敢渡河了,在这里等待观望。> > 郑国的大夫公孙侨对卫国大夫北宫括说:既然已经随从出征,怎么可以观望呢?就率先带领郑军过河,北宫括随后也带兵过了河。有了领头的,就有跟进的,各诸侯国的军队相继渡河,在林(今陕西省泾阳县泾水西南)这个地方安营扎寨。> > 侦察兵过来报告,秦军离这里不远。> > 中行偃下令:明天鸡叫的时候出兵,看我的战车驶向哪里马头冲向哪里你们就跟着杀向哪里。这个命令就是典故“马首是瞻”的出处。统兵大将下达命令如此含糊确实让人费解。中行偃,当年的荀林父第二,他以自己的无能葬送了晋悼公决战秦军的雄心。> > 下军元帅栾,历来对中行偃不大服气。接到这个命令生气地说:军旅大事,应当召集大家先商量后决断,向众人明确指示进退路线,哪有三军之众这么多人看一 个人马头的方向前进的。我也是下军的元帅,我的马头想向着东的方向!于是带着下军往东回晋去了。副帅魏绛说:我的任务是服从元帅的命令,不敢听中行伯的命 令了!也跟着栾回军脱离了战场。> > 有人把情况报告给了中行偃,中行偃说:这是我号令不明所致,过错在我,既然令不能施行,还哪有成功的希望?就这样,下令诸侯撤兵,各回本国,晋军也同时撤兵。> > 栾是下军的车右将军,不肯回军。对范的儿子范鞅说:这次战役,本来是要报复秦国的,如果无功而返,是耻上加耻。我们兄弟两个,敢不敢去独斗秦军?范鞅说:士子以国家的耻辱为个人的耻辱,范鞅愿意相从。两个将军各率本部军马去迎战秦军。> > 秦景公率领大将赢詹和公子无地,带着四百乘兵车,在离林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正要派人探听晋军的动向,忽然看到东南方向尘土大起,一支军马飞驰而来,景公急忙叫公子无地率军迎敌。> > 栾遇上秦军二话不说,冲上去就大砍大杀。在范鞅的帮助下砍杀了秦军甲士十几人。秦军突然遇到这么一伙不要命的,就有点顶不住了,要后退,再一看晋军就 这么多人,并没有后续人马,就又鸣鼓调动军士上前迎敌,把晋军合围了。范鞅说:秦军太多,不能恋战。栾不听,继续搏杀,这时赢詹率领大军赶到,栾又杀 了数人,身中七箭,力尽战死。范鞅乘单车快速突围跑了出来。> > 栾看范鞅自己回来了,就问他:我弟弟呢?范鞅说:已战死在秦军中了!栾盛怒之下,操戈直奔范鞅冲了过来,范鞅不敢抵抗,跑到中军,栾也撵到中军,范鞅藏了起来。范迎出来问栾:贤婿为什么这么生气?原来范鞅是栾的内弟。> > 栾这时怒气冲冲已经失去了理智,大声地说:你儿子引诱我弟弟去追赶秦军,我弟弟战死了,他却跑回来了,这等于是你儿子杀了我弟弟。你必须驱逐范鞅,不然我一定要杀了他为我弟弟抵命。范说:这件事我不知道,但我会驱逐他的。> > 范鞅听了这段对话,就在藏身的地方出来去投秦国了。到了秦国秦景公问范鞅为什么来投,范鞅讲了这个过程,景公不但没有追究他还很高兴,让范鞅以客卿的身份安下身来。> > 这一天景公想了解晋国的情况召见了范鞅问道:晋的国君是怎样一个人呢?> > 范鞅回答说:是个贤明的君主,知人而且善任。> > 又问:晋国的大夫哪个最贤德?> > 范鞅回答说:赵武有文德,有治政的能力;魏绛勇敢而且临战不乱;羊舌精通《春秋》;张老讲信义而且有智谋,祁午遇事镇定自若;我父亲范能识大体顾大局,都是难得的人才。其他公卿也都精习令典,各尽其职,我就不敢乱加评论了。> > 景公又问:那么在晋的大夫之中,谁会最先败亡?> > 范鞅回答说:栾氏会最先败亡。> > 景公问:是不是因为他赶杀你了,你才这么说?> > 范鞅回答说:栾赶杀我,我并不仇恨他。栾虽然骄横,但他还可以全身而退,他的儿子栾逞就必败无疑了。> > 景公问:为什么?> > 范鞅回答说:栾书在世的时候爱护百姓,帮助士人,大家都很拥护他。所以他虽然有弑君的罪名,并没有人想追究他,因为他有恩于大家。栾无形中享受了父亲 的福荫又很强势,他如果死了,栾逞善不能超过先辈,而栾书之福荫已开始淡化,对栾的怨气就会发泄在栾逞身上,所以栾逞的败亡是必然的。> > 景公赞赏地说:你是一个能知道存亡得失的贤者啊!> > 于是把范鞅的情况派人去告诉了范。又派庶长出使晋国,重新议和修好。并向悼公为范鞅求情能不能恢复他原来的职位,悼公答应了这个请求,范鞅这才得以重返晋国。> > 悼公用范鞅和栾逞同为公族大夫。并当面嘱咐栾今后不准为难范鞅。相关参考
秦王嬴政实现了一统天下,要立即解决的有四个问题,称号、政体、政令和人事安排。>> 经过一番争论,最后秦王嬴政确认:六国都用王自称,再用王号是为不尊,所以改称为帝。为了能在称号上超过先人,三皇和五
秦王嬴政实现了一统天下,要立即解决的有四个问题,称号、政体、政令和人事安排。>> 经过一番争论,最后秦王嬴政确认:六国都用王自称,再用王号是为不尊,所以改称为帝。为了能在称号上超过先人,三皇和五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
伍员让孙武从水路先走,自己从陆路经过历阳山回吴,想找到东皋公去报恩,但原来的房舍都已经不在了。再派人去龙洞山访皇甫讷,也找不到踪迹。伍员感叹地说:真是高士呀!就在故地跪拜了一番走了。>> 到了昭
公元前231年,赵国的代郡中部地震,房屋倒塌大半,平地裂开百步开外,同时又发生了干旱,尤其以邯郸旱情最重,民间传开了一首童谣。孩子们唱的是:>> 秦人笑,赵人号。>> 以为不信,视地生毛。>>
郑庄公是一个有做为的君主。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名列“春秋五霸”行列。从他的作为看,做“五霸”候选人也有一定的道理。进入春秋时期,郑庄公是第一个不服天朝管的诸侯,也颇有作为地在诸侯中“横”了几十年,所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召集群臣议事,对大臣们说:晋国在令狐对我们失信,后来又偷袭我军,这口气我已经忍了五年了。现在赵盾诛戮大臣,边防松懈,陈、蔡、郑、宋也相继背晋投楚,晋没办法与楚抗衡,也没能力阻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召集群臣议事,对大臣们说:晋国在令狐对我们失信,后来又偷袭我军,这口气我已经忍了五年了。现在赵盾诛戮大臣,边防松懈,陈、蔡、郑、宋也相继背晋投楚,晋没办法与楚抗衡,也没能力阻